分享

寻找木卡姆

 丁东小群 2023-09-10 发布于北京

我们三对夫妇结伴到南疆自驾游,9月5日傍晚来到古城莎车。此前饱览了雪山、高原湖泊、塔克拉玛干沙漠等雄奇的自然景观,到莎车将侧重领略当地的人文风情。重中之重,便是十二木卡姆。设计路书的文中秋事先打听好,每天中午11时,位于莎车市中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有十二木卡姆演出。于是,9月6日上午,我们来到市中心广场。

10点30分,博览园举行开园仪式,二十几位青年男女载歌载舞,表演了十几分钟,欢迎各地旅客来莎车一游。然后,大家购票入园。我和小群超过65岁,可以免票。

博览园建筑是伊斯兰风格。有人称这里是叶尔羌王宫,其实并不准确。叶尔羌国王宫早已不存,这里是新建的旅游景点,占地22亩多,建筑1万8千多平米。

园里分别展示维吾尔、乌兹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的服饰、乐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100多种,同时展示莎车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一个世纪以来,当地不同年代的老照片给人印象尤深。同济大学参与了莎车的旧城保护。

11点钟,我们来到露天剧场,等候片刻,表演就开始了。

木卡姆阿拉伯语伊斯兰音乐的特有名称,有“曲”、“调”、“古典音乐”之意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印度及中亚等地均有木卡姆,而以新疆的木卡姆种类最多,结构最完整。新疆地处几大文明交汇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形成独有的特色。十二木卡姆维吾尔族大型古典音乐的总称包括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介姆、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十二种套曲每部套曲又包含琼乃额曼达斯坦麦西来甫三部分抒情和叙事相结合集诗、歌、舞、唱、奏于一身完整演绎十二木卡姆,需要24小时。继昆曲和古琴艺术之后,十二木卡姆于2005年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慕名已久,今天终于有了现场欣赏的机会。

这场演出共有十几个节目,表演者和欢迎仪式基本上是同一批青年演员。

第一个节目,是十二木卡姆歌舞选段,中间有一个木卡姆器乐合奏选段,最后有一个木卡姆旋律表现当代生活的歌舞。其他节目是当地的各民族歌舞,还邀请观众与演员同台互动。三个片段,虽然可领略十二木卡姆的风采一斑,但还是意犹未尽。我想,如果有当地的非遗传承人出场,表演原汁原味的十二木卡姆,哪怕演奏几段,岂不更好?主办方的安排,或许是为了照顾一般游客的口味。不免还是让我们留下遗憾。

走出博览园,马路对面是叶尔羌汗王陵。叶尔羌汗国建于1514年亡于1680年,11代王族的几十座古墓集中在这里,2006年列入国务院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其中一大一小两座相连的陵墓,罩着绿布,埋葬着阿曼尼莎汗王妃和她的女儿。阿曼尼莎汗的父亲是樵夫,1526年出生莎车喀尔苏乡夏布鲁克村。当时的汗王阿不都热西提到民间私访,见到13岁的阿曼尼莎汗演唱自己填词的木卡姆,为之惊艳,继而向她求婚。阿曼尼莎汗进宫后,汗当地知名的乐师、诗人、歌手召集入宫,演唱木卡姆诸曲阿曼尼莎汗和宫廷首席乐师柯迪尔主持下整理成系统的木卡姆音乐套曲16部成为十二木卡姆的源头,阿曼尼莎汗因而称为“十二木卡姆之母1560年,34岁的她难产逝。

为了缅怀她,1992年在王陵旁边修建了阿曼尼莎汗纪念陵,建筑为纯白色,伊斯兰风格,墙上镶有十二木卡姆曲名和阿曼尼莎汗的诗句。

我问导游,阿曼尼莎汗如何记谱?导游答不上来。这引起了我探究的兴趣。原来,阿曼尼沙汗留下了诗歌集《精美的诗篇》,记录了十二木卡姆歌词,但音乐旋律只能靠一代又一代艺人心手相传。在清代,艾里姆·赛里姆和赛提瓦尔曾经对流行在喀什噶尔的木卡姆加以整理形成了规模更大的古典音乐舞蹈套曲“喀什十二木卡姆”也未留下乐谱

最早整理出十二木卡姆乐谱的另有其人,他便是当代音乐家万桐书。他于今年1月9日去世,享年99岁。

在上世纪中叶,十二木卡姆曾濒临失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赛福鼎向周恩来求助。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派青年音乐家万桐书夫妇到新疆采风。万桐书当时28岁,和妻子连晓梅同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

他们接受重托,着刚满周岁的孩子一路西。当时火车只通到西安,剩下的路要坐汽车。几经波折,于1951年5月抵达乌鲁木齐。赛福鼎请来英吉沙艺人吐尔迪.阿洪父子。吐尔迪.阿洪出身音乐世家,年过七旬,是能够较完整地演唱“十二木卡姆”全曲的稀见传人

当时新疆没有录音机,只好从上海买回一台钢丝录音机,万桐书又给吕骥写信,托他买音叉和节拍器。城里仅有一家小发电厂,电压不稳,常常停电。连晓梅只好守在录音机旁调整变压器他们用一个多月时间,才完成录音

记谱和翻译更难。“十二木卡姆”旋律有不少特殊的装饰音,要原汁原味记下来,已有的五线谱记谱符号不够用,万桐书只好自创新符号,如“顺滑音”、“吟音”、“手鼓二线谱”等。木卡姆歌词察合台文古典诗歌。吐尔迪.阿洪会唱有的却不解其意,只好请精通察合台语的大毛拉和作家阿尔西丁帮忙,边唱边录,边录边放,边放边念,边念边记。

1956年,万桐书夫妇与作曲家邵光琛、精通察合台语的维吾尔族诗人尼米谢依提一道,深入南疆,走访了上百位有名望的民间歌手,围绕塔克拉玛干转了一圈,经过比较,还是吐尔迪.阿洪的演唱最为完整。万桐书历时五年,总算整理出“十二木卡姆”曲谱总集内有十二部套曲,共340首乐(歌、舞)曲,于1960年在北京出版了16开本的乐谱集,轰动一时。以后,他又搜集整理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等。周吉等音乐家也为木卡姆的整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午趋车70公里,前往叶城锡提亚迷城景区,这是一个人工营建的仿古景区,整体感觉有特色。临到参观结束,意外遇到六位身穿民族服装的老人手持都塔尔等民族乐器表演。

原来他们是当地的非遗传承人,有65岁的热瓦普第二代传承人瓦依提.马林提,67岁的艾捷克第三代传承人沙地尔.克佰克,68岁的木笛第三代人阿依麦提.苏甫格,64岁的扬琴第四代传承人艾麦提尼亚孜。我们坐下来,观看了两个节目,一个是器乐合奏,一个是歌曲弹唱。虽然听不懂唱词,仍然感动莫名。这些老艺人神态自信,十分陶醉,音乐意境苍凉,文化底蕴非上午的俊男靓女可比。这真是意外的惊喜。我们终于见到了原生态的木卡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