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摆脱焦虑症?6个步骤助你戒焦戒躁,实现内心平静掌控人生!

 凡事都有解官方 2023-09-11 发布于广东

凡事都有解

导语:你是不是被未来各种不确定性搞得心绪不宁,焦虑失眠?

上学族即将到来的各种考试,打工人马上年底的任务项目考核期,看似毫无着落的年终奖,以及各种行业不景气,职业发展受阻,为前途的种种担忧,巨大的压力正在摧毁你的内心?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速,各行各业的“内卷”还在不断升级攀升,普通人常常感到压力倍增。

现代社会的恋爱婚姻问题,工作行业发展降速,升学的竞争、国考的内卷,同时还有身体的亚健康,持续不断的自我内耗……无一不是在给我们制造恐慌和挫败感,形成内心的敏感脆弱。

抑郁症的高发,抗压能力弱,自信心失据逐步蚕食我们的人生和未来。

焦虑,现代人极速暴涨的心态,正在改变社会和摧毁个人发展。

该如何突破内心的桎梏,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让自己真正不迷茫不逃避,成为有价值的社会人才?

今晚一思老师帮助大家调整状态,改善心态,实现特殊时期的弯道超车,帮助大家都能找到人生价值和意义。

现代社会,每个人的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但有个共同点——都很焦虑。

我们每天都在焦虑什么?

还在上学的人,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是不是心里没底?已经工作的同学,年终考核,自己手上的工作项目进度却跟不上,焦不焦虑?

现在大环境不好,公司经营状况差,裁员风声甚嚣尘上;就业环境不理想,找工作换工作都很emo;打开银行账号,看一眼余额,想到以后要谈对象、结婚、要生活要发展、买车买房、赡养父母,是不是一想到就很焦虑?

这些几乎是每天生活中经历的日常,我们没有办法逃避不去面对。现代人的恐慌、焦虑情绪越来越严重。

面对人生,会发现很多事情没有办法决定,但我们却不得不身处其中,承受这些事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焦虑是什么,为什么会焦虑?

焦虑动物的一生-松鼠

松鼠是生物种群里十分有意思的一种动物,图中的场景很有意思,它嘴里叼着,怀里抱着,可以说是焦虑值拉满,它们甚至一辈子都活在焦虑中。

因为需要过冬的食物,所以它们在生物习性里会习惯性去储存自己收集到的食物。

早年间有部很火的动画片,叫《冰河时代》,里面的小松鼠不是在找食物就是在找食物的路上,它的角色没有任何对白,每次出场总是在追着松果跑,松鼠的特性,充分暴露了它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

但是经过研究发现,松鼠囤积的食物,到最后都没有吃完。

从松鼠的身上,也可以理解人类的一些行为心理。

焦虑是安全感缺失所带来的紧张、心悸等由于激素分泌的生理性因素所引发的心理性防御机制。焦虑本身是一种防御机制,是生物的本性。

作为生物,第一要素是活着,焦虑的产生正是因为感觉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产生应激反应,出现紧张、心悸,这种感受会逼迫我们做出一些相对应可以平复自己的行为,让情绪降低。

可能松鼠囤积的食物一辈子都吃不完,但是它需要通过这种行为来维护自己生存的概念。

既然这种防御机制能够保护我们做出快速应对和恰当的行为,以此来保障生存权益,为什么还会把焦虑称为“症”?

有个词叫“内分泌紊乱”,是指人体内的激素分泌,对于人的行为进行指导以及产生欲望的过程。

焦虑本身是正常的防御机制,对我们有警示和保护的作用,让我们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但是如果长期性、过压性地积累,就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焦虑本身没有问题,焦虑症是长期性和过压性地积累,带来内分泌紊乱失衡的结果

焦虑核心构成

1

生存

生存是安全性的第一需求。每天打开银行账户余额就焦虑的人,是因为余额不足以让自己活下去,所以感到无比焦虑。

2

发展

有些人一遇到考试、考核就焦虑,因为这涉及到自己的发展和未来、希望以及憧憬。

3

欲望

欲望属于感知、感受应激。

有的人衣食无忧,个人发展也不错,却还是焦虑,因为受到欲望驱使,可能30岁,母胎solo还没谈过恋爱,没有社交很孤独,也会形成焦虑。

焦虑之所以产生,根本原因是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超出了自我控制的范畴。

比如学业上对考试没把握,事业上对于将来发展不清楚,人际关系不稳定,交不到朋友,社交能力缺失。

秩序性方面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稳定,因此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至此引起激素分泌,导致生物防御机制开启,这种长期的刺激造成内分泌失调,形成抑郁负面的心理状态。

同样,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群人,正好相反,似乎没有什么能够让他们焦虑,平时总是兴高采烈,他们是怎么做到不焦虑不恐慌的?

不易焦虑的5种类型

1

乐天派,永远看事情的正面

桌上放着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会说:“太好了,还有半杯水。”悲观的人则会说:“只有半杯水了!”此时他传递出的是担心、害怕、恐惧、负面、悲观。

同样的事,看待的角度不一样,形成的心理也不同。

乐天派永远看到的是事物的正面。悲观派看到的全是负面。

2

豁达派,对事情没有那么苛责的追求

这类人不钻牛角尖,把自己的欲望降得很低,不给自己太大压力,该吃吃,该睡睡,倾向于躺平,不会觉得焦虑。

3

知足常乐派

这类人欲望要求不高,很容易满足。与豁达派不同,前者往往找个理由,给自己开脱,知足常乐者从来不需要开脱,只是单纯开心。

我有个朋友就是这种类型的,现在在老家,收入不高,也没成家,但我最佩服他的一点是,每次回家一见到他,总是乐呵呵的,虽然没有组建家庭,但从不为此烦恼,相反生活丰富多彩,酷爱打游戏,刷视频,踢野球等等。

所谓的人生追求,在他那里也显得没那么重要,他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打心底里的知足常乐。

4

实力派,有足够的应对措施和能力

这类人很牛逼,顶天立地,天塌下来可以当被盖,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在这种人面前,一切都不是事。觉得没有必要浪费情绪,更是与焦虑绝缘。

5

没心没肺派

脑子里完全没有概念和想法,没有什么知足和不满足,也没有豁达一说,这类人脑子里压根没有这个概念。

他们在普通人里占比是很高的,只要有好吃的,好玩的,所有的不开心都会抛之脑后。

不管是哪一类人,归根结底对于一件事的认知和感受,是通过相应的心理建设来形成反应的。

心理建设的过程

1

对事物产生认知

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收集到的信息会进入大脑,然后开始分析,形成一个基本的判断。

2

逻辑思维看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会发生变化,需要通过逻辑思维,思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化,带来哪些后果。

3

进行现有状况分析

接着进行自我分析,“我是什么人,处于什么状态,这事跟我有什么关系,会产生哪些联动”。

4

匹配度代入结果

顺着事情发展的过程,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5

应激性激素分泌

得到的结果有好有坏,于是激素开始分泌,产生各种情绪:高兴、失望、难受、惊恐等等。

6

心理状态形成

最终形成心理状态,对事物或是期望、盼望,亦或逃避、躲避等。

焦虑点是如何形成的?

1

缺乏对自身情况的了解

对于自我认知,其实绝大多数人是缺乏的,甚至对自己完全不了解。

2

过程条理逻辑缺失

缺乏逻辑的思考,不能形成有效的条理,无法理性客观地看待事物。

3

放大负面情绪

感到难过、不舒服,并且放大这种感受,经常课上有人来提问,一思老师我失恋了怎么办?其实他关注的不是怎么办,更多的是自己现在难受。

怎么办很清楚,找下一个,或者去挽回。但此刻他关注的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是情绪问题。

对抗焦虑,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1

自我欲望的放大

知足常乐,乐观豁达,没心没肺的人往往会过得比较开心。他们的统一特点是欲望要求不高。

现代人普遍焦虑的来源是欲望太高,遇到考试总是希望能考好,这样才能进入好学校。

工作上希望做得更好,升职加薪,所以会焦虑。这些事不是一蹴而就的,当梦想与现实之间有巨大差距时,焦虑必然存在。

2

被动心态

焦虑的核心是因为做不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根本没去做,被动拖延。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发展,诞生出很大一批妈宝男、公主病,被动等靠要的人群。

3

能力的缺失

焦虑来自于安全感的缺失,安全感则来源于对事情的可控。可控来源于自身能力的塑造。能力是长期实践、积累、经验汇聚的结果。

4

认知低下

对事物缺乏基本的判断,分不清对错,没有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的塑造,什么都干不成,而且极有可能出错。

5

自我激励的形成

很多人负面情绪多,总是在抱怨,因为在生物体系里,他们得不到自我认同。如果你连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看轻自己,凭什么要别人来关心和尊重你?

自我激励实际上是对自我的认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6

情绪的有效安抚

人都有情感,因为有情感,才会有伦理道德,因为有情感,才会懂得爱与被爱,因为有情感,才知道鼓励陪伴的重要。

大多数焦虑严重的人,都是离群索居,孤家寡人,缺乏社交的。那些朋友多的人,焦虑越少,因为他们能够在情感抚慰上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尊重、认同、爱护。

记住这6点,帮你戒焦戒躁

1

学会拆分目标,量化具体的要求

一个人有更清晰的目标,往往是内心安定的基石,制定的目标越可控、具体、清晰,焦虑自然消失。

2

自我认知和定位分析

认清现状搞懂定位是关键,让自己对事物有更清晰的认识,才能看清全局,理清逻辑关系,找到中间的差距。

3

逻辑条理梳理,构建全局把控力

焦虑是安全感的缺失,安全感需要具备超强的把控力、执行力。

知道和不清楚之间差的就是逻辑推导过程,逻辑推导是对事物发展走向和各种可能性的思考。

4

条理计划推进执行的落实

一个人想得越多,欲望越多,心里越焦虑;相反做得越多,了解越透彻,心里越有底。做的过程记住4个关键:计划-条理-推进-执行。

5

时间管理变一切为现实

凡是涉及到时间,都有维度和节点。做好时间管理是把一切变为现实和可控的重要布局。

6

建立人际交互来获得情感情绪的慰藉

人是情感生物,在与人相处中,获得更多的认可、赞美,心灵的力量才能提升,让内心充满正能量。

情感缺失往往是不安稳因素的最直接刺激,也是最容易让人崩溃的点。

寄语

焦虑本身是生物自我防御机制,具有普遍性和常见性。

焦虑的问题在于,人为被不断拔高的欲望和不断降低的可执行力之间的差距,会持续性输出负面的激素,造成内分泌紊乱的心理问题。

焦虑不是病,但长期焦虑而无解就会形成心理疾病的隐患。

想让自己不emo,不抑郁,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勇敢的面对挑战和困难,需要让自己执行力变强,沟通力变强,思维能力变强,欢迎报名《立体思维法》,想让自己交到更多朋友,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欢迎报名《结构化社交》。

希望每个人都能不焦虑不emo,活出精彩的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