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5 说书唱戏劝人方,晚明奇人柳敬亭

 老范藏书阁 2023-09-11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蒋晖,欢迎进入明代生活美学的世界。

评书又叫说书、评话,是咱们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曲艺,晚明柳敬亭说书,号称天下第一,他的一生富于传奇。从身份上来讲,他就是一位街头献艺,茶馆说书的老先生,同时又与当时的文人吴伟业、张岱、钱谦益、龚鼎孳这样一些大名鼎鼎的社会精英都有着诗文交往。他们盛赞这位江湖号称柳麻子的说书人,技艺卓绝,通过口头语言,现场说书这样一种方式,能够打动这么多位文学家、诗人。

柳敬亭的一生确实是一个传奇。柳敬亭其实不姓柳,本姓曹,就是曹操的曹,是住在南通,后来前往了泰州。柳敬亭从小不是善类,性格彪悍,少年时代喜欢赌博、打架,当时正碰上巡抚李三才,就是前面说过的喜欢铁力木大案的东林党人,李三才担任巡抚,要整顿社会治安。

当时十七八岁的柳敬亭被报入了黑名单,要进行抓捕,结果他就只能隐姓埋名,一个人流亡到了苏北,也就是今天的盱眙,出小龙虾的地方。少年柳敬亭风餐露宿,甚至是乞讨为生。

偶然的看见有人在说书,挣两个铜板,他就默默记下了别人怎么说,暗中学习。他后来晚年的时候回忆,在盱眙当时的情况是狼狈之极,风雪交加,饥寒交迫,柳敬亭栖身在淮河边的一个破亭子里面,等于就是乞丐。

河岸长着很多的柳树,当时有人问小兄弟姓甚名谁,他也不敢报真名字,灵机一动,看见柳树,有个亭子,就说我是柳敬亭,谁也没曾想到这三个字,后来成为名闻大江南北一个杰出的艺人。

柳敬亭他在江湖历练,逐步地完善了自己的表演艺术,其中一位关键的人物是在上海松江,一位叫莫后光的老师。莫先生其实是个读书人,业余时间喜欢说书,说《西游记》、《水浒》,他的艺术非常好,虽然是炎炎夏日,只要他一开讲,好多人都聚拢来,都忘记了天非常热。

柳敬亭就向他请教,莫先生觉得这个小孩子脑子非常灵活,就教授他说书的很多技巧。到了一定时间之后,柳敬亭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南通,得到了当地的乡绅范凤翼等一批人物的赏识。后来范凤翼将他带到了南京,我们知道南京是当时中国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是崇祯元年的事情。

柳敬亭到南京说书,名声一下子传出来了,到什么样的程度?张岱在自己的《陶庵梦忆》里面说,南京的娱乐场所里面有两个人行情最高,称为两位行情人,一位是当时的秦淮名妓,叫王月生,另一位就是柳麻子。按照张岱的记录,“柳麻子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静”,就是一登台开口场面镇得住,气势非常好。

南京秦淮河景

到了南明时代,也就是明朝灭亡,福王登基,这时候的金陵城正是醉生梦死,上至福王,下到马士英、阮大铖,这些君臣好像末日来临,争相争逐酒色,造成了更为畸形的一个演出市场。

那个时候柳敬亭说书,一天只说一回书,定金是一两白银,而且要10天之前就下定金,否则就没办法请他上门说书。柳敬亭的听众跨越了社会阶层,文化水平,超越了年龄、性别,他的粉丝可以说是上至公卿,下到贩夫走卒。

吴伟业非常欣赏柳敬亭的艺术,称赞他是“文士口、武夫色”。张岱说,南京柳麻子长得黑黢黢的,满脸都是疤痕,“悠悠忽忽,土木形骸”,这八个字非常的生动,不是说他本人这个样子,像土木形骸,傻的愣的,不是这样,而是说他登台说书,善于模仿书中人物的形体表情,从他们的立场来表现,所以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性。

比如说,他说《景阳冈武松打虎》,与当时流传的各种版本都不一样,描写刻画微入毫发,但是又是口齿清楚,也不唠叨。说的时候固然是声如巨钟,整个房屋里面就只听见柳敬亭一个人,他的声音非常的清楚,声音巨大,好像连房屋都要倒塌了。举例来说,武松到酒店要找酒喝,店里没有一个人,于是忽然一声暴喝,只听见店中放酒的空缸嗡嗡有声,这种细节的处理是柳敬亭能够打动这些听众的一个关键。

人生很奇妙,柳敬亭在南京说书,正是南明,北方是清军入关,南京城里面文武百官各种享乐,他得到了一个人的推荐,去见到了当时南明的将领左良玉。

左良玉本身是一个武夫,当时就苦于军中没有人给他做文案,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能够写材料的办公室的这么一个角色。当时一一面试很多人,左良玉都不满意,这些读书人刚进到部队的大营,看见刀枪剑戟,气势非常大,怕都怕死了,只有柳敬亭施施然进来,不动身色与当时的左大帅相谈甚欢。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柳敬亭已经是历练江湖,也在南京城的繁华里面是阅尽了人情世故,来到军中,他依然保持着一个说书人的本色,不卑不亢。所以左良玉一见就非常欣赏这个人,等到他们交谈深入发现柳敬亭用说书人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处理军情、文案,朗朗上口,两个人从此互相欣赏。

传说当时的左良玉几十万的精兵,很多的地方大员,包括马士英、阮大铖,对他都是又敬又畏。军中悍将,他的部属,看见左良玉也是万分小心,左良玉率领部队军纪不好是出了名的,他自己是一介武夫,脾气非常大,也是怪了,就是柳敬亭好像能够跟他非常的亲密。

有一次左良玉不满当时南明小朝廷政治上的安排,就派出代表进入到南京城进行一种政治协商谈判,同时左良玉的大军已经部署开,南京城里面是人心惶惶,这个时候柳敬亭居然就是这位左良玉大帅的谈判代表,全城轰动,文武高官将这位江湖艺人迎接进了宾馆,张灯设宴,请他坐主位。

当时街头有看热闹的,就说这个不是柳麻子吗?我们当初是一起说书的,没想到他今天富贵如此。柳敬亭代表左良玉进入到南京城里面,也没有气焰非常的嚣张,就是不卑不亢,圆满地完成了交涉的事情,将口信传达,然后回到左良玉的军中。

大家都知道左良玉是突然生病暴死于军中,这一下子整个部队就散掉了,也导致了整个南明加速的灭亡。柳敬亭就此飘然一身,又重新回到江湖,进入到书场,继续他的艺人生涯。

顺治二年柳敬亭逃到了苏州,完全是穷困潦倒,这时候已经是年过花甲,只能是重操旧业。

历史学家黄宗羲给柳敬亭写过传记,他说“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滑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遇到的事情,见过的人更多了,所以在这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上面是愈发地老练成熟。柳敬亭说书,各种方言掌握都非常到位,每个地方不同的风土人情娓娓道来,“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这时候的柳敬亭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启蒙老师,那位姓莫的书生。

到了顺治十三年,69岁的柳敬亭因为生活所迫,就去了一个提督马逢知的地方,还是担任过一阶段的幕僚,但是他也不愿意长期在清军当中去服务。后来又回到了南京。又过了几年,康熙元年柳敬亭来到了北京,他之前在南京的演出,大家都知道他的艺术非常了不起,所以北京当时的各个王府、高官、政客都纷纷请他来表演,这时候已经快80岁了。

那个时候,在北京投降了清朝的前明高官龚鼎孳,见到柳敬亭也是十分感慨,他们是读书人,他们是考进士的,他们投降了清朝,内心其实是羞愧的,在北京又见到当年的故人,还是柳麻子,一个江湖艺人,其实有很多的感慨,而这些感慨又很难直接说出来。

所以他们一方面非常敬重柳敬亭,一方面还给他大力的资助,同时有大量的诗歌词作赠送给这位飘零江湖的说书人,写的都非常漂亮。

比方说吴伟业写过一首《沁园春》,充满了家国之恨,自己的羞愧惆怅,词是这么写的:

眼中几许王侯。记珠履三千宴画楼。
叹伏波歌舞,凄凉东市,征南士马,恸哭西州。
只有敬亭,依然此柳,雨打风吹絮满头。
关心处,且追陪少壮,莫话闲愁。

柳敬亭,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央,自己的文学才华也很好。柳敬亭在晚年回顾生平,一方面很豪迈,一方面也是万分地感慨。曾经写过一首叫《道箴》的诗,“道”个人理解就是说书行业,“箴”就是箴言规矩,他是这么写的:

不卑不亢气象,半今半古衣冠,
毋早毋迟时候,疑人疑我悲欢。
如有如无调笑,或短或长盘桓,
可歌可泣情节,劝仁劝义心肝。
谋食谋衣技艺,无荣无辱生涯,
入画入诗语句,克勤克俭行为。
解闷解颐嬉笑,惊心惊胆颠危,
或后或先同道,如师如友相随。

整整说出了60多年漂泊的人生,辗转在大江南北,最南到过绍兴、杭州,北到北京,西到武昌,东到上海,周游了大半个中国的柳敬亭名重一时,晚年只收了一个人做徒弟,他唯一的弟子叫居辅臣。

康熙十年,柳敬亭晚景凄凉,投降了清朝的钱谦益也是老相识,发起了募捐,要给他和他的儿子买一块墓地,他是这么说的:

柳生敬亭,今之优孟也。长身疏髯,谈笑风生,臿齿牙,树颐颊,奋袂以登王侯卿相之座,往往于刀山血路、骨撑肉薄之时,一言导窾,片语解颐,为人排难解纷,生死肉骨。

这是非常大的一种豪气。清代诗人毛奇龄也见过柳敬亭,他的诗是这么说的:

流落人间柳敬亭,消除豪气鬓星星。江南多少前朝事,说与人间不忍听。

柳敬亭说书唱戏劝人方,人间正道是沧桑。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转发与分享

邀你共赏明代的物色与文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