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开始,北大清华又开放参观啦!哈哈,你们有刷到朋友圈遛娃的图片吗? 我可是刷到了不止一次,小本本记住了,这些朋友都是神手速!嘿嘿,开个玩笑,不过预约还真得讲究技巧和耐心,具体攻略我也会毫无保留地奉上! ![]() ![]() ▲北大清华标识,图片来自学校官网 目前两校的暑期预约参观已结束,但周末和法定节假日中,两所大学将继续开放校园参观,寒暑假开放安排另行公告。所以,你们懂的,机会还是多多!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北京神奇的地铁4号线,它一路云集了国内几十所985、211知名院校,被称“最牛大学线”,我和鹏鹏的爸爸、姑姑当年都有幸就读了其中之一,如今带娃乘坐,听着一个个站名,青春的记忆扑面而来! 言归正传,来说说这次校园之行。 出行前,我看了很多攻略,但不甚满意。酷热的夏天,难得的机会,这场参观如果能融入些语文和历史知识,让屁孩沉浸式探索校园之美,感受高等学府的精神,那会不会更赞? 想起孩子看过圆明园的纪录片,语文五年级上册即将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两个校园又恰和圆明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决定以文物古迹和早期建筑为线索来参观。 北京大学 ![]() 燕园画卷美不胜收,恰似你的青春年华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是戊戌变法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兴学图强的结果,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北大校园一直是以美丽而著称的,一百年前就被胡适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 ▲图片来自北大官网 | 燕园 因为这里原先是燕京大学的校园,北大本部又被称为燕园。解放后北大与燕大合并,并整体搬入燕园。 燕园以淑春园(圆明园的附属园)为主,还包括了鸣鹤园、燕南园、勺园、燕东园,租借了清朝贝勒载涛的朗润园,又经过美国设计师亨利墨菲的设计而建成。 我们约到了下午场,按学校要求,个人预约参观需14点-16点从东侧门进校。记得一定带上屁孩的身份证或户口本呀,保安小哥要核验。 ▲我们的参观路线图(全程约4小时) | 北大图书馆 进校后,一路直行途径生命科学大楼、逸夫楼、理科楼和文史楼,路的尽头就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至此也就进入了“一塔湖图”景观群。 北大图书馆成立于1898年,藏书近800万册,是亚洲高校第一大馆。更特别的是,毛主席、李大钊等革命伟人都曾在图书馆(北大红楼)工作过,想到这,我和爸爸同时想起了《觉醒年代》的诸多片段,哈哈,默契默契。 鹏鹏刚背完主席诗词,又在党史馆学习了李大钊的事迹,驻足馆前,满怀崇敬。 | 博雅塔和未名湖 过图书馆右转往北走,就能看到“塔+湖”——博雅塔、未名湖。 屹立湖边的博雅塔是燕京大学早期建筑之一,它可不是单纯的景观,而是学生们修建的校园水塔,独具匠心的设计,堪称燕园神来之笔! 环未名湖参观,有三景不容错过——湖心岛、石舫、翻尾石鱼。我们简单介绍一番后,把地图交给了屁孩,请他带我们去寻找。 湖心岛很快被发现,它是淑春园的遗迹,与湖岸由一座西式平桥相连。桥墩的花纹一看就是圆明园中西洋楼建筑风格。 ▲西式平桥,第一处遗存文物。 石舫就在岛上,是和珅仿照颐和园“清晏舫”所建。如今只剩基座,却是学子们拍摄毕业照必打卡之处。每年夏季,最美的青春都会定格在未名湖畔。 ▲石舫,第二处遗存文物。图片来自北大官网及官媒。 找寻石鱼的路上会经过“未名湖石碑”。18岁时我第一次来北大,也在这拍了照😄 翻尾石鱼本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遗物,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后,石鱼流落在外,后被载涛买下放置于朗润园。燕京大学1930届学生毕业时,特意将它买下赠予母校。 它半隐于水中,估摸着不好找,但是鹏鹏一眼就发现了,哈哈,因为一只水鸟正蹲在上面。 ▲翻尾石鱼,第三处遗存文物。图片来自北大官媒。 | 元培学院 离开未名湖向南行进,很快就来到了元培学院,这可是我读书时文科生的终极梦想呀! 学院门口有李大钊先生和蔡元培校长铜像,不远处还有钟亭,百年历史的报时钟悬挂于此。 这口大钟铸造于1896年,是慈禧太后检阅北洋水师时所制,原先用于水军起居报膳,1929年成为燕京大学校钟。 ▲钟亭和校钟,第四处遗存文物。 | 北大西门 顺着钟亭西行5分钟就是北大最广为人知的西门。大门仿照颐和园东宫门修建,大气典雅。校匾上“北京大学”四个字由毛主席亲笔题写。 考虑到每个来北大的游客,不不不,是每个来北京的游客,几乎都要来此留念,学校特意安排了拍照专用通道,没约到校园参观票的游客也可以在西门排队拍照。 因为人多,学校拉设了警戒线作为拍照区域,我们只能看到两尊石狮子的背影😭😭 这对石狮也是圆明园遗物,曾流落民间多年,后被燕京大学700银元从民间购得。北大档案馆至今还保存着当时购买它们的契书呢。 ▲石狮,第五处遗存文物。图片来自北大官媒。 | 华表和石麒麟 从西门返回校园继续参观,一对高大精美的华表引起了鹏鹏的注意,爸爸趁机提问:“我们还在哪里见过华表?”鹏鹏脱口而出:天安门!哈哈,旅行的意义总在不经意间凸显。 华表制造于乾隆年间,共两对,原立于圆明园安佑宫琉璃坊前,现一对立于北大,另一对立于国家图书馆文津街分馆。 ▲华表,第六处遗存文物。 与华表遥相呼应的还有两尊石麒麟,它俩中间的石阶上还有一块丹墀石,这三件都是安佑宫的遗物,如今安放在北大办公楼前,为校园增添了几分古朴和肃穆。 ![]() ![]() ▲石麒麟,第七处遗存文物。丹墀石,第八处遗存文物。图片来自北大官媒。 至此,我们的文物寻觅就全部完成啦,来看看鹏鹏的成果吧!(虽然画得不好看,但方位基本都对了😅) 其实北大校园现存的古建和文物遗迹远不止今天这八处,乾隆御制诗碑、石屏风、梅石碑、海晏堂导水台都静静地伫立在校园一处,见证着这片土地上,一代一代新青年的进步和成长。大家参观时记得继续寻找呀! | 校史馆 鹏鹏的小任务完成了,校园参观还没结束,哈哈。原计划前往校史馆,可惜开放时间为每周三/五/日的9:00-16:00,我们那天偏是周六😂 校史馆向南出发,路过静园,这里最早是学生宿舍,现已改为办公区。顺着打开的院门望去,仿佛回到了那个艰苦而传奇的时代。 继续向南,一片略显落寞的洋房区就是燕南园。作为校园别墅区,这里曾经居住的都是大神级的学者专家,如今还能看到冯友兰、马寅初住所的标识。 房屋虽已破旧,犹如尘封的传说,但从其中的小道走过,遥想当年大师们在同样的路上留下的足迹,依然是那么令人神往。 ![]() ![]() | 北大食堂 到了饭点,在食堂吃上一顿是大小朋友们都期待的环节。北大向公众开放的餐厅为勺园中/西餐厅、家园四层、艺园二层、农园三层。 我们选择了家园四层,这里有西式快餐、小火锅和水吧,还有小朋友们都喜欢的北大校标蛋糕😋 饭后可以去新太阳学生中心逛逛,文创店和书店都在那里。 ▲三款文创雪糕,精致的“冰麒麟”和北大西门 学生中心斜对面有一块大石刻,上书“敢当”二字,由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题写。哈哈,这里嘛,就是全国高考状元云集的、大名鼎鼎的——光华管理学院! | 百周年纪念讲堂 最后,我们来到了校园艺术氛围最浓厚的百周年纪念讲堂,它是为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而建。除了举办各类校园活动外,无数电影也选择在此首映,大学时我就是在这里见到了大导演王晶,嘿嘿😝 19点,夕阳已至,也到了北大参观的截止时间,鹏鹏还依依不舍,但听说明天要逛的清华大学面积更大,立马乖乖回去养精蓄锐了!😁 北京大学参观tips:
清华大学 ![]() 校园有多大,就看你的梦想有多大 清华大学的前身为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手握庚子赔款,又为美国重点扶持的留美预科学校,学校自建成就拥有众多资源,这也注定清华会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好的大学之一。 我们参观清华的主线索是建筑。学校的早期建筑集中在清华园,后在近春园进行了扩建。两个园子都曾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可想而知,清华也拥有不输北大的校园风光。 学校面积非常大,要做好充分的体力准备哈,先上个2023版校园地图给大家看。 ▲我们探索了红框区域,约占校园1/6面积? ▲西门进,二校门出,3小时才逛完😂 按要求,个人预约的访客由清华西门刷身份证入校,还得提醒下,别忘记带屁孩的证件! | 荷塘 一进校就能看到贯穿清华的“校河”——万泉河。河右侧主要是教职工住宅区,左侧是主校区。 沿河前行,左转进入近春路,也就来到了近春园的区域,这里有标志性景点——荷塘。 荷塘因为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而家喻户晓,看着满湖碧绿,那些美丽的句子也浮上心头。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荷塘的湖心岛与湖岸通过“状元桥”连接。 ▲拍张照,沾沾状元学霸们的气息😏 岛正中有近春园仅存的两三处遗迹,依稀诉说着当年的风华。 ▲近春园遗址中唯一完整的遗物——建筑拱券。 ▲石窗。正拍照,鹏鹏喊累坐了下去,当然是被我们批评了(同学们要学会保护文物呀~) 岛上不仅有荷塘月色亭,还有晗亭,是为纪念知名历史学家、清华教授吴晗而建。吴先生当年文科满分,数学0分,但依然被清华破格录取,成就了传奇的一生。 ▲吴晗,高中课文《谈骨气》的作者。希望屁孩们也牢记: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 清华园 从湖心岛出来,继续东行就进入了清华园。首先会看到古月堂,这里原为园主的书房,清华大学建校后成为教师宿舍,梁启超、朱自清都曾在此居住,钱钟书和杨绛也相识于此,现在是学校办公场所。 ▲古月堂的石狮和垂花门至今仍保存完好 古月堂往北,就是“水木清华”,它被称为清华园的“园中之园”,这里也有一处荷塘。 荷塘边有朱自清雕像和“自清亭”,想起我们上一次学习先生的文章已是二十年前了,不禁感慨,正如《匆匆》所言: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朱自清不仅是文学家,还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当年他一身重病,却誓死不领美国“救济粮”,只为唤醒中国人的骨气。 与“自清亭”相对而立的是“闻亭”,为纪念闻一多先生之建。亭中有清华成立之初的校钟,亭外有闻一多雕像。 ▲“诗人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参观至此,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清华赓续民族精神、传承浩然正气的良苦用心! 水木清华的西南方向是工字厅,它是清华园最古老的建筑,建校后作为“学务处”,也用于接待外宾,今日依然是重要的行政办公场所,日常不对外开放。 ▲大气的门头,上有咸丰皇帝亲题“清华园”三字。 | 早期建筑群 之前都是中式风光,而自工字厅往东,画风突变,一片西式建筑展现在眼前,这就是清华著名的早期建筑群。清华园校门(二校门)、清华学堂、同方部、大礼堂都在此处。 二校门最早是清华学堂主校门,也是游客必打卡之处,学校同样预留了专门的排队通道,如果来不及排,可以走远些,到马路对面拍,效果勉强可以接受😂 正对二校门左边不远,是招生办公室,孩子们千万别错过,这里能领取“录取通知书”!😊 ▲鹏鹏抱着“录取通知书”不肯撒手了😂 清华学堂是名副其实的清华第一楼,百余年间迎来送往无数天之骄子,见证一众大师学者,清华历史上最灿烂的“国学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烙、赵元任)也云集于此。 同方部,现为校友会总部,1914年梁启超在此发表《君子》演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此成为清华校训。 ▲同方部最近在修缮,来张清华大学官网图片吧! 大礼堂,身居清华早期建筑群C位,仿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是当时国内高校中最大的礼堂,无数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在这里发布。 科学馆,理工专业天团的聚集地,两弹一星元勋有一半从这里走出! 在一众西式建筑包围下,正对着大礼堂的中轴线上立着一座精致的中式日晷。 日晷为圆明园遗物,是1920届校友毕业时献给母校的,底座刻着:行胜于言。那届校友也践行了这四个字,他们中走出了经济学家陈岱孙、化学家曾昭抡、爱国烈士陈三才等杰出校友。 ▲清华毕业证书也印有日冕,提醒学子珍惜时间! 大礼堂的背后是老图书馆,这可是清华学子心中的白月光。杨绛先生说:“我在许多学校上过学,最爱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里,我最爱清华图书馆。”季羡林先生也说:“我永远不会忘记清华图书馆。” ▲图片来自清华大学官网 老图书馆对面是西体育馆。无体育不清华,读高中时我就听说清华有一条铁的规定:体育课不及格不能毕业!毕竟大家要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呢,哈哈! ▲图片来自清华大学官网 至此,我们攻略上标注的早期建筑全部找寻完毕。又是1万多步啊,如果不是一直默念“自强不息”的校训,鹏鹏早就走不动了😭😭 ▲鹏鹏的拼贴地图 | 清华食堂 清华的食堂也是不容错过的!体育馆往北便是观畴园餐厅(也称“万人食堂)。其中一层清青永和1、2号窗口和三层餐厅对外开放。 ▲我们选择了一层的套餐,30元 | 清华北院 餐后继续东行,来到了清华北院。这里曾是专家教授的住所,如今大部分建筑已不在,改造为一片绿地,是情侣们休憩散步的好去处,哈哈,所以被称为“情人坡”。 时间所限,我们没法前往学校东部,也就错过了新清华学堂、校史馆、艺术馆、清华东门等地方,留待几年后再带屁孩来探索吧😊 ▲图片来自清华大学官网 对啦,从二校门出校园,很快就能经过清华唯一官方授权的文创店——清华印象,也可以关注“水木有礼”公众号,线上购买。 ▲图片来自清华大学官网 清华大学参观小tips:
写在最后 ![]() 这次出发前,有朋友说,咱们是不是应该放下名校情结,避免变相鸡娃?其实,参观前后我都没有给娃任何压力,毕竟自己当年没做到的事,如今怎么能强加给孩子呢? 但是,陪他认真制作地图攻略,带他探索百年校园的风物遗迹,教他感受顶级学府的文化底蕴,开拓眼界,埋下理想的小种子,对一名小学生来说,已经是很有意义的事了呀。 而我们家长需要做的还有,耐心地陪伴孩子成长,不断地鼓励他们:心怀梦想,坚定目标,自强不息,生活的大门就将永远为你敞开! 欢迎点击菜单栏! 搜索:用关键词搜索文章 目录:公号精华文章目录 买买买:各种好物买起来 戳我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