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带孩子走向大自然? ——第3周给老师们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最近一段时间,因为我的一些分享,很多老师都特别关注我们的课程。比如中草药、野炊和登高等,尤其是对我们这种在大自然中,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感兴趣。或许,他们已经好久没有看到过,我们这样带着孩子在大自然中的情景了。或许,我们这样的场景,勾起了他们童年的某些回忆。你看,百草影院不就是当年的露天影院吗?学校里的野炊活动,不就是当年我们的儿童游戏吗?的确,回忆起这些画面,我们都会感到特别幸福和快乐。或许,他们总觉得,童年就应该是这么好玩的。而我的思考是什么呢?当然,首先就是觉得童年的本身就应该是幸福和快乐的。这种幸福与快乐,自然不是天天不写作业,不考试的快乐。而是说,这些东西不应该成为童年的全部。人是从大自然中而来,他有着大自然的天然属性。看到大自然,就会有本能的亲近感和归属感。这种亲近感和归属感,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对身心有益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的确存在着。如我们登高,登上山顶,自然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那种超越感,那种心旷神怡,是由内而外自然散发出来的。不登山,自然体会不到这种感受。其二,我们选择与学校周边的自然风光。这本身就是一种爱家乡的教育,扩大一点就是爱国教育。如果我们没有带孩子去登山,试想一下会有多少孩子,会去过这一个个山头呢?一个连家乡的山头,都没有去过的孩子,怎能对家乡有留恋呢?我们带着孩子,一座座山头的攀登,就是为了让孩子与家乡建立一种情感联结。将来的某年某天,他们会再次来到这里,去回忆当年和同学在一起爬过的山。这里,便成了他们有回忆,有故事的地方。其三,让孩子与大自然多接触,是防止近视的很重要的途径。有数据表明,近视的原因不是因为看书看得多,而是因为我们的眼睛,长期处在室内用眼。因此,让孩子更多的时间到户外,到大自然中去就可以保护孩子们的视力。我们除了登高,我们还有到百草园和学耕园,去野炊、去体验劳作。课间,孩子们会在先贤坡上跑来跑去。而且上下午,都有大课间。甚至,我们建议美术课,多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其四,与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师生的关系更加和谐。在大自然中,师生的心情更加放松,彼此更加容易建立联系。我曾经提过,这种非正常教学时间,是最容易走近孩子的内心的。在大自然中,老师更容易放下自己的威严,与学生一起游戏和体验。如此,学生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老师。这,也有助于学生更加愿意靠近老师。走向大自然,焕发孩子们的灵性。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真实实会发生的事情。百草园里,经常会有一些同学,进去采摘桑叶、捉蝴蝶,甚至在坡上跳上跳下。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不就是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吗?接下来,天气逐渐变凉了。我希望老师们又可以多一些时间,带着孩子们去百草园,去学耕园,挖番薯,掰甘蔗,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焕发童年的灵性。我想,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带着孩子们,走向大自然的原因吧。与大家同行 周国平 二〇二三年九月十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