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贵老照片——1932年,沧口大马路铺设柏油路面

 青岛城市记忆 2023-09-11 发布于山东
1897年11月14日,德军借“巨野教案”之由强入胶州湾,侵占青岛。1898年随着《胶澳租借条约》的签订,青岛进入德国殖民时代。
在德国侵占青岛的17年里,虽然给国人留下了历史无法抹去的屈辱。但不得不说,在青岛近代城市历史发展中,德国人对青岛的城市建设是不可磨灭的。德国在青岛建了很多优秀建筑等,另外修建了多条道路和公路。其中在15条公路中,最为著名的是湛流干路、台柳路和四流路。这三条历经沧桑的百年公路,加上解放后期修建的小白干路,也是少数几条进出青岛的交通要道。
四流路,顾名思义是四方到流亭的一条公路。最初在民间,四方至沧口的路段都被称为大马路,可谓历史悠久,在德占青岛时期就流传开来。随着沧口的工商业中心从“下街”逐渐迁移到了四流路,就是后来的四流中路中间的一段,叫做沧口大马路。到了解放后五十年代,整条四流路划分为了四流南路、四流中路、四流北路三段,沧口大马路被逐渐遗忘。
四流路虽然是一条进出青岛的交通要道,但因最初为砂石路面铺设,时间一久,尘土飞扬的日子成为常态,马路变成“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路况,翻修四流路也成为当时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务计划。
青岛市沧口乡区建设办事处

1932年4月,青岛市在沧口设立“沧口乡区建设办事处”,成为沧口地区独有行政之始。“沧口乡区建设办事处”的建置虽然仅仅存在了几年的时间,但却在这期间,为整个沧口辖区,为普通民众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市政建设、教育普及、医疗救助、住房保障、农林帮扶、基础民生等方面普惠甚多。


民国二十三年九月,沧口区翻修四流路柏油路工程。

1935年1月,沧口乡区建设办事处编印的《沧口乡区建设纪要》中,关于工务事项之【整理旧路】所载:


沧口区原有旧路,共有十一条,年久时多损坏,就中以四流路,为本市与胶东各县往还要路,运输车辆,轮毂相接,汽车往来,陆续不断,故整理该路,实为当务之急,本处于二十二、二十三两年,除将大水清沟至沧口一段,翻修柏油路,流清河铺设车轨石之外,凡四流路北端及其他各路,历年皆由附近负责村庄于春秋二季供给黄沙三次,或系两次,由工区拨派工人铺平修治,并备有长短工,终年维持。以免多所毁坏,兹将四流路特殊工作,分述于后:

翻修四流路中段(由大水清沟至沧口)为柏油路

查四流路由四方至沧口一段,原系砂石路面,自民国十四年翻修后,迄今将及十载,虽经努力维持,终属成绩有限,益以交通繁重,百倍从前,以致天旱即尘土飞扬,阴雨则泥泞载道,爰由工务局计划,翻修为柏油路面,除由市区监修一部分不计外,其由本区自行翻修者,自大水清沟起,至沧口止,计长六千一百二十一公尺,面积三万零五平方公尺,共计用款三万五千一百四十二元,工程完后,将来仍擬接修至流亭河,俾竟全功,而便行旅。

1932年9月4日,《青岛时报》亦曾刊登题为《四沧大马路改为柏油路面》的新闻。

时任青岛市工务局局长邢契辛

工务局邢局长,以由五号炮台至四方沧口之大马路为交通之要道,往来汽车至为繁多。前系砂石路面,极易损坏,频频修理,既多耗公帑,且于交通不便。兹为谋永久不坏起见,特饬该管二区重新翻修,改为柏油路面,昨已开始兴工。


民国二十三年九月,沧口区翻修四流路柏油路工程

1932年9月3日,青岛市工务局旧路翻修工程开始动工,沧口大马路告别砂石路面,重新铺设柏油路面,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成为了一条平坦开阔的现代公路。
上世纪三十年代沧口乡区建设纪要珍贵图片资料,感谢热心网友“涧中细流”提供;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敬请扫码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