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人与治器

 二闲居 2023-09-11

Image

SUMMER

赏石行业综合服务平台

赏石艺术包装/宣传/展览/拍卖/交易/私洽/金融Image

Image圖丨檀荛

文人嗜物由来已久,案头清玩之器,文人学士朝夕相对,不但供用,且供赏玩,寸尺之间,芥纳须弥。治器亦与诗文、书画精神相通,皆出之意匠经营。历代工匠之绝冠者,无不是骨子里的慧业文人。

Image圖丨頑玩石不全

从宋初开始,崇儒尚学,文风盛行。士大夫除了政治之外,注重于自己相对独立的书斋生活,饮食起居、冠服起用和庭园斋室皆极为讲究。抚琴、焚香、品茗、弈棋,赏花、吟诗、作画等成为当时文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活动。文人间对书斋行具的配置理念也日渐成熟,尤其追求器物之美感,力求营造出一种清雅宜人之氛围,以激发文思及灵感。使书斋成为其寄托理想,乃至自我放逐之场所。

Image

圖丨宜堂龍文

士子与作坊匠人之间,有一份特殊的关系。文人时有参与器物设计,提供不俗之巧思,匠人则与文人神志暗合,所造器物审美上与书画一脉相承,力求“精而造疏,简而意足”,呈现雅致的文人化风格。文人的学养、审美情趣借助工匠之手体现其清高超逸。作坊与制品间的关系,不同于现在产业化时代的粗制滥造。产品固然也进入流通领域,但工匠制器极为严谨,尤其被铸入性情之独一无二作品,从来为士大夫所宝爱,品鉴摩挲,刻铭作诗,与器物之间相互交融与呼应。

Image圖丨頑玩石不全

明代晚期,政权不稳,文人品性清高孤傲,远离政治是非之地,逃避现实。惟有放纵于山水之间,诗酒遣闲,以物寄情,遂使玩器之风尚风靡一时。文人大多好古、稽古崇尚天然之趣。明人王士性《广志绎》中载:“如斋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即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尤之,此亦嘉、隆、万三朝为盛。至于寸竹片石摩弄成物,动辄千文百缗。更有不少文人在读书之暇旁攻匠艺亲自操刀,自制成癖,所制常为巧匠不及。

Image圖丨檀荛

这一时期文人阶层于器物之种种雅好,有力推动了相关手工业的空前发展,工匠以穷极工巧为能事,源于江南一带的民间手工艺即在此时发展为各个独立的艺术品类,得以与诗画并重。入清后政局稳定,社会繁荣,文化则延续明代之余脉,故明末至清初各个门类大家迭出,朱氏三家、濮仲谦、鲍天成、吴之璠、封锡禄、周芷岩治犀、竹,程君房、方于鲁造墨,供春、时大彬、惠孟臣制壶,杨玉璇、周彬、董沧门、魏开通攻石,顾二娘琢砚。从存世作品看,无论从立意构思,表现手法到款识皆极具人文修养,非一般工匠庸手能为之。

Image圖丨頑玩石不全

竹木牙角等材料,皆出自文人喜好,取之自然。以至于玉石、水晶、金属等硬材也统统在工匠手下,随心所欲,化坚为柔,如有鬼斧神工之技。

中国文人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力保人格独立,追求个人品味,于器物上重格调与精神。清中后,民间手工艺受清室宫廷审美之影响,技法上过份追求精细繁缛,精神渐趋靡弱,大有舍本求末之势,整体品格流于世俗。偶有品高者,犹如奇花异草,已非主流趋向。

·END·


本文转自菖蒲草堂,感谢原作者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