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建筑中的构件—梁

 伟天英 2023-09-11

梁,也叫做“柁”,宋则称之为“栿”,指在水平方向上的承重构件,一般是长条形状,沿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是中国建筑构架中最重要的构件之一。

中国古建筑中的构件—梁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古建筑中的构件—梁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古建构架中,梁是一个重要的水平受力构件,在较大型的建筑物中,梁是放在斗拱上的,而在较小型的建筑物中,梁直接放置在柱头上。

中国古建筑中的构件—梁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梁的截面形状主要为圆形或者矩形,明清时期基本接近方形,而中国南方的很多梁则采用圆形断面,这样较好的节约了木材。

梁依各自的位置、作用,形状不同,各有各的名称和构造。它们主要有:七架梁、五架梁、三架梁、六架梁、四架梁、双步梁、月梁、三步梁、抱头梁、挑尖梁等30余种。

按梁的外观

月梁:有两个概念,一是清式卷棚顶建筑梁架的最上一层梁,也叫“顶梁”。二是指做成“新月”形式的梁,梁的两端(肩)呈弧形、而梁的中段微微上拱,整体形象弯曲近似新月,所以称为“月梁”,汉代称为“虹梁”。

中国古建筑中的构件—梁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直梁:是指梁正投影的上下两边线为两条平行的直线。

依据功能和位置

单步梁:单步梁是架在双步梁之上的短梁,并且是放置在双步梁上的瓜柱上的短梁,因为长度只有一步架,所以叫做“单步梁”。明清建筑中通常用在廊部,梁头在廊柱上面,梁尾与老檐柱或金柱插接,起接架作用。

双步梁:在建筑物的构架中,连接金柱和檐柱的挑尖梁,一般不起承重作用,但当檐柱与金柱之间的距离过大时,在桃尖梁的正中可以加立一根瓜柱,上架一条梁和一根桁,此时的桃尖梁便具有了承重作用,同时梁的名称也改为“双步梁”,宋代称为“乳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