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隐地林茂 龙潭源长 —探访大岚隐地龙潭村王阳明祖居地并泛记王阳明四明山游学之旅 ![]() ![]() 隐地林茂,龙潭源长。 隐地,原名阴地。地处大岚镇西北。阴地原为宅基地阴面之意。因原村庄后山有几十棵直径一米左右的大松树,遮天蔽日,掩盖了整个村庄,使之成为一块“山阴地”,遂有了村名之由。全村人都姓王,属同一个祖先;龙潭,原名黑龙潭,民间传说为龙王菩萨居住地。境内有三个深潭,以幽、清、静而著称。 ![]() ![]() 上二图来自网络 大岚镇隐地龙潭峰峦叠嶂,山川蔚秀,竹林苍翠,古木郁郁,实为隐逸之士的栖遁好处。 2007年,隐地龙潭村发现王阳明祖上家谱,家谱显示王阳明祖籍的来龙去脉。王氏世祖迁居上虞达溪,成为虞南达溪隐地王氏始祖。其后王阳明的祖先迁出隐地龙潭,此村成为王阳明的祖居地。 2020年10月31日,隐地龙潭村“王阳明祖居地纪念馆”开馆。知名书画家计文渊题碑“龙溪”和王阳明与龙潭渊源题记,赓续历史佳话。 ![]() ![]() 上二图来自网络 ![]() ![]() ![]() ![]() ![]() ![]() 书画家计文渊题碑“龙溪” 明正德八年(1513)六月中旬,王阳明与友人和弟子等同游四明山。此前的正德七年(1512)十二月,王阳明刚升任南京太仆寺少卿。一个掌管车马的官职,属兵部,相当于交通部副部长、战略资源部副部长(马属于战略资源)的多元职务;弟子徐爱此时升为南京兵部车驾清吏司员外郎。一个管理战马和各地驿站驿马的职务。师徒兼舅爷妹夫二人与交通、马匹之类脱不了干系。 不过在两京制的大明,南京的官职只能管辖南直隶,权力远逊于北京的京官。 咳疾此刻还未缠绵王阳明的身子骨。数年前贬谪贵州龙场驿的苦难岁月,仿佛飘渺远去了。事实上,这确是王阳明在数年前的贵州龙场磨难与数年后江西平叛宁王的颠沛生涯之间,挤出来的一段殊为难得的静好时光。 出发前他们等了黄绾很久,而他似乎爽约了;而许半圭、王世瑞、蔡希颜、朱守中则兴冲冲地从绍兴赶来,王阳明懒得再等黄绾,带上他们和忠诚的妹夫兼弟子徐爱,从丈亭永乐寺出发,开始了这一场著名的四明山游学之旅。 他们本来打算坐船从姚江入山,这时蔡希颜忽然生病了,只好返舟而归。当夜他们泛舟乘潮西上通明江。翌日抵达上虞丰惠,许半圭也不想去了,与蔡希颜当了逃兵。这支游学小组愈发人气凋零,只剩下四人。他们夜过金沙岭、黄竹岭,次日来到梁弄汪巷村,敲响了汪克章的门。 汪克章,正德三年进士,广东按察司佥事,相当于广东检察院科长之类。他此时省亲在家,正百无聊赖地打呵欠剥手指甲。汪佥事倒是讲义气,请他们吃饱喝足后,一起出门游山玩水。 ![]() 五人游学小组迂回向西,翻大岭,过下管,抵妲溪。妲溪即达溪,姚江王氏先祖迁徙地。 当他们从梁弄白水冲迂回西行转至“妲溪”时,王阳明说“(妲溪)吾远族居也,往焉”,“午铺于族之新居,宗人咸来会。晚循溪上,止于祖居。”(徐爱《游雪窦因得龙溪诸山记》)。众人欣然溯溪而上,往隐地龙潭而往,来到阳明祖居地寻根问祖。 黑龙潭“泉石冲激,溪山环折,如凤翔龙盘,势睽而情丽”。他们在潭边濯足濯缨,漱石枕流,山水唱和,赋诗识乐。王阳明将“妲溪”更名为“龙溪”,为先祖撰写了《伯三公像赞》,夜宿于龙潭村。 黑龙潭以奇险著称,“逼峭壁,深渊莫测。予股栗止,先生坦然而去,予自恨弗及。……憩阴崖久之,仰见先生自上飞下,且危且羡。由是益爱龙溪。”(徐爱《游雪窦因得龙溪诸山记》)。 攀爬峭壁深渊的黑龙潭时,徐爱吓得两腿战战兢兢,而王阳明坦然不惧。徐爱自叹不如,只得躲在崖下当观众,但见王阳明爬上爬下,身手灵活矫健,他看得心惊胆战,又无比羡慕,对龙溪愈发喜爱。 ![]() 上图来自网络 过了隐地龙潭,王阳明中暑了,而朱守中的脚弄伤了,王世瑞也生了病。众人犹豫还要不要往雪窦寺方向走。 “犯烈履险非乐,溺志老游非学”,朱守中沮丧地说,走如此危险的旅程就没什么乐趣了,心志沉湎在旅途中也学不到什么有用的。 王阳明莞尔而笑:“知乐知学,孰非乐非学也?”只要内心知乐知学,领略到乐的本质,那么无论是山高水长,还是道阻且险,无论是访山水之奇美,还是探人生学问之深邃,都能在天地宇宙之间获得真知灼见实学。 朱安中和王世瑞最终不能坚持,退出旅程。 剩下的王阳明和徐爱、汪克章三人渡溪登岭,站在山巅,弥望平畴沃野稼穑,心胸大为开阔。 在丹山赤水,他们听樵夫唱山歌,“群鹜之飞飞,不知我栖栖。女行烁火中,我在霞天湄。”他们听得入迷,向樵夫打招呼。这名山野村夫竟然不理睬他们,径自消隐于山林之间。 此后他们到杖锡寺,抵雪窦山、千丈岩,以奉化萧王庙大埠村为终点,买舟回姚。这支游学小组最终只有王阳明和徐爱、汪克章三人,汗流浃背、步履蹒跚地走完全程。 他们到奉化时,适逢大旱,山川田地尽显龟裂,禾木枯萎,收成萧条,王阳明心下郁然,不得不打消了再往天台山的计划,结束了行程。 王阳明四明山游学之旅翻山越岭、越陌度阡、趟溪过桥,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下了一笔浓重的注脚。整个行程历时半月余。 ![]() 徐爱的《游雪窦因得龙溪诸山记》一文,详细记载了此次游学的全过程。 “阳明先生久怀雪窦之游。正德癸酉夏,予从阳明北归,过龙泉,避暑于清风亭。王世瑞、许半圭、蔡希颜、朱守中偕自越来,矢遂厥游。(先生)而论曰:今日毕,素怀已中。所历佳胜比比,独不彰于古昔,乃今得与二三子观焉。夫永乐诸山,可备游观者也。四明,可居者也。龙溪,可以避地者也。……诸君耳目之所接,心志之所乐,其止于山水已乎?……兹游也,予深思之,而得学之道焉。夫享易者,必犯难。破难者,必由勇。是故暑扰险摧,人沮而朋违,不甚难乎?……是即先生之所谓'孰非乐非学也’,乃记之以贻同志。” 王阳明的意思是,古往今来,名山大川比比皆是,但有多少名垂古今青史?四明山,是个居住的好地方。龙溪,是避难隐逸的好去处。你们现在游历的,不止是眼前的山水草木,更在于山水之外的启迪与深思。天下享受容易的事,必定要历一番难,吃一番苦;而破除苦难的,唯有勇气。这一趟游学之旅,看起来是游山玩水,实际是人生历程的履足。暑热、艰险,行路沮丧,人员变数,行程不定……这些是游历之难,更是人生之艰。在艰难中学到的,必然更有价值和意义。 ![]() ![]() ![]() “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 这是王阳明对天地万物与人的“万物一体”之哲学诠释。 “性乖适俗枕林壑,况入名山眼更明。独有神龙潭底蛰,已无凡鸟树头鸣。清溪白石经文水,翠壁丹崖结绮城。师友相将齐出处,卜栖兼得重宗盟。”徐爱的《龙溪次世瑞韵》,将隐地龙潭描述得极为清绝幽美。 大岚镇隐地龙潭村山高林茂,清寂幽静,溪泉清澈,民风尤为纯朴厚道。 10月30日,时值王阳明诞辰549周年。我们在静寂的阳明祖居地行走,听狗吠深巷,看鸡鸣桑树,渴了喝几口甘洌的山泉,未免亦生栖遁之心。王氏宗祠门口,老者在光影斑驳的墙角晒太阳。勤劳的村民在捣鼓番薯粉丝,一代代延续古老的手艺。一株高大的柿树上,吊柿晃晃悠悠,高不可攀,令我们徒生羡慕,暗咽口水。 ![]() ![]() 一位中年村民端倪出我们的心思,问是不是想吃柿子。我们厚着脸皮说能不能要几个吃吃。那村民说好,转身进家。不多会儿他提着柿子出来,不是三五十几个,是沉甸甸的一大袋,足有十来斤,我们瞠目结舌。 我们要买,他坚持要送。我们要出钱,他不肯收。同行的一位朋友此时才认出,这位纯朴的村民原来是有过一面之缘的龙潭村王书记。这下他愈发盛情相送,还教我们如何制作柿饼。 后来我们还以低廉的价格买了村民拗来的柿枝。枝头硕果累累,煞是喜人。 “衣冠简朴古风存”,我深为感叹。 阳明先生甘棠遗爱,德泽留芳,祖居地实为厚德载物之地,隐地龙潭的王氏家族村民,实不愧为民德归厚的阳明后人。 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朱宸濠叛乱时,王阳明为家人安危考虑,曾让父亲令家人至龙潭村,傍溪买田筑室,潜为栖遁之计,“四明,可居者也。龙溪,可以避地者也。” 此后王阳明虽不再回归祖居地,对故土慎终追远的情思,迄今仍在隐地龙潭的清溪白石、翠壁丹崖间长久地回响。 ![]() ![]() ![]() ![]() ![]() ![]() ![]() ![]() ![]() ![]() ![]() 阳明祖居地王阳明后人赠送的如意柿 ![]() 多年后的嘉靖初年,王阳明与友人来到会稽山香炉峰北麓的南镇。 他们漫行在深山幽谷间,与一场盛大的花事不期而遇。风一吹,雨点般的花瓣从岩壁间的花树上坠落,落在他们的衣冠。 “先生说天下无心外之物,这棵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如果我不来看它,它到底存在吗?如果说存在,岂不是与你说的心外无物相矛盾?它与我的心有什么关系?”友人指着岩壁间的花树问。 “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王阳明如是回答。 当你未曾看到这花时,这花可能在,可能不在,可能开了,可能没开,这是无数的未知,无尽的寂。而当你看到花时,则花的形状颜色气息瞬间明白起来,是你的心,让你明白的。所以,没有一种花在你的心外——天下无心外之物。 而大岚隐地龙潭王阳明祖居地,从来都不是心外之物,从来都在王阳明的心中。 (本文部分史料参考相关书籍) 来自公共图片库 ![]() 【千江有水文化传媒】【苍苍文艺】 以文艺的方式 与文化、教育、经济 社会、思想等领域融合 用文艺情怀 阐述生活质感 用文化意识 诠释社会形态 构造您的生活和事业 美学空间 文学创作 视频制作 广告 设计 制作 发布 动漫设计 企业的形象设计 电影摄制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组织和策划 办公用品 工艺品的销售 展览服务 编辑 作者 符利群,中国作协会员。历年出版长篇小说、散文、纪实文学十余部。致力于文学、新媒体、影视创作等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