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海   (作于2009年)

 TANG-DE-PING 2023-09-11

     酷暑,我偕妻随团去了大连青岛一逰。其间,我们欣赏了心仪已久的海韵。

      啊,多么的壮阔!我找到了什么是碧海蓝天,什么是天水一色。那一望无际的水,被一根长长的线横挡在天水之间。突然,那根线上出现了一些黑点,原来是出海归来的渔船。苍茫的大海上海燕,海鸥成群结队,翱翔于水天之际,一时扑向海面,一时冲入云天,不禁让我想起了高尔基的《海燕》,“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海燕的精神不正是在这大风大浪中形成的么!神思一转,我感觉到那水天之间的“横线”不正是“天之涯″抑或"海之角″吗?

      海风骤起,渡轮上的我们不觉感到一丝丝的凉意。这时,手机铃声响起,是儿子从南方打来的电话,家乡热啊,气温高达40C度!啊,北国之夏真爽!

      黎明时分,我们早早地爬上甲板,观瞻海上的黎明,等看海上日出。

       曙光掠走了黑暗。渺茫中看到灰蒙蒙的一片,是水?是雾?是云?分不清远近上下,辨不了东西南北,正是“江山一笼统"!整个宇宙成为一个大混饨,而我们这艘巨轮不正是这混饨的馅?又彷彿一位水墨高手,将一幅巨型的水粉画挂在我们的眼前。渐渐海雾移向远方。此时,东方海际出现了桔黄色,我想,大概是太阳要出来了吧!但见色彩愈来愈扩大,愈来愈明亮,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只能看到海天相连的云霞,不过,这云霞也真美,令人难忘,晃若仙境!一会儿彩霞捧出了太阳的尊容,一道耀目的金子之路由眼前直铺向日出的地方!啊,真美呀,我拿出相机,摄下这千载难逢的“海上日出"图。

       我陶醉于这至美的海景之中。

     没登过高山,不知山之高;没见过大海,不晓海之阔。古人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今天算是见证了。

       大海啊,我爱你!


外一篇:巜讳饰的妙用 》(作于同年5月)

讳饰的妙用

      金汁,白丁香,夜明砂……多好听的名字,作为中药,它们能治病,而病者万万没想到它们竟是闻之恶心的童便,麻雀粪,蝙蝠屎!

      汉语言文学有一种修辞格叫“讳饰",即因忌讳不愿直说而换一种说法表示的手法。或因难听,或因不愿说,或因碍于说,均可采用此法。诸如不说"人死了",而说“人老了"“人走了",不说"尿尿”,而说"出恭""解手""方便"(太俗碍于口),不说“老虎",而说"大虫"(因恐惧而忌讳)……举不胜举。

      原本为一种文学修辞格,

也被一些世人歪用。如"行贿",叫"小意思",银钱,叫"红包",请客吃饭叫"聚一聚",一些地方官员喝酒不叫"喝一口",而叫"升一点",(随时都在想着升官)。没完没了的事例,搞得人头晕脑胀。话里有话,不多加思考,你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

     “讳饰"的本质就是"掩"。掩人耳目,不让人知,得人利者不得不开"方便"之门,不得不"政策放宽″,这一"原则上"“方便″"放宽″,大事不妙,祸国殃民相继是也!

      文学修辞的讳饰,为文学艺术增光添彩,不庸置疑。为国计民生事,我们的人民公仆还是少来点“讳饰",多一点“公开"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