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 从黄帝开始,粥养活了华夏儿女数千年。古代一旦遇上饥荒,往往都是靠施粥赈灾,支撑着百姓度过灾年。在衣食饱暖的时候,凭借着高水分含量和易消化的特点,粥又成为大家餐桌上的常客。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耄耋老人陆游在他的诗中将“喝粥”提高到“长生成仙”的高度,诗人的浪漫情怀是一种艺术加工,但是只要喝粥的时间适合、粥本身的内容正确、喝粥的方法得当,粥也不失为一味良药! 医圣张仲景对粥的运用可谓是得心应手,在《伤寒杂病论》中有几首名方,有的以粥助药,有的直接以粳米入药,熬出一碗药粥。 来看看这些“神仙方粥” 服已须臾,啜热粥一升余 以助药力 被誉为“仲景群芳之冠”的“桂枝汤”,是用来治疗风寒表虚感冒的常用方。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特别强调,服用“桂枝汤”半个小时后,一定要喝一碗热粥,让谷气得充,汗源得以滋养,这样“桂枝汤”才能更好地发挥功效,病才好得快。 还有针对脾胃虚寒的理中汤(现代有中成药理中丸),治疗吃凉的就不舒服,胃中寒冷,呕吐、腹痛、腹泻的,医圣也嘱咐:吃过药一会儿,就要喝一碗热粥,增强温胃祛寒,补益脾气。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伤寒杂病论》中还有一些药方是直接做成粥的,比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桃花汤,粳米为粥,在方中作为辅佐药物,起到了治疗的作用。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这三首寒凉性质比较强,容易伤胃,并且方子中有石膏,桃花汤有赤石脂。石膏和赤石脂都是难溶解、难消化的矿物药。 这些药方加了粳米熬煮成药粥,药汤黏稠,可以保护脾胃,吃药的人不容易伤胃。“有胃气”则食欲尚好,消化功能正常,一般情况下预后也较好,患者更容易康复。 得下利,快后,糜粥自养 《伤寒杂病论》中有一首特别猛烈的方子,叫“十枣汤”。虽然叫“十枣汤”,但主要的药物并不是枣,而是三味具有强烈导致腹泻的毒性药物组成,治疗一种叫作“悬饮”的疾病。现代用来治疗胸水、腹水或全身水肿的重疾。 疾病的消耗,再加上“十枣汤”的药性峻猛,服药恐伤正气。因此喝粥是用来保护正气的。张仲景说用十枣汤后,“得下利,快后,糜粥自养”,正是因为粥易于消化、和中补虚,正气得以尽快恢复。 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喝粥并不总是要喝热的,有的时候冷粥更有奇效。在用方药“三物白散”时,张仲景特别提出“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三物白散”这个方子中有一个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药物——巴豆。这是一种热性的、有毒性的、会让腹泻特别猛烈的峻下之药,容易导致泻利不止、大伤正气。巴豆有个特点“得热助泻、得冷泻止”,让患者进食冷粥,既防止泻肚子太厉害,又能保护正气,实在是妙! 除了医圣张仲景对粥的妙用,唐代药王孙思邈用谷物皮糠粥防治由于缺乏维生素B所导致的脚气病,还有羊骨粥温补阳气,清代还有人专门著《粥谱》,系统讲述药粥疗法。 ![]() 配料:粳米、大枣、苹果适量 1、苹果洗净,带皮切小块 2、大枣洗净,可切片(或掰开) 3、粳米洗净,加入适量水 4、三物同煮为粥 推荐一款十分简单的食疗粥——红枣苹果粥。早晨趁热喝一碗红枣苹果粥,温脾胃,微微出汗,使全身气机通畅,可以治疗感冒初期食欲不佳,也能调理肠道,缓解便秘,还能调理病后津液损伤的口干舌燥。放凉之后喝冷粥,也可以治疗热性便秘。 腹泻之后肠胃不调,也可以用此粥恢复胃肠功能。可根据口味加入适量白糖,清甜可口,相当美味,尤其适合小朋友的口味,亦可治“世界通病——嘴馋”!可谓是男女老少冷热皆宜的“神仙食疗粥”! PS:严重的胃溃疡患者、胃酸过多的人还有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喝粥! ★ 有用且有趣,专业不古板 立体化、一站式魅力中医学堂 编辑 |蒲晓田 图文设计 |周有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