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如何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正确的煎煮方法一定要知道

 凤凰杏林学堂 2023-09-11

中药汤剂

作为最常见和常用的中药剂型,“汤剂”相传由伊尹所创。

“伊尹以滋味说汤。”

《史记·殷本纪》

  司马迁 

“商有伊尹,作《汤液本草》,明轻清重浊,晰阴阳升降,及十二经表里之宜,制方之祖也。”

《颐生微论》

  李中梓

正如所谓“汤者,荡也”,汤剂涤荡邪毒,不仅依赖于方药对症,用正确的方法来煎煮药物亦是非常关键

“凡服汤药,虽品物精专,修治如法,而煎煮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本草纲目》

  李时珍  

 如何正确 

煎煮中药?

■■■■■■■■

“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选用合适的器具,通过正确的流程,使得有效成分得以溶出,保证药液的浓度和疗效,才能使得药效被充分利用,直达病所。

 1、煎煮器具 

“慎煎器。必用砂铫瓦罐。如富贵家,净银之器,煎之更妙。切忌油秽腥气,铜、锡、铁锅。或煎过他药者,必涤洁净。”

《寿世青编》 

  尤乘

煎药一般以有盖、洁净的陶瓷器皿、砂锅为好,不锈钢器亦可,忌用铁器、铜器、铝器,以防部分药物与容器发生化学反应。器皿容量应当略大,以防药液沸腾后溢出。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如果需要煎煮多方,必定要将药锅刷洗数遍,甚至可以用清水煎煮数次,尽可能去除残留的药物成分,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2、煎药用水 

洁净、新鲜、无杂质为原则,生活中常见的自来水、井水、饮用水均可。

前人常用流水、泉水、甘澜水(亦称劳水)、米泔水等,《本草纲目》中甚至列举了43种不同药性的水。现代,因为环境污染等原因,一般不建议使用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如雨水、河水等。根据不同的方药组成和需求,也有用酒或水酒合煎者,特殊用水请咨询医师。

 3、预先浸泡 

煎药前,应当先将药物加水浸泡20~30分钟,使药物吸水软化,有效成分易于溶出。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以防药材出现腐败变质。

 4、加水量 

“凡煮汤,欲微火,令小沸。其水数依方多少,大略二十两药,用水一斗,煮取四升,以此为准。好详视之,不得令水多少。”

 《医灯续焰》

   陶弘景  

煎药时加水量一般视药量、质地及煎药时间而定,以高于饮片平面3~5cm为宜。如药材中有质地较轻的成分,应当用筷子或者漏勺将药物压实后再计算。

每剂药一般煎煮2次,亦有煎煮3次者,煎煮完毕后将所有药液混合后再根据服用次数等分,使各服浓度均衡。一般第一煎水量可适当多30~50mL,第二、三煎则可略少。

通常情况下,一次服药量当在200mL左右,可以根据“浓煎”或“煎汤代茶饮”等调整药物浓度。

 5、煎药火候 

一般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谓“武火”;慢火煎之,谓“文火”。

“先武后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

《本草纲目》

  李时珍

常规先用武火,沸腾后即改用文火,保持微沸即可,既能减少水分的挥发,防止煎干、焦糊,又有利于药材中成分的煎出。如不慎将药物煎煮焦枯,则应弃之不用。

 6、煎药时间 

“药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急火,有宜温火者,此煮炼之节也。”

《苏沈良方》

  沈括 

通常头煎约30分钟,二煎或三煎约20分钟,应根据药物性味及所需煎煮时间的要求,酌定火候。解表剂和泻下剂,煎煮时间宜短,其火宜急,水量宜少;补益之剂,煎煮时间宜长,其火宜慢,水量略多。

元代名医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总结了不同药物的煎煮要求。

“表、汗、下之药,每服煎至八分。 对病药煎至七分,滋补煎至六分。不可极干,亦不可猛火骤干,恐伤药力。”

《世医得效方》

  危亦林

7、特殊煎法 

需特殊煎煮的药物通常会在处方中加以注明。药为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亦可杀人。若知之不详,用之不的,小错则贻误治疗,大谬则关系性命。”

药物性味各有不同。芳香花叶之品其气轻而清,不耐久煎;根茎皮果以及贝壳矿物药等其味厚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煎透。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

“药有君臣佐使,味有轻重浓薄,人尽知之矣。 及其用药也,令人复煎其渣,不知既经煎沸,则轻且薄者,业已无味。 重且浓者,不减初煎。君臣佐使之宜,果安在哉。病浅者犹无大害,病深者切勿为之。”

《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李杲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李东垣)所说的“轻且薄者”指的就是一些需要后下的药物,一般具有芳香走窜的性味,气味清轻升扬,投于沸汤中片刻便可,煎煮时间过长则有效成分容易挥发。“重且浓者”,就是指大部分药物,经过二次煎煮仍然有相当的浓度,应当充分利用。

“凡诸补汤,渣滓两剂并合,加原水数复煎,待熟饮之,亦敌一剂新药。”

《本草蒙筌·总论·五用》

  陈嘉谟

当然啦,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殊煎法,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1)先煎  

贝壳类(如牡蛎、珍珠母等)、角骨甲类(如水牛角、龟甲、鳖甲等)和矿物类(如生石膏、代赭石等)药物,因质地坚实,难以煎煮,应打碎先煎,煮沸后20分钟左右,再加入其他药同煎。另外,有毒药物(如附子、生草乌、生川乌等)一般也需先煎,以降低其毒烈之性。具体煎煮时间视不同药材各异,可以咨询医师。

(2)后下  

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藿香、砂仁、薄荷、豆蔻等,药效易于挥发,一般煎煮时间较短,以5~10分钟为宜,过煎则使得有效成分挥发,影响疗效。

其他还有如大黄,其含有的结合性蒽醌衍生物高温久煎易被破坏,会导致泻下作用大大减弱,主要取其攻下作用时,应后下,一般头煎完成前10分钟左右投入。

后下药物均应浸泡充分后再煎。

(3)包煎  

某些药物煎后药液混浊,或细颗粒药物(如伏龙肝、滑石粉、蒲黄、葶苈子等)、有毛屑易于刺激咽喉的药物(如旋覆花、辛夷等)、易于粘锅的药物(如车前子、赤石脂等),要先用纱布包好,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同煎

(4)单煎  

某些贵重的药物为尽量减少损耗,需将其切成小片,单味煎煮2~3小时,单独服用或与其他药液合服,如羚羊角、西洋参、鹿茸等。

(5)溶化(烊化)

胶质类或黏性大且易溶化的药物,如阿胶、龟甲胶、鹿角胶等,应单独溶化,趁热与煎好的药液混合均匀,顿服或分服,以免因其性黏而影响其他药物的煎出。

(6)冲服 

某些芳香或贵重药物,如麝香、牛黄等,应研为细末,用药液或温水冲服

(7)煎汤代水  

某些质地较轻而又用量较多(如玉米须、夏枯草等),或含泥沙多的药物(如灶心土、糯稻根等),亦可先煎取汁,然后以其药汁代水煎药

 8、中药储存 

配好的中药饮片一般不建议长期存放。如果确有需要,应当储存于阴凉干燥处,做好防潮、防虫和防霉处理。某些含水量较高或者含有油脂较多的药物,也可以储存于冰箱。储存一段时间的药物应当仔细检查是否有霉变、腐败、虫蛀、异味等情况,出现则必须弃去,不可煎煮服用。

 友情 

提示

■■■■■■■■

将药液倾倒出之后,应对药渣进行适当压榨,以收取残液,减少浪费。

现在许多医院和医馆会提供代煎服务。对于有需要的人群而言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文中方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身体有任何不适症状

应及时就医

养生调理不能代替治疗

本文作者:三一松石斋 

南京中医药大学20级中医九年制

—    E N 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