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字关注我们 中医知识不迷路 “动而得之”为阳暑 “夏月受寒,静而得之”为阴暑 何为阴暑??? 时值三伏天,很多人室外活动大量出汗后立刻吹空调、喝冷饮、冲冷水澡来解暑,往往会出现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亦或呕吐、腹胀腹泻、食欲减退等不适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此为伤阴暑。 根据中医理论,伤阴暑主要是因风、寒、湿邪与暑热之邪胶滞侵袭机体引发,常常在夏季由于过度贪凉而导致。 三伏天处于小暑与处暑之间,天气炎热,加上降雨多,就形成了天然的湿热环境,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间段,亦是阳气最盛,湿气最重的时节。由于湿邪黏腻,易损伤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再加上暑热为阳邪,不仅会煎灼津液,还会使毛孔张开,津液被迫外溢,出汗过多导致津液损耗,所以三伏天容易出现气虚津亏的情况。 中气内虚,加之过于贪凉,可导致风、寒、湿邪与暑邪乘虚侵袭机体故而出现阴暑。症状常为身热头痛、无汗恶寒、腹痛腹泻、神疲倦怠等。正如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指出:“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阴暑。”特别是既往有慢性病史、平素体质较弱、老人、儿童、孕产妇、生理期女性,更容易诱发此症,三伏天尤应加强防护,避免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 ![]() / 何解阴暑——藿香正气/ 盛夏始,伏天至 ![]() / 君药藿香,可饮可食 / 盛夏始,伏天至 本文作者 杨 卉 ![]() 医学博士,主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讲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年余。擅长中医脑病,中医养生康复及妇幼保健工作。 ★ 参考文献: [1] 王万莹,刘梦,陶晓倩,等. 藿香正气系列制剂研究进展[J]. 药学研究,2023,42(5):330-334. — E N 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