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永安传统村落

 书柜茶室 2023-09-11

福建,三明,永安。明景泰三年置县,命名为“永安”,寓永久安定之意; 因九龙溪和巴溪两水汇合于城西,形似燕尾,九龙溪城区段称为燕江,故又简称“燕城”。

1 燕西街道吉山村

位于永安市燕西区,离市区中心仅数公里,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吉山村始建于明弘治年间,自开基以来已有五百余年,全村以刘姓为主。这里是小陶至永安的必经水路,山区的竹木土特产水运至此正值中午,所以吉山村码头成了来往客商休息之处。明末以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清朝康乾时期更是盛极一时,当时书斋林立,文人辈出。

吉山自古重文兴教,如今村内建有各类书院9座,特色传统建筑众多,其中以园林式书院建筑——萃园最具代表性。萃园,建于清顺治四年,二进五开间结构,有庭院、回廊和半月形荷池,木构件雕刻精细,彩画精美,是吉山村保存完好的清代早期书院。

永安抗战旧址群的集中地,是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当时福建省政府内迁永安,吉山村成了省政府主要驻地。一批中共党员.爱国进步人士、文化名人云集于此,吉山村由此成为全国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

2 小陶镇八一村

八一村面临连绵不绝的青山,青翠的竹林,古朴的民居,构成一幅唯美的田园画卷。这里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自刘姓始祖于明代万历年间开基建村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村里为了纪念解放军和民兵连对剿匪做出的贡献,故取名八一村。

时至今日,八一村仍然完整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古建筑群。

村里的“允升楼”和“桂林堂”造型独特。

其中,允升楼由张坑村朱氏十六代朱延扬于清代咸丰九年(1859年)所建,主要防止土匪流寇侵扰。

桂林堂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桂林堂内设有100多间房间,建筑结构奇特,古朴庄重。

3 青水乡沧海畲族村

沧海村。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这里历史悠久,宁静古朴,在翠竹和河涌静守中,默默诉说着流光岁月。这里,山谷幽深,清泉汩汩,草木葱茏,一栋栋独具畲族风情特色的农家民房错落有致。

小青瓦、白灰墙、坡屋面、翘屋脊……连片的畲族传统风格的民居,构成一幅独特的畲乡幸福生活画卷。

座落于洋中,坐东朝西,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由钟氏第十代钟成辉建设,历时三年完成,已有210多年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