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 | 經絡 | 功能 | 定位 | 針法說明 | 圖解 |
關衝 | 手少陽三焦經 | 泄熱、利喉舌。 | 手環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1分處。《靈樞·本輸》:“手小指次指之端也”;《醫學入門》補充:“外側”;即環指甲廓尺側角後旁1分凹陷處。 |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一般不作艾炷灸,艾條温灸10-15分鐘。 |
![]() |
天井 | 手少陽三焦經 | 疏風,清熱,消結。 | 上臂伸側面,屈肘時肘尖直上一寸凹陷處,當肱骨鷹嘴窩部。《靈樞·本輸》:“在肘外大骨之上陷者中也……屈肘乃得之”;《太素·本輸》楊上善註:“肘後一寸”;《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曲肘後一寸,叉手按膝頭取之,兩筋骨罅。” | 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壯,艾條温灸5-15分鐘。 |
![]() |
天井 | 手少陽三焦經 | 疏風,清熱,消結。 | 上臂伸側面,屈肘時肘尖直上一寸凹陷處,當肱骨鷹嘴窩部。《靈樞·本輸》:“在肘外大骨之上陷者中也……屈肘乃得之”;《太素·本輸》楊上善註:“肘後一寸”;《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曲肘後一寸,叉手按膝頭取之,兩筋骨罅。” | 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壯,艾條温灸5-15分鐘。 |
![]() |
天髎 | 手少陽三焦經 | - 古典:身熱汗不出,胸中煩滿,肩重痛不舉,缺盆痛,頸項急,項腫大。
- 現代:肩關節周圍炎。
| 肩背部肩胛骨上角處,肩井與曲垣之間,約與陶道相平,當第一胸椎棘突與肩峰連線的中點。《針灸甲乙經》:“在肩,缺盆中,毖骨之間陷者中”,《針灸聚英》:“當缺盆陷上,突起肉上”;《循經考穴編》:“與大杼、附分約間寸許”;《類經圖翼》:“直肩井後一寸”。 |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过深。艾炷灸3-7壯,艾條温灸5-15分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