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见读书 · 每日书单 丨Num 239【epub azw3 mobi】

 仙鹤青松 2023-09-11

#多余的话#

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活得有意义。


Image
在今天文章开始前,想请大家花3秒帮忙做一件事:
1、点击顶部蓝字“唯见读书”
2、进到公众号主页后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3、设为星标
感谢您的支持

羅興亞人 [台版]

副标题: 不被承認的民族,緬甸國族建構最危險的敵人

作者: 法蘭西斯‧韋德

豆瓣评分: 无

出版年: 2021-11-6

Image

内容简介:

本書援引的調查資料,是二○一二年到二○一八年,數次在緬、孟兩國之間所蒐集的。行程長短不一,有的為時數週,有的為時數月。需要化名,或我認為身分易曝光之人士,皆已審慎變更姓名。儘管進入文人統治時代,緬甸仍持續對人口實施嚴密的監控,被認為詆毀軍方、政府,甚至僧侶的民眾,常面臨可怕的後果。

作者简介:

法蘭西斯‧韋德Francis Wade,專門負責緬甸及東南亞事務的記者。從二○○九年開始報導緬甸,並與流亡人士設於泰國北部的緬甸民主之聲(Democratic Voice of Burma)新聞組織合作,之後更深入報導緬甸脫離軍事統治的轉型過程,及伴隨而來的暴力。他也為《衛報》(The Guardian)、倫敦書評(London Review of Books)、《時代雜誌》、《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及其他媒體報導南亞及東南亞各地的消息。他現駐倫敦。

《写一百年再停笔》

副标题: 托纳多雷对谈莫里康内

作者: [意] 埃尼奥·莫里康内 / 朱塞佩·托纳多雷

豆瓣评分:8.9

出版年: 2023-7

Image

内容提要:

《写一百年再停笔:托纳多雷对谈莫里康内》既是一场导演与作曲家的高水准跨界对话,也是两位对艺术有着相近审美追求、彼此信任的事业伙伴耗时持久的心灵对谈。这两位艺术界翘楚就配乐创作、电影拍摄与导演合作轶事、恩师回忆、艺术作品的理解与表达、艺术学习的历程、童年经历 与家庭、性格的自我剖析及生活日常等各方面进行了挖掘和探讨,为我们展示了一部部伟大作品是如何诞生的,作品背后的艺术人生以及大师经历的困惑与考验。

在莫里康内7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曾为超过500部电影电视写过配乐。莫里康内是勤奋的天才,却长久生活在自卑和矛盾中:继续为电影配乐还是回归纯音乐作曲家身份。他一生大胆创新,打破边界,用音乐细诉人性,给予电影配乐这一行前所未有的职业尊严。这场漫长的访谈为“作曲家”这个词做出了相当丰富的注解。

作者简介:

埃尼奥·莫里康内(1928—2020)殿堂级作曲家,意大利国宝级音乐大师,曾为超过500部电影电视写过配乐,享誉全球。曾凭借电影《天堂之日》《教会》《铁面无私》《豪情四海》《西西里的美丽传说》,5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提名,1995年获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2007年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2016年凭借《八恶人》的配乐获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2020年去世,享年91岁。

朱塞佩·托纳多雷,电影导演,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获奖者。他执导的电影《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被合称为“时空三部曲”。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是托纳多雷作品的一大特点。托纳多雷的影片数量并不多,影片的背景往往是他的故乡西西里岛,题材亦常偏好于少年的梦想或老年的回忆,但几乎每部都是精心锤炼的作品。托纳多雷的许多电影音乐都是与莫里康内合作的。

《来不及说完的故事》

副标题: 纳粹大屠杀幸存者生命纪实

作者: (瑞典)约万·拉杰斯 /迪娜·拉杰斯

豆瓣评分:8.2

出版年: 2022-12

丛书: 广雅

Image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对在二战中幸存下来的犹太夫妇撰写的回忆文集。二人因为战争而失去几乎所有的亲人,并被迫移居他乡。书中透过一些承载着满满回忆的旧物件——一些老照片、一枚订婚戒指、一只旧烛台,以动人笔触讲述与之相关的生命故事,追溯破碎的家族历史,纪念不平凡的童年时光;缅怀战前温馨的生活,缅怀已逝的亲人和远离的故土,也缅怀黑暗时期残存的人性之光,并对所有的一切心存感恩,读来令人动容。夫妇俩的讲述也让我们看到:当灾难不期而至,我们内心的美好感情如何给我们信念和支撑,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更好地生存下去。

作者简介:

迪娜·拉杰斯,1938年出生于塞尔维亚,大屠杀幸存者。后成为一名建筑师,举家搬迁至瑞典,在瑞典工作至退休。

约万·拉杰斯,1933年出生于塞尔维亚,大屠杀幸存者,迪娜的丈夫。2000年在瑞典以法医教授身份退休。

《小小文学药房》

作者: [意]埃琳娜·莫利尼

豆瓣评分:7.3

出版年: 2022-10-15

丛书: 发光体

Image

内容简介:

当梦想逐渐远去,你该如何抉择?热爱书籍的蓝和另外3个三十岁左右的女孩一起住在佛罗伦萨,在离开并不喜欢的前单位后,她决定开一家自己的书店,但小型独立书店所要面临的现实不容乐观。在书店陷入困境之际,蓝产生了一个想法:把图书变成“药剂”,附上治疗功能和剂量说明,以治愈人们的灵魂。“小小文学药房”就这样诞生了,并且很快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蓝的心里,还有另一件事让她坐立不安:曾经有一个男人,他像是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走出来的一样,与她共度了一个刻骨铭心的夜晚,但她却忘了向他要电话!  在一个令人惊讶的喜剧性结尾中,蓝发现:有时梦想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你只需要知道如何认出它们。

作者简介:

埃琳娜·莫利尼(Elena Molini)意大利作家。她在佛罗伦萨拥有一家真实存在的“小小文学药房”,通过图书疗法,根据读者的心理症状推荐图书,像是开出药剂处方一样。《小小文学药房》是她的第一本小说。

《两种孤独》

作者: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 [秘鲁]略萨

豆瓣评分:8.0

出版年: 2023-4

Image

内容简介:

1967年,《百年孤独》出版,盛况空前,巴尔加斯·略萨和加西亚·马尔克斯都还是年轻的小说家,他们在利马举行了一场怪异至极的对谈,像两只互相发问“进化是什么鬼东西”的年轻翼龙一样——这成为未来两位文学大师一生唯一的对谈。

1968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写信给巴尔加斯·略萨,拒绝出版社将对谈内容整理成书。从那时起,他已经想要刻意且谨慎地把自己打造成传奇了。然而对谈还是少量发行了。此后,它成为加西亚·马尔克斯被盗版、影印和地下传播最多的作品。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终于与这些海难幸存者般的文字相遇,重回那个激动人心的年代,重温“文学爆炸”最初的盛况、最后的同框。

作者简介:

★加西亚·马尔克斯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四主将之一。哥伦比亚小说家、记者。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4月17日于墨西哥病逝。其他代表作有《霍乱时期的爱情》《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等。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Mario Vargas Llosa,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四主将之一。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1936年出生于秘鲁阿雷基帕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50年被父亲送进军校。1953年考入秘鲁圣马可国立大学。六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1966年《绿房子》问世。201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1年被西班牙国王封为巴尔加斯·略萨侯爵。其他代表作有《城市与狗》《酒吧长谈》等。

《价格革命》

副标题: 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作者: [美]大卫·哈克特·费舍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