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最后的君子:信陵君

 A松毛岭634高地 2023-09-11

到了战国中期以后,随着各国变法的完成,封建制度的确立,在许多国家里,出现了这样一群奇特的人。这些人住着高大的宅院,家里财产丰厚,特权也多得很,国君们对他们客客气气,他们家里养的人也多,一些奇怪的人平时白吃白喝。但他们都不是一般人,不是精通武艺,就是擅长辩论,甚至还有人精通科学,都是怀有才能的人。这些住在他们家里的人,最多有好几千,叫作“门客”,但真遇到事情,却要卖命效力。这些位高权重的人,当时被人叫作“公子”,而在后世,他们则被称为“君子”——各国享有特权,位高权重的新贵族们。“君子”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战国时期的主要国家,在经历过变法之后,那些新贵族们有了政治特权,财富迅速壮大。他们中有崇高名望和卓越能力的新贵族,就被称为“君子”,意思是仅次于国君的人。而新贵族要想成为君子,只有地位势力财富门客,却还不够。另外重要的就是名望。整个战国时代,出过四个这样的君子,史称“战国四君子”——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这四个人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很有钱,也都很有权,都养了很多门客,也都有好名声。身份也很特殊: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亲弟弟;赵国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弟弟;孟尝君田文,则是齐宣王的侄儿,齐湣王的堂兄弟;春申君黄歇,家里是楚国世代公室大臣。他们都是各国国君的自家人。在战国,有他们这样身世背景的人很多,但只有他们四个被称为君子,一是因为他们有神通广大的门客,二是他们的人格魅力。这四位君子,都有很多神通广大的门客,比如魏王宠爱的妃子如姬,父亲被人杀害,魏王想尽办法,也没找到凶手,信陵君知道后下令门客帮忙,没多久就把凶手杀掉了。孟尝君的门客也很厉害,有次他被邀请到秦国,结果秦王图谋杀害他。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学狗叫混入秦国仓库,偷来了孟尝君先前送给秦王的狐皮锦袍,贿赂秦王爱妃,在秦王爱妃的帮助下得以脱逃,在逃出关卡的时候,又碰上关卡以天黑为由拒绝放行,另一个门客学鸡打鸣,引得守关士兵误以为天亮了,果然开关放人,这才逃出险地。成语“鸡鸣狗盗”就是这么来的。想要招来这些神通广大的门客,光靠钱是不够的,更要靠人格魅力。孟尝君对门客非常有礼,一次有门客嫌自己吃得差,结果孟尝君把自己碗里的饭给门客看,原来两人吃的都一样。门客羞惭无比,立刻自杀谢罪。平原君在赵国享有免税特权,一次有个新来的收税官上门收税,平原君不但不生气,还向赵王推荐这个税官,这个人,则是后来战国时期第一骑兵名将赵奢。他们能够招揽门客,除了财富地位外,就是靠辨别人才的眼光,包容人才的胸襟气度。但要论起在国家大事的贡献,特别是危难时期承担责任的勇气和中流砥柱的价值,这四位君子中,最为杰出的,则当属魏国信陵君。信陵君,名无忌,是魏昭王最小的儿子,兄长正是魏国国君魏安釐王。由于他以信陵为封地,因此才被叫作信陵君。而作为四君子中十分著名的一位,信陵君一样十分出名的成就,就是养士。

会养士的信陵君

战国年代的这些君子们,养士是个十分流行的风气。就如前面所说,几位与信陵君齐名的人物,麾下基本都是人才荟萃,知名度特别高的,比如孟尝君,被强制请到秦国谈工作,眼看谈不好就要被扣留,却在几名门客的巧妙掩护下成功脱身,留下了“鸡鸣狗盗”的典故。又比如赵国的平原君,麾下一个不显山露水的毛遂,在后来的邯郸保卫战中,硬是似黑马一样闪耀了一把,凭借犀利的辩才,办到了他主人办不到的事:说动楚王发救兵。这段毛遂自荐的典故,也不知激励了多少奋斗中的年轻人。但是就这件事的质量来说,这几位在后世,也没少了被吐槽。最有名的一个批评,来自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王安石的眼里,所谓养士三千的孟尝君,麾下基本就是混混儿,除了学鸡叫就是偷东西,干的全是上不了台面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些人在,所以才闹得正经的人才没有了出路。可要是以这样的标准,来看待信陵君,就不得不叫一声佩服,论养士的效果,信陵君毫无疑问是最强的。首先最强的一条,就是成本。养士这件事,一般拼的就是钱。战国这个年代,士人的地位十分独特,精神地位独立且极有尊严,想要笼络住一个有才的士人,没钱通常是万万不能的。在这一条上,几位君子都是各自比着拼。比如平原君,除了给钱给东西,还额外发福利,上等门客的佩剑上都装饰有珠宝。春申君的门客,穿着的鞋子都是用珠宝做成。至于孟尝君,养士花钱更是如流水,以至于家中开销常常捉襟见肘。而比起这几位的拼来,信陵君却是用了另一种办法:尊重。其实在战国年代,士人的人格都是出名独特的,很多真正有才能的人物,他们看中的并非钱财,相反却是尊严。对于这个道理,信陵君十分了解。了解这个的信陵君,就在养士问题上,采用了非常独特的方式:礼贤下士,只要是自己看中的人,他就放下面子,主动登门拜访,言谈举止恭恭敬敬,倾心结交。而且这人也有极高的情商,属于那种见面就给人如沐春风之感的人物,十分有亲和力。而与其他几位更为不同的是,信陵君真正接触密切的士,基本都是社会下层人物扎堆。这条虽然孟尝君也类似,但是孟尝君所收拢的,基本都是有特殊才能的社会下层人物,而换到信陵君这边,却是更加普通,他的很多民间友人,基本都是不显山露水的一类,日常基本看不出啥特殊才能。最有影响力的事情,就是信陵君结交了大梁城的守门人侯嬴,对这位传说中的贤人,旁观者眼中身份卑贱的草民,信陵君却是大动阵仗,专门以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邀请这位人物去自己家赴宴,而且还亲自驾车邀请,并为他牵马驾车,一路恭恭敬敬,把大家都看呆了。而且对信陵君的这番好意,侯嬴也表示毫无压力。不但大摇大摆地接受,更干出了一件让旁观者们抓狂的事情:路上遇到了好朋友屠户朱亥,侯嬴竟然就不管不顾,拉着朱屠户聊起了家常,两人一聊就是半天,却把一旁的信陵君晒在了那里,堪称嚣张到极点。对于这种十分没礼貌的行为,信陵君从始至终,都是十分的淡定,一直微笑并保持微笑,对侯嬴的行为十分的容忍。大庭广众之下,给足了侯嬴面子。这次遭遇在信陵君礼贤下士的故事中,属于十分普通的一个,按照司马迁的说法,在战国四君子中,真正能够“以富贵下贫贱”的,唯独一个信陵君。这也就意味着,虽然同为四君子,但在眼光和襟怀上,信陵君的水准,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三位。但他最超过其他几位的,却是境界。战国的这几位君子,理论上说,都是非常爱国的,但到底爱的程度如何,那就两说。比如孟尝君,一生都在和国王争权,也因此几起几落;平原君相对比较慨然,但也干过偷税漏税的事情。而其中最无私的,当属信陵君。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在于养士的态度,比起其他几位各种扩充自己势力的目的,信陵君的态度却很单纯:为国效力。在这个问题上,其他人和他区别有多大,还是看看孟尝君就知道了。号称门下门客最多的孟尝君,门下门客的最主要工作,就是给他经营封地。而在后来自己与齐王闹翻,不得已远走他国后,翻过手来对齐国反手一击,更是毫无负担。他门下那些门客们,昔日跟着他怎样保卫齐国,后来又跟着他怎样反攻齐国。而比起这样的行为,信陵君却堪称一个真正意义的爱国者。以明朝人王世贞的评语,就是“信陵君之好士也,以有魏也”。也就是说,没有信陵君以及他所招揽的人才们,魏国的命运,恐怕早就搭上了。王世贞能够给他这样高的评价,正是因为信陵君人生里最灿烂的一笔:窃符救赵。

差点给历史改道

说起“窃符救赵”这件事,后人感慨最多的,就是信陵君在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而事实上,在这段壮烈时刻之前,他就已经为国家忧愁很久了。作为魏安釐王最小的弟弟,信陵君在魏国的身份地位,也是十分的尊贵。通常类似他这样背景的人物,要么借助权势经营下自己的产业,要么争个权力夺个位,总之只要够自私,不是能活得风光,就是能过得滋润。但信陵君,却偏偏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为魏国的家国大业,抛头颅洒热血。作为一个极有责任感的人,信陵君年轻时代就立下了志向,要以自己毕生的热血与努力,阻止虎狼秦国东进的脚步。因此多年以来不遗余力招揽门客,正是为了此事。早在长平之战爆发前,信陵君的努力,就曾收到恐怖的效果:他部署的门客眼线,让他轻易获得了长平大战前后秦国的许多重要情报,其得悉情报的速度,要比赵国前线主帅们快得多。战局的走向,基本了然于心。而对他这个能耐,了解得最清楚的人,莫过于他的兄长魏安釐王。有一次魏安釐王正与信陵君下棋,正好有急报说边境有警,赵王正带着大队人马杀来,当场把魏安釐王的脸给吓白,没想到信陵君却不慌不忙,告诉哥哥一定要淡定,赵王只是来打猎,绝没有入侵的意思,事实证明,他真对了。为啥能对?因为信陵君的情报网,甚至已经部署到了赵王的深宫里,照着文言文里的说法,就是“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他的神通广大程度,让兄长魏安釐王汗颜,也不止这一次,甚至连魏安釐王办不到的事情,他居然都能办到:魏安釐王宠爱的如姬父亲被害,魏安釐王下定决心,三年来捉拿凶手,却连个汗毛都没抓到,还是信陵君出手解决问题,短短几天,就给嫂子报了仇。但信陵君之所以做这类事,却绝非为了个人的威权,因为他心中最为念念不忘的,就是强秦的威胁。所谓怕什么来什么。对信陵君的这个觉悟,不但魏国当时理解的人少,就连兄长魏安釐王,也是十分的无感。这位得过且过的魏国国王,早已经没有了先祖曾经反复虐打秦国的霸气,相反怕秦国怕得要命,几乎到了秦国打个喷嚏,他都要紧张一天的地步。平日就知道奢靡享乐,遇到秦国挑衅,就忙不迭地割地换太平。这样无能的哥哥,也终于把信陵君彻底逼成了一个反对派,多年以来,他在朝堂上经常和哥哥争论,尤其为了该对秦国采取什么态度的问题,更是反复争吵。以信陵君的说法,秦国“非尽亡海内天下,必不休”,也就是秦国的狼子野心,绝不是魏国割让土地就能满足的,这个国家的真实目的,是吞并一切可吞并的土地。信陵君不但看到了秦国的野心,更为魏国的未来计,勾画了一个最好的蓝图,那就是联合韩国和楚国以及赵国,直接组成一道抗击秦国的屏障,只要这四个国家互相呼应,就一定可以把秦国阻挡在函谷关内。如果这个战略构想成型的话,那么秦国就算最终统一六国,时间恐怕也要迟得多。但是在当时这个大家集体被秦国吓破了胆的年月里,信陵君的这个勾画,其实也很难实现。就连他的兄长魏安釐王,也多次感慨信陵君不切实际。但在接下来的窃符救赵事件中,信陵君将以他独特的表现,回击这样的轻视。窃符救赵,发生于公元前257年,当时的赵国,在经过了长平之战的惨败后,立刻被秦国乘胜追击,都城邯郸也被团团围住,这个战国曾经仅次于秦国的强国,此时已经到了生死一线间。而赵国唯一的救命机会,就变成了向老邻居魏国求援,从任何理由看,魏国都是必须援助赵国的,可是魏安釐王早已经被秦国吓破了胆,外加秦国的恐吓也来了,放话谁要敢救赵国,那么秦国料理了赵国后,下一个修理对象就是他!这狠话一放出去,整个关东六国都了,比如著名的毛遂自荐典故,赵国平原君带领的使团,苦口婆心地游说楚国,尽管有毛遂横空出世一顿痛骂,说得楚考烈王派来了援兵,但是楚国这支援军,绝大多数时候,还是在一旁观风景,直到最后局势逆转,才像模像样地杀了一把,十分指望不上。这都指望不上,魏国自然更是难指望。魏安釐王拒绝发兵,可另一个人却勇敢站了出来:信陵君。在求援无望的情况下,信陵君起初在绝望之中,做出了最悲壮的抉择:先是集合了自己所有的门客,大张旗鼓地杀向赵国,决心哪怕没有兵,就凭着这些门客,也要和赵国军民一起赴死。关键时刻,却还是昔日信陵君曾经礼遇的侯嬴和朱亥拦住了他,在侯嬴的巧妙筹谋下,信陵君借助如姬帮助,偷来了魏安釐王用来调兵的虎符,然后在前线,又在魏军主帅晋鄙拒绝执行命令的情况下,由朱亥将其打杀,成功获得了这支军队的指挥权。而后的信陵君,就展示出了他磨炼已久的军事才能,面对战国时期堪称最强大的秦国精锐军团,信陵君毫不犹豫,先以一场昂扬的战前动员,激发了全军高涨的士气,然后又以巧妙的指挥,成功从秦军最薄弱的环节突破,一下打开了秦军的防线。在这场你死我活的厮杀中,一直战无不胜的秦军,再次难得地吃到了悲惨的败仗。窃符救赵的光辉一笔,成了秦军战史上十分惨痛的一段记忆。然而信陵君随后也以自己出色的表现证明,他打败秦国,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力,就在十年以后,信陵君又再次率领五国联军大战秦国,硬是打出秦国自长平之战后最悲惨的一幕,吓得秦军败退进入函谷关,竟不敢出关一战。自从齐湣王时代三国联军攻打函谷关后,一直被秦国欺压的关东六国,还没有这样扬眉吐气过。信陵君,就这样成了秦国挥之不去的噩梦。但立下大功的信陵君,心头也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尽管救了赵国,却辜负了自己的祖国魏国,特别是老将军晋鄙的死,更是自己的责任。因此在窃符救赵之后,赵王本来要封赏给信陵君五座城池,信陵君却只是一个劲地劝酒,到最后硬没给赵王开口的机会。他在赵国整整待了十年,直到秦国大举进攻魏国,他在门下几位门客的劝说下,终于捐弃前嫌,回到了故国,并带领联军大破秦军。然而对于秦国一统天下的大业来说,信陵君回到魏国,却是一个比战场失败更大的危机。在经过了窃符救赵的壮举后,信陵君的威名已经传遍了列国。这个时候他已经完全有条件,放手去执行四国屏障计划。一旦这个计划实现,恐怕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都要大大延长。但是万万没想到,在这个历史关键时刻,帮了秦国一把的,竟然还是信陵君的兄长魏安釐王,这位嫉贤妒能的国王,对于信陵君的猜忌也始终未停,特别是当信陵君归来后大破秦军,魏国暂时解围后,他更是立刻剥夺了信陵君的兵权。聪明的信陵君,自然知道了兄长的意思,他也就顺坡下驴,一直沉迷于酒色享乐里,直到四年后英年早逝。他的过世,也就意味着秦国东出的另一个障碍,已经不复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