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乾隆43年为什么要替胤禩、胤禟翻案?

 白衣钱子 2023-09-11

乾隆四十三年,入关已经百余年的大清王朝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耕地面积扩大,人口激增,国库充实,整个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再加上金川之役、准噶尔之战和清缅之战中取得的胜利,乾隆皇帝已然将大清王朝推向了鼎盛状态,以东亚大霸主的身份,屹立东方。

可就在这一年,将职业帝王做到极致状态的乾隆皇帝,却开始了一系列令人费解的举动。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乾隆皇帝先是为清初摄政王多尔衮平反,认为其“奉世祖入都成一统之业,功劳最著”,顺治皇帝对其疯狂清算也只是“宵小奸谋,构成冤狱”。同时也为一同获罪的多铎平反并给予了“开国诸王战功之最”的至高评价。

多尔衮和多铎的功过是非,已经年代久远,且与乾隆皇权已经关系不大;况且,顺治皇帝在执政后期也数次表示对清算多尔衮的悔意。所以乾隆皇帝为多尔衮、多铎兄弟平反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

但在为多尔衮、多铎平反以后,乾隆皇帝的另一道谕旨则引起了朝野震动。

《清实录·高宗实录》有载: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甲戌谕曰:允禩、允禟二人,自不合还其原爵。仍当复其原名收入玉牒。两人子孙亦当一并叙入。并著军机大臣、会同宗人府查明应入支派,列谱呈览。

在这道谕旨中,乾隆皇帝先是明确了允禩、允禟“居心险诈、结党妄行”的罪行,也肯定了雍正皇帝“不忍重治其罪,仅令削除谱牒、更改其名,以示愧辱”的皇恩浩荡,但却认为两人可能有“隐然悖逆之心”“未有显然悖逆之迹”。再加上雍正皇帝晚年时常提及对两人的惩治,“意颇悔之”。于是,乾隆皇帝便下旨为两人平反并重新录入玉牒,恢复宗亲身份。

雍正皇帝晚年究竟有没有对当时的皇四子弘历提过允禩、允禟的处置事宜,有没有对惩治两人产生过悔意,我们不得而知,这都是乾隆皇帝的一面之词。

但是康熙朝晚期出现的“九子夺嫡”事件中,允禩和允禟确为雍正皇帝的夺嫡政敌;雍正皇帝继位初期,允禩和允禟也确实“扰乱国政,颠倒纪纲,甚至在大庭广众之前诅朕躬,及于宗社”

也就是说,乾隆皇帝此举无疑是对雍正皇帝的违拗,对雍正皇帝决策的公开反对。

即使乾隆皇帝身上有着明显的“类祖不类父”现象,即使乾隆皇帝对自己的父皇雍正本就没多少好感,他也断不会如此明显的推翻雍正皇帝的决定,为自己留下一个“不忠不孝、大逆不道”的名声吧?

其实,乾隆皇帝之所以这样做,非但不是不孝反而是大孝,更是当时的朝局环境下用以稳固统治根基的理性手段。

为允禩、允禟平反的同时,为雍正皇帝的冷血手段尽力开脱。

对于允禩、允禟的罪行,雍正皇帝虽然在《大义觉迷录》中予以了明确说明,但两人是果真有罪还是雍正皇帝出于皇权集中、稳固统治根基目的而必须对两人冷血清算,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所谓“成者为王败者寇”,雍正皇帝夺嫡成功,登基为帝的那一刻就决定了允禩、允禟等人的悲凉下场。

可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弑兄屠弟”的罪名,雍正皇帝算是背上了,而且其手段之毒辣、用心之阴险直到乾隆朝仍为世人所诟病。乾隆皇帝在即位之初虽然有意缓和了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但收效甚微;再加上乾隆皇帝对“弘晳逆案”的果决处理,让原本就紧张的皇族内部关系再次僵化。

为了替雍正皇帝洗白,更为了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缓和,乾隆皇帝才有了这一道令人费解的谕旨。

雍正皇帝亲撰之《大义觉迷录》

乾隆皇帝强调了为允禩、允禟平反的主要原因——“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此事,辄然不乐,意颇悔之”;更在谕旨结尾处,给出了“谅皇祖、皇考、在天之灵,亦当愉慰也”的说明。

乾隆皇帝为其八叔、九叔平反,康熙皇帝或许会欣慰,但雍正皇帝会怎么看还真不好说。但这句话最起码能让世人看到雍正皇帝对昔日严惩皇室兄弟的悔意,一定程度上缓和世人对雍正皇帝的负面看法。

所以,这非但不是乾隆皇帝的不孝表现,反而是其为维护雍正皇帝正面形象而进行的理性决定。与其说是乾隆皇帝为其八叔、九叔平反,倒不如说是其为雍正皇帝平反。

王朝鼎盛的背后,让乾隆皇帝看到了统治危机。

乾隆四十三年的大清王朝,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皇权稳固,农业、商业、手工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康乾盛世”发展到了鼎盛状态。可在这王朝鼎盛的背后,是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抗清活动,是农民阶级同统治阶级越来越明显的矛盾冲突,是官员越来越贪、吏治越来越坏的无奈事实。

尤其是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已经完成了4次南巡,劳民伤财、耗费巨大,其奢侈挥霍之风竟然影响了全天下的勋贵、官僚和富商、地主们,整个大清王朝呈现出一派醉生梦死、骄奢淫逸的负面状态。

自古以来的封建皇权就不是皇帝一家的,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清王朝更是由皇室宗亲、满洲勋贵等共同组成的大一统王朝。所以,乾隆皇帝的消极、负面表现,自然会引来其余统治阶层组成部分的强烈不满。

除此之外,乾隆朝之前的诸位皇帝对于清初功勋宗亲后代的爵位、俸禄、地位等都没给予法定层面的规定。

皇帝宝座一脉相承,世袭罔替;为大清王朝立下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的皇室宗亲们却只能凭着皇帝的个人喜好,递减爵位甚至动辄被夺爵、圈禁、赐死。

顺治朝的多尔衮和多铎,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为了进一步加强统治阶层的内部团结,乾隆皇帝才会主动为多尔衮、多铎等人平反,才会制定了“八大铁帽子王”的世袭罔替体系。

可就像乾隆皇帝所言,“近降旨复睿亲王封爵,及仍给还功绩诸王原封爵号。因念宗藩远派,既为核实酬庸;而近属本支。岂宜略而不办”,多尔衮这等远支宗亲都被翻案并给予了特殊恩赏,更何况影响力更大的近支宗亲们。

说到底,乾隆皇帝之所以频繁为前朝钦定罪犯翻案,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争取这些皇室近支、远支宗亲的支持和拥护,加强统治阶层内部团结以应对越来越明显的阶级矛盾和负面统治局面。

后记

作为一代职业帝王,乾隆皇帝固然有着诸多缺点和不足而饱受后世诟病,但其在加强皇权集中、维护统治根基稳固等方面所表现的帝王心术,确实非寻常帝王能及。只不过,乾隆皇帝再是机关算尽、权术精湛也只是为了“家天下”的辉煌和稳固,而那些真正影响皇权稳固的基层民众却被其抛在脑后。

“得民心者,得天下”,或许乾隆皇帝就是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才会将大清王朝从鼎盛状态迅速带进了中衰阶段,并为近代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阻碍和伤害。

参考文献:

《清实录·高宗实录》、《大义觉迷录》、《清史稿·诸王列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