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的语文】胡同深深

 尺涵 2023-09-11 发布于北京

云 说 语 文

热爱语文

热爱课堂

热爱孩子





一条胡同,半个中国



“行走的语文”系列活动迎来了第四季,这一季的分享嘉宾是郭美芹老师。


跟前面的新疆、西藏和甘南相比,今天的呈现是一条胡同,只不过就是这条老胡同,却有“半个中国”之称。

北京有句老话“有名儿的胡同三千六,没名儿的胡同赛牛毛”,史家胡同便是这众多胡同中的著名胡同之一。





“名”在何处?



8号,俞启威故居

24号,凌淑华故居,

32号,33号,41号,47号,51号,1号,2号……

郭老师按着门牌号娓娓道来每一个宅院的故事,最后又抛出四个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

1.北京胡同的去与留

2.文化与精神

3.传承与发展

4.家国情怀




一条“既富又贵”的胡同



几年前,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午后,我去过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是一条“既富又贵”的胡同。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这条胡同往西走一公里,是故宫;往南走一公里,是长安街。说它“富贵”,是因为鼎盛时期,史家胡同里曾有80多个四合院,居住过很多高官和名流,徐向前、傅作义、荣毅仁等都住过这条胡同。清末中法银行董事长刘福成、名妓赛金花都有宅第在此胡同内。胡同内51号院为章士钊先生故居。解放初期,32号院还记录了爱国将领傅作义将军与史家胡同的一段情缘。

走走停停、取景拍照,然后一位中年大姐跑进了我的镜头。

您在这院里住吗?

对啊!

可以进去看看吗?

当然可以,只是没啥看的,院子里都盖满了厨房。

我试着跨过那道厚厚的门槛——一个厨房连着另一个厨房,一家挨着另一家,洗衣机滚筒的声音,锅碗瓢盆的声音,电视机里广告的声音……天空在哪里?还有,那道影壁呢?院子里的金鱼缸和石榴树呢?装饰着半透明窗纸的窗棂呢?门柱上盛开着的莲花呢……

原本怀着美好期待的心情一下子跌落了下来。


是不是没法看?阴雨天不透风,闷死了,出来透口气。中年大姐对我说。

里面住了几家啊?

这是前院,住了十家,后院还有十家,一共二十家呢。大姐笑着跟我说。

告别了大姐,继续往胡同深处走。



老胡同的温度



“除了为小猫上房,金鱼甩子等事儿着急之外,谁也不叱白脸的。”被公认为写北京写的最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在《我的理想家庭》中的句子刻在了这里。


“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等待是一种信仰,远行是为了回家”,漫步在长长的胡同里,墙上不时有彩绘小画跃入眼帘,有的是爸爸骑着自行车驮着孩子,有的是一辆竹编的童车,有的是从窗户里探出的半个身子。小画旁边的配文,总能让人会心一笑。

“姥姥,为什么弟弟有山楂糖吃,而我没有……”

“爸爸,我们就这样永远骑下去吧”

“大民妈,借您棵白菜”……

老胡同的温度被艺术家们画在了墙上。





每一个门牌号的后面……



胡同深处的24号院现为中国第一家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这个宅院的前身是民国时期闻名京城的“小姐书房”,书房的主人是与冰心、林徽因齐名的“文坛三才女”,“新月派”和五四女作家群代表人物之一的凌叔华。这个“小姐书房”云集了众多才子佳人,比林徽因的“太太客厅”成名更早。
只可惜,博物馆已经闭馆,未能进入参观,留下了些许遗憾。


还有,20号院是北京人艺的前身,当年的《龙须沟》是在这里排演,还有,现为史家小学的53号院,还有,51号院,32号院,8号院,55号院……每一个门牌号的后面,都有一段被历史铭记的精彩。所以史家胡同有“一条胡同半个中国”之说。


岁月失语,胡同能言




参天的古树、历经时光的老砖,见证了老胡同的前世今生,也见证了那些藏在狭窄幽深的胡同中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流淌的是整个老北京的历史和记忆。

细雨霏霏,撑伞而行。静静地走在古老的胡同里,感受老北京的味道,你仿佛听到一位慈祥的老人在为你讲述老北京的故事!

岁月失语,胡同能言。作为一座城市的符号,我想,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不管春夏如何交替,老北京的胡同永远在这里静静地驻望、守候……



一起去触摸北京



一起去触摸北京吧,愿北京的每一条胡同,每一处故居,都有我们的足迹~~2023,让我们自由行走!


我很庆幸,“行走的语文”让更多的老师走到台前,分享邂逅风景的“怦然心动”以及路上的故事和人生的感悟。感谢每一位为我们记录风景讲述故事的亲爱的小伙伴。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