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里乾坤大!全国手卷展评委、获奖作者谈创作

 厚道厚福 2023-09-12

图片

自古以来,手卷被文人雅士所喜爱,并留下了诸多书文兼美的佳作,成为一代代书法人心追手摹的珍贵范本。《书法报》策划“手卷书法创作谈”专题,约请专家、获奖作者从书法手卷的特点、书卷气的体现、创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予以分析,以期对广大书法同道手卷书法创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卷里乾坤大

——手卷书法创作谈(上)

2023年8月23日《书法报》第33期(6—10版)

评委谈手卷创作

手卷之我见

■吴震启

(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评委会秘书长)


手卷的形式源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与汉字发展及书写载体亦有必然联系。从岩壁上的刻画到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再从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到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内容,才有竹木简及以后的织物终归于纸张,足可印证历史和文化发展及书写形式的不断演进。可以推断从竹木简编接起来始,手卷这种形式就出现了。虽笨重,但不失为巨著。当然,到了织物和纸的时代,手卷更加广而用之。

其长度甚殊,短到一米之内,长到数米,数十米,乃至更长。但其自右向左横向卷舒方式却延续至今。我们耳熟能详的王羲之《兰亭集序》、颜真卿《争座位》《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韩熙载《夜宴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及敦煌写经等大量遗存,让后人可以尽窥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并从中汲取精华。

手卷无论长短,内容丰赡,使内容与形式得以完美统一。书卷气自此中而来。

本人对手卷情有独钟。曾经用前半生业余时间将所创作的数千首诗词书写成万米手卷,以隶书书写正文,以行草为款跋。虽是年轻笨拙之举,然对后来的创作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关于手卷创作,本人心得是先确定书写内容,无论是选取唐诗宋词,还是其他文学内容,一要有体量,比如散文名篇,或咏梅九首。二要讲质量,也就是说选取的内容最好成一系列,当然还要选积极健康向上的。如果是自撰,书卷气自然也就浓密一些。我不太赞成选择他人的内容还故意在书写时写错并圈圈点点,看似有稿味,实则是笑话。“腹有诗书气自华”指胸中所蓄,书写时自然流露。故弄玄虚,万不可取。在确定内容后,谋篇亦很关键。比如使用什么字体书写正文,用什么字体作款跋。用什么笔和纸亦很讲究。字距行气自然轻松为佳,虽精心设计而不留痕迹为上。当然将诗文书画印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更显得作品丰满而完整。

以上是我对手卷的粗浅认识,敬请诸君批评指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黄庭坚《庞居士寒山子诗卷》纸本

规格 29.1cm×213.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左右滑动查看)




手卷贵有书卷气
■杨明臣(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展评委)

手卷是中国传统书画作品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在古代,文人雅士主要是用于展现技艺、抒发才情、案头把玩以及友人之间交流的。由于它的横向延展性大,便于包容较多的内容,便于作者驰骋想象,自由挥洒;又由于它的纵向局限性大,书写时要关照字距、行距,字形、字势和章法气息。因此,手卷的创作,是对作者学养技法和艺术创造力的综合考量。为了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进步,中国书协举办的历届书法大赛中,都确定一定比例的手卷作品入展,近些年来,更是把手卷展列为一个单独的展览项目,并连续举办了数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对手卷作品的创作和评审把握上,除了要遵循书法作品共性的审美规律以外,评委们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心理尺度,那就是,手卷作品贵有书卷气。书卷气这个概念,大抵是宋代人提出并推崇的一个意象型的艺术品评标准。宋代是个尚文的时代,这种书卷气,其实是文人士大夫共同追寻的神清气朗、冲和淡雅、自然悠游、不同凡俗的一种精神气质,这种气质是靠学问修养来支撑的,是人文精神和学问修养的笔墨再现。正如黄庭坚评苏东坡书云:“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清代何绍基论书画亦有诗云:“从来书画贵士气,经史内蕴外乃滋。若非柱腹有万卷,求脱匠气焉能辞。”可见,书卷气是宋以后文人士大夫对书画艺术的一种共同追求和评判标准。流传至今的苏东坡《洞庭春色赋》和《中山松醪赋》、米元章《蜀素帖》、赵孟頫《洛神赋》、董其昌《琵琶行》等长卷,都是手卷作品的经典之作。

手卷作品的创作,如何才能较好地体现书卷气?每个作者会有不同的思考和处理方式,但总体上以流畅柔美为佳,在用笔上要点画干净,锋芒内敛,墨色蕴藉,含文抱质;行笔中使转自如流畅,转笔多,折笔少,无臃赘,少棱角;结字要中和温润,稳中有变,顾盼生情,摇曳多姿,不突兀,不拘促,不放逸;章法上布排合理,前后呼应,节奏明快,气脉贯通,表现出的是一种技法高度娴熟、轻松自然、翰逸神飞的优雅的美感,犹如一股清泉,无拘无束、无滞无碍地在山间流淌。

手卷评审中,在书写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自作诗文更具优势,因为自作诗文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作者的学问修养,也能更好地展现作者书与文契合的能力。手卷的创作形式并无太多的想象空间,传统的经典作品多是竖有行横无列,上齐下不齐,单行气息通畅,行距大致相同,通篇协调统一。装裱好的完整的手卷作品,通常有卷首题头、卷尾题跋,也可留出空白的卷尾给他人题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董其昌《草书放歌行等诗卷》绢本

规格 32cm×645.2cm

上海博物馆藏

(左右滑动查看)



谈谈手卷书法作品的书写
■吴振锋(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展评委)

手卷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一般来说,手卷作品的形状总是横幅的,不是竖幅的(展厅文化中出现的一幅手卷因其展出不便而拼接的竖式形式,可以视为手卷的变式,不在本文所议的范围之内)。因之,手卷高度一般在30cm—60cm之内,长度则至少在2米以上。完整的手卷包括引首、正文、拖尾等部分。引首用来题写手卷的名称,其内容有作品的题目、手卷作品作者的姓名、题写时间、题写者姓名等。拖尾是裱于手卷后面的空白幅面,留给鉴赏者题字的。用于参展的手卷作品,连引首带拖尾一般由作者一人完成。拖尾的内容由他人的品鉴变为正文的介绍、正文作者的介绍、书写的缘由、书写的感想等。

手卷的书写所采用的书体选择也是相当自由的。一般引首与正文不用同一种书体,引首采用更庄重静穆的书体。比如正文用行草书,引首则可以考虑用篆隶和楷书,这样,既可以调节视觉效果,又显得文雅清气。

手卷的审美表达也是丰富的。我认为手卷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要表达书卷气。因为手卷或长卷是从简册发展演变来的,在竹媒时代,简牍即是当时的书写的日常。文人的书写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审美意识贯穿其中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一任天机,一任神行。到了纸媒时代,手卷又成为了文人间相互鉴赏把玩的媒介。所以,文人间的把玩欣赏不是使狠较能,而是相互欣赏,相互浸润,相互滋养。一定意义上说,手卷的传统即文人的传统。故尔,可以是长篇大章如大河汤汤,又可是美文短篇如溪水汩汩缓缓流淌。在审美趣向上则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雄浑的,沉着的,高古的,典雅的,劲健的,绮丽的,含蓄的,豪放的,缜密的,疏野的,清奇的,飘逸的,旷远的,高迈的……总之是儒雅冲和、精致灵性的。手卷是不宜粗鲁毛躁的,其艺术形式本身就是拒绝恶俗,摒弃造作的,所以我以为如果做不到精美,但至少要做到精致。

文字是有灵性的,世间万物都有磁场。手卷的书写内容的选择,我以为要与作者的性灵以及所选择的书体在精神取向上相一致而不可以相颉颃。与其说,你巧遇的是一篇文章,不如说,你偶遇的是一个与你相似的灵魂!其次,在艺术表现上应尽可能突出书写的精神性表达。孟会祥先生曾说,“就我个人的观点看,装饰性、工艺性在艺术境界上,是无法与'妙契自然’相提并论的”。人为因素越多,装饰感越强,其能表现的人的本质力量越微弱,或者说其生命感越寡淡。我赞成这个说法。

苏东坡说,“世之所贵,贵乎其难”。实践力的“难度”是一切艺术的守护神,一种艺术的高度总是与其难度成正比,没有“难度”的艺术,不足贵也。手卷书写其实是最具难度的创作之一,因此,作者的技术能力表现手法以及审美能力都制约着作品所呈现的审美高度。话说回来,一切文艺性就是有看头,不要求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有时却能给人一种盼望,一种想头。这就是手卷书法表现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书法审美的魅力所在。


获奖作者谈手卷创作
第三届手卷展要注意的问题
■曹元伟

全国第三届手卷书法展征稿已经开始,书界同道都在摩拳擦掌,准备拿出最好作品进行投稿。手卷展和其他综合展览不同,它具有独特性,就如何创作出优秀的手卷作品以及相关问题,我谈谈个人看法,与同道共勉。

尺寸问题:第一届手卷展要求高度和长度分别是50cm和600cm,第二届手卷展要求高度和长度分别是40cm和300cm,而本届要求“高度不超过35cm,长度不超过248cm”。从这三届展览尺寸的变化来看,中国书协的考虑是正确的。既然是手卷展,就要符合手卷的传统要求,从检索的资料看,古代手卷的高度一般都在30cm左右。由于手卷都是近观,所以小字更佳。由此看来,此次手卷展应以小字为主,大字基本无用武之地。相信这届手卷展给大家展示的,一定是既有现代意识,又不失古意的手卷盛宴。

繁简字问题:由于我们平时所接触的基本都是简化字,尽管我们也都加强了对繁体字的学习,但是,这个问题始终存在。我试着总结了在繁体字方面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请同道关注。一是不知道有繁体字,比如“肤”,看左右两边都不是有繁体的样子,其实它的繁体是“膚”。相似的简化字有“块”“态”等。二是简化字相同,但繁体字不一样,如“发”,发展是“發展”,头发是“頭髪”,相似的常用字有“获”“饥”等。三是简化字相同,但意思不同时,有时写简化字,有时要写繁体字,如“谷”,山谷依然是“山谷”,稻谷就是“稻穀”。相似的有“里”“后”“曲”“回”“丰”“几”“丑”“家”“斗”“咸”等。四是特殊字不能写繁体字,如浙江省的“台州”“天台山”中的“台”就不能写成繁体字“臺”。五是看似有繁体字,其实却没有,如“苔藓”的“苔”。六是看似没有繁体字,但有时候必须写繁体字,比如“一出戏”中的“出”要写作“齣”。七是一个简化字有两个繁体字,其中一个可以通用,另一个却不能,如“签”的繁体字是“簽”“籖”,第一个可以通用,第二个只能部分使用。八是有的姓和人名不能写作繁体字,如“范”“沈”、复姓“万俟”等。陆游的“游”不能写作“遊”。另外还有一些异体字,可以当作繁体字使用,也可以写作简化字,如“挂”,它的异体字是“掛”,这两个字都可以使用。关于繁体字的问题确实比较复杂,要想不在这方面出问题,除了要坚持学习以外,在创作的时候,尽量选择繁体的权威版本。

释文问题:征稿启事明确要求身份证复印件、作品释文和书写内容使用的版本复印件,随作品一并寄出。有的人纠结是把文本内容打印一个文档还是复印书上的内容,为了稳妥起见,除了把书籍中创作内容复印下来,另外再打印一份,即使重复劳动也没有问题。

材料问题:一定要认真填写《全国第三届手卷书法作品展投稿登记表》,至于《全国第三届手卷书法作品展投稿作品疑难用字表》,如果没有疑难字,可以填个“无”字,一同寄出,免得自己心里不安。

托裱、装裱问题:在综合展览中,对于有多张纸组成的作品是允许简单托裱的,此次展览明确不准托裱、装裱,所以就不要心存侥幸。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蔡元伟全国首届手卷展获奖作品

(左右滑动查看)




展卷云舒  游目骋怀
■蔡礼礼

手卷载着文字的演变、典籍的传承,从远古而来,经一代代中国文人的雅化,逐渐形成一种典雅、尊贵的装裱形制,特别受皇家贵族、文人墨客所喜爱。于是与书法、绘画一道置于文房案头中,与三五知己雅集之时,使其与作品一起供人欣赏把玩,此时文采书香四溢,充满浓郁的书卷气与趣味感。

通过开卷、收卷的舒卷烟云,欣赏小桥流水的悠扬。移步换景中又如堤转回廊的曲径通幽。手卷特有的气质,令人着迷。“引首”可自题或请友人题,“画心”后的“尾跋”,则留待友人或后来的赏家和藏家题写观感。其间的“天头”“副隔水”“正隔水”“拖尾”以其匹配之色彩、材质加以点缀,使得手卷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气势恢宏、富有韵律美。

放眼书法史,《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天下三大行书,均以手卷的形式呈现。

手卷在文人心目中以“云卷舒”之意趣而存在。何谓“云卷舒”之意趣?不妨让我们听听——李白“云在高山空卷舒”、杜牧“云情识卷舒”、高适“黄云争卷舒”、武元衡“心寄溪云任卷舒”、钱起“江云自卷舒”、元稹“云叶遥卷舒”、李之仪“霞卷与云舒”、王炎“天上油云舒又卷”……文人们将书性、文心与云霞、手卷共舞。他们诉说云的故事,他们为文字的力量呐喊,他们与华夏文化共融共歌,他们向历史贡献了一件件千古绝唱:或密不容针、或笔走龙蛇、或藤蔓挂树、或奇绝萧散、或生涩拙朴、或清丽婉约……筑起了一道道东方文化魅力屏风。

栖息于当下书法盛世时代的我们,何妨作一场云的逍遥游,穿越时空隧道,领略文字奥妙,汲取灵感营养,让性灵在笔墨世界中徜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蔡礼礼全国首届手卷展获奖作品

(左右滑动查看)



浅谈手卷创作
■张志庆

手卷是传统书法中最经常的展示、观赏形式。其形制来源于汉简的横向展示和阅读方式,至魏晋时已成型,如《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都是以手卷的形式展示的。随着历史演进,手卷的构成逐步发展完善。装裱的形式也逐步完备,分为前题、前隔水、正文、后隔水、跋尾等几部分。手卷的宽度一般在30cm左右。亦有略宽一点的,但一般都不超50cm。超过50cm,观赏不便,观感也不甚佳;手卷长度不限,但也不宜过长,太长展玩不便,易破损。手卷总体观感要精致、典雅,气息纯正,尤以有文气、士气为佳,要有趣味,能够引人入胜,通篇既统一而又要丰富。忌脏、乱、大而空、千篇一律。所以在手卷创作时要注意前题、正文的合理搭配,利用大小、动静、收放等方法使其丰富。尤其是正文部分,书写要注意起、承、转、合的变化,使其既统一而又不单调。“起”一般为书写的开始,是笔致由雅静的状态,逐步活跃起来,是用笔和结字等书法基本功夫的体现;“承”是在“起”的基础之上进入的一般书写状态,是情思和书写功夫自然化合的阶段,体现的是作者的性情与功夫的交融,更体现作者内在修养与书法的格调;“转”是手卷创作的性情迸发、显现个性特色的部分,也是手卷最精彩的部分,要以性情表达为主,但要注意书法本体技术方面不能失步;“合”是手卷的收尾部分,既要与前面的部分有呼应关系,又不能重复,是渐趋平静的一种书写状态,既要收住“转”部分的“势”,又要与“起”的部分笔调相呼应,有余意,使人回味无穷!

对于行草书的创作来说,起、承、转、合,易于实现,也容易表达,这使手卷更具有观赏性和趣味性。对于楷书、隶书、篆书等书体的书写,变化则较难,要在统一多样的大原则下,合理去把握。

手卷的用纸要不易破损,好宣纸或绢帛,色泽要雅净,不宜炫目、杂乱。如果是几块纸拼接,要注意统一协调,以不妨碍观感为佳,不能喧宾夺主。用墨要精,墨色自身有一定的审美意味,死黑一团与五彩斑斓皆不可取。墨色的微妙变化,要体现墨彩的生动,这样会使手卷增色三分,因为手卷的观赏是静观、近观、展玩,要耐得住反复品味。任何一方面的粗糙和失度就会影响整体的观感而令人心生遗憾。用印要合适,不宜多而杂。古代的手卷因流传收藏的原因,各种印章多而乱,不论章法,胡乱加盖,影响画面,破坏章法,我们不宜盲目效仿。印章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要适当加盖,合适的印章会为手卷增色,增强其分量和厚度。

以上所述,都要以自然妥帖为上。不能机械照搬,正如古人所言“用术而不显术者,为尤高也”,此正所谓“大智若愚”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张志庆全国首届手卷展获奖作品
(左右滑动查看)



草稿偶得
——全国首届手卷展获奖作品创作自述
■刘宏卫

首届手卷展已过去十载有余,当时的创作思路及书写状态也有些模糊了,凭借记忆,写些大概的感受与浅显体会,不到之处,请诸位同道指正。

近些年全国书法创作水平进步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专业化、系统化,涌现出一批年轻有为、有才情且基本功好的青年作者,当年我的获奖作品如果放在今天投手卷展,也恐难入选。

一件优秀的作品不论是手卷或其他形式,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其一,古意,所谓古意是取法的方向要从传统经典里面汲取;其二,扎实的基本功,基本功不是简单把帖上的字形重复写像的能力,而是要掌握章法、字法、墨法、笔法的变化原理,继而在书写中具备变通能力,如何学会运化所学技法更为重要;其三,才情与修为,才情有先天所赋,也有后天训练所得,研究创作必有放胆用法又敢于破法的过程,这样循法而放的作品,往往有意外之趣,修为体现在作品的格调上,提升作品格调往往需要积厚之功。

影响作品创作的因素,一曰器,孙过庭《书谱》有“纸墨相发”,也是讲工具对书写的影响。有些作者创作一件作品,往往数稿雷同难以改观,也可换笔继而换纸一试,或可写出新的意趣。我创作此件手卷作品用的是平时练习的手工毛边纸,毛边纸的特性是细腻、半生熟,易于控制笔墨。笔不在于贵而在于合手,我用的毛笔也是惯常用笔,所以工具材料的称心如意是创作的前提。二为文,如何在符合征稿要求的前提下,能最大限度写出精彩是为关键。我写手卷展作品以古贤书画题跋为内容,文字或长或短,顺手而为,往往易于出彩。三曰环境,每有创作投稿,我必于前一天离开工作室之前把工作室打扫干净,洗净笔砚,备好纸墨。苏子美有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好的环境会为创作好的作品提供好的机遇,室内的温度湿度也都会影响到创作者的状态。四为偶然,这件手卷的创作,因午后得闲,始有音乐相伴,写了几张,似有所得,便觉音乐扰神,关掉音乐继而书之,可听笔于纸上行若蚕食桑叶声,仿佛进入忘我状态,随手翻录,乘兴而书,情感自然流注于笔端,又不为内容所拘,一通写了数十张,不乏有几页更为出彩,拼为一卷。后易长纸而书数通,都不及此草稿。五为形式与制作,毛边纸很薄又透,我请专业装裱师傅以同样毛边纸手工托接,当我取作品时展开的一瞬间顿觉墨彩焕发,比我平时书写水平高出了一大截,自己都被打动了,可以说这件作品是我“蒙”出来的。

偶然所得,往往更轻松自由,十年前的手卷之所以获奖,现在回想起来,原因大抵如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刘宏卫全国首届手卷展获奖作品

(左右滑动查看)



宁作我,方成我
■范士华

手卷书法流传已久,风格各异,各美其美。就存世的古代手卷的书体来说,多为草书、行书、楷书诸体,譬如章草的《平复帖》,今草的《十七帖》,楷书的手卷文牍不胜枚举,不知何故,隶书手卷作品似不多见。当然,隶书手卷的萌芽似也可从历代案牍、文档记录中找到些许鸿爪,但作为可供参考借鉴的独立手卷样本却很难找寻。因而,这是我在参加全国首届手卷展时遇到的第一难题,也是最大的难题。

当手卷展征稿启事公布以后,我就感觉挑战来了,书法创作过很多种形式,但是手卷还是第一次尝试,有一种茫然无措、无从下手的感觉。

我认真研读征稿启事各项规定后,就内容、取法、章法、基调的定位及纸张的选择等,于心里反复酝酿,最后决定以《张迁碑》《礼器碑》为基调,融金农、钟鼎、简帛意趣,章法上采取乱石铺街的形式,粗头乱服但又不失意、理、形、神、韵的统一,书写时恣情率性,又不失文气正大中和之气象,在共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性的作用,有法看似又无法。隶书应是书法中最活便的书体,当年它由草入隶,又由隶变楷,虽中间历经数百年时长,由粗疏、荒率变而为端庄、雍容、典雅,最具可塑性,其形式也应变幻无常。隶书入手卷,古人没有进行太多的探索,那么今人为什么不可以创造、拓展呢?尤其当代书法创作就应该依当代的审美取向走出当代人自己的路子。

于是,我反复打稿,布局、操练,力求书体上杂糅生趣,章法布局上错落变幻,用墨上润枯夹杂,并力求形成一种整体的协和有致、错落参差,视觉上犹如乱石铺街,却不涨眼、无违和感。当初这一艺术构想是完成了,不然不会得到评委的肯定,获得奖项。然而,如今回头审视,这幅手卷仍缺憾不少,但对隶书入手卷的探索还是值得肯定的。那时人尚年轻,敢于试错,无所畏惧。如今人到中年,回首往事,感慨良多,但首届手卷展的确让我对书法本体的创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尤其是对隶书的学习和挖掘有了新的思路。跳开书法看书法,这也许是一种新的思维和学习模式,是对我今后的书法学习和创作最大的启发。

艺术无止境,书法无坦途。敢想、敢写、敢闯,喜欢就写,写自己喜欢的、写出个性才会出彩,在书法创作上要有一种“宁作我”的精神与勇气。我愿将这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心态,与大家共享。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范士华全国首届手卷展获奖作品

(左右滑动查看)



手卷之书与法
■夏仕勇

手卷,因其能够在手中把玩欣赏、案头展阅及便于保存而被历代书家喜欢,所以,手卷书法创作当以耐品的书卷气为上。适逢全国第三届手卷书法展征稿之际,从我自己的参展经历,与大家分享我的手卷书法创作心得与参展经验。又,创作乃作者自然之为,入不入展是评委之事。

先说手卷之“书”。“书”即创作的文字内容,也指书法艺术层面的书写。

在中堂、横批与条幅等众多创作形式与章法中,可能手卷最在乎“书”的行为与玩味,即今人常说的书写性,因为手卷内容字数相对多,且多是自己的诗文,可以洋洋洒洒,心手双畅,书写过程中极易达到心手合一与心手相忘的境界,诗文与书写(书法)融为一体,清新雅逸,质朴自然,文质彬彬,体用不二,此刻,书卷气在无意于佳乃佳的神妙之间显现出来。因此,此次征稿启事中,要求“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展现中国审美风范,追求时代正大气象”,秉持“根植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创作理念,特别注重文化内涵、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因此,当读懂展览目的和导向,好好玩味“手卷”,适当了解古人怎么写手卷(根植传统),历史上的经典手卷所承载与呈现的“传承中华美学精神”,然后努力在自己的书写过程中,尽快渐入佳境,“即兴”创作以达到尽兴、深情的情感表达,仿佛苏东坡“往往醉后”的书写,情景交融,艺文兼备,物我两忘。也因此,当十分熟悉书写的内容(文化内涵),不管是别人的诗文,还是自己创作的文稿,都胸有成竹,甚至倒背如流,烂熟于心。自然,征稿启事中虽提倡自作诗文,但应当谨慎,量力而行,若文学功力不够,与其书写自己不符格律的诗词,不够言简意赅的文辞,不如书写经典诗文,更能“展现中国审美风范”。

其次说手卷之“法”。“法”指章法,也指书写的具体技法。

确定了内容,接着就得寻找合适的材质——这次展览明确说明,避免使用易折断、易破损的纸张,不接收除传统绢本之外的非纸本材料创作作品。因此,当“避雷”,选择一种或数种纸张,如写小楷或小行书,往往以偏熟或蜡染纸之类。我个人两次手卷展的参展作品,一次是蜡染纸创作,一次是用绢创作的,因为是小字,用偏熟的纸或绢更能够体现书写性,且不易走样。下一步就是选择自己擅长的书体、技法和风格来创作,仔细想好字的大小,字距行距的疏密、行笔的节奏、墨的枯湿浓淡等。这是非常理性的艺术表现问题,因此,擅长写什么书体,是大字还是小字,想呈现给观者什么样的形式意味、情感状态与精神境界,都得深思熟虑。第二届手卷展的时候,我尝试用传统绢创作,觉得绢更能体现我的性情与意趣,而精心挑选明代才子张岱小品文为题材,碑体行书为所擅,萧散朴拙为旨归,浑然一体而不失变化,节奏自然而略有意趣,但因时间仓促,未能尽如我意,略微遗憾。虽然书法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无法创作出处处如意的完美作品,但追求完美之心不可无,至高的审美境界值得仰望。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调整章法安排,多设计几个草稿,哪儿该留白,哪儿该出现块面,哪儿该出现长线……以理性积淀感性,以传统涵养创新,让作品具有更好的形式感,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和艺术性。不过,我很少“设计”,一是因为我很懒,怕麻烦;二是觉得那样“设计”出来的不是作品,而是“做品”,缺乏自然书写和自我性情的表达,不够“创新”“多样”“包容”,缺少意料之外的审美趣味。

另外,当讲究钤印,简单说就是前面引首章,后面姓名章,宁少勿多,非要多些印章,宜参考古代经典作品的钤印规律,从而更具美观装饰的作用。也当留意截稿时间等具体征稿要求。

天不负苦心人,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祝福认真创作的作者,在全国第三届手卷书法展征稿中妙笔生花,皆有佳音与捷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夏仕勇全国第二届手卷展获奖作品

(左右滑动查看)


下期将推出“卷里乾坤大——手卷书法创作谈(下)(2023年9月6日《书法报》第35期)”,敬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