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考研 | 内科学复习攻略

 内科博士符医生 2023-09-12

一. 整体策略

纵向学习

按照系统把解剖、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进行主题学习,这可以加深对疾病的理解,推荐隋准老师的教学视频,按照那种思路进行学习。

横向对比

再把单个系统内不同疾病进行分块,比如“老慢支、COPD、哮喘、支气管扩张”、“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肺结核、肺癌”等,对比不同疾病的差异,共同点。

深度拓展

每个疾病有其重难点的知识,还是要花功夫啃下来,而名师视频的价值更多在于帮助我们更高效的理解。在做结构框架阶段,很难说完全掌握,很多时候粗浅的理解,这时候通过临床实践、老师讲解、题目分析找到自己的盲区和误区并及时修正。

二. 战术技巧

如何读书

看书,不在于你看了多少内容,多少遍,关键在于你记住多少。某些同学喜欢一直看书,却没有总结、关联、回忆、复述,只是机械地重复记忆,遗忘率是非常高的,而且将知识弄得太散碎,不仅增加记忆容量负担,而且无法把握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

我的看书方法采取的是这种思维导图的形式(仅供参考)

如上图我会先看每一个章节的大标题,知道这个章节大概讲的是什么东西。先有个大概的框架,然后将每个标题的知识细看,将每个标题的考点和知识点记下来,要是有的标题特别重要再继续导。

然后翻上书,用以上图片所展现的方法想想自己刚刚看了什么,还记得哪些知识点。再打开书,看看有没有忘了哪些知识点和考点。每个人都有合适自己的方法,选择自己高效的方法就行。

不要为了做导图而做导图,应该用于梳理知识之间的关联,同时倒逼自己去“输出”,不需要特别细节的东西全po在图上。思维导图的制作一些方法请自行查阅资料,我这张图其实不是很规范。之前由于没有很合适的作图软件,我就在脑子里自己构建导图回忆,这就导致后期冲刺复习时候,不能更加高效。如果效率高的同学,还是建议在强化阶段构建自己的导图。

怎么看视频

西综的复习,视频确实挺重要,能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书上的知识,名师对于我们来讲是 “降维打击” ,他们能在更高层次看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但千万不要把太多时间放在看视频上,看完视频,你会觉得自己对与知识点的理解更深,也感觉已经记住了。

但实际上,你只是当时接受了老师给你灌输的知识,如果课后没有及时复习记忆,很快你就会忘记。所以我们建议一个科目看一个老师的视频即可,看哪个老师看自己喜好,认真看一遍,做好笔记,反复复习记忆。

高效记忆

内科学及生理学这种学科,更重视理解概念和知识框架的建立,将信息和知识分类整理,图表对比,反复回忆才是王道。

有些数据或者硬知识也需要记忆技巧:联想法、口诀表、顺序记忆(想象病人过来,如何治疗处理),这里就不多拓展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研究,市面上很多记忆类书籍。

三. 具体复习经历介绍

当初复习内科学分为三轮,07月份前我们学校有试点分阶段执医考试还有期末考,当时对内科学有个感性的认识,对于各个系统的疾病能够回忆些知识点。但结构混乱,对很多知识理解的深度不够。有些章节有看过名师视频,感觉理解会好一些,仍属于基础阶段。

07月份开始实习,我先轮转内科学,当时遇到的带教学长人很好,他指导我进行病历的书写(很多人不重视,但其实这是医师的基本功,通过书写病例就是在训练临床思维的过程),并指导如何诊疗病人,将书本一些枯燥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再加上当时有一些教学活动病例讨论还有教学查房,通过努力跟上临床老师的思维,逐步有点领悟临床思维是怎么回事。

同时使用内科学诊断学还有贺银成讲义中的生理(内科学里的一些概念需要生理学辅助理解,老贺讲义重点比较明确,但面不够广,讲的不够细,如果我看得有疑惑我就会拿书本再看相应模块),按照呼吸、循环等系统分模块学习。

这个阶段仿佛打通任督二脉,当初很多看不懂的地方或者以为自己看懂的地方,都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后来逐步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回答老师的一些问题也形成了正反馈,让我对内科的学习变得更有兴趣。

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章节,比如血液系统或者循环系统,看名师视频会帮助理解,自己看不懂别勉强,重要的是学习的效率。

直到接近09月我才完成这一轮强化复习,而后开始刷题,由于当时没有复旦的习题库,我是用北医黄皮书和app刷题,这是我走的一条弯路,因为太迟刷题,前面的知识点其实也有很多遗忘,做题是检验和输出的过程,而间隔太久才刷题会非常痛苦,做题效率也很慢,同时又要把知识点再串联,这个过程我至少花了20天左右(因为同时还有其他学科任务)。

因此我建议,在按自己的模块划分学习后,间隔4-5天或者一周就要刷对应模块的题目,这样有以下好处:

①避免即时记忆发挥作用,从而筛选出自己不懂的题目以及错题;

②有助于对比和把握整体的知识;

③任务量不会那么艰巨。

10月中旬时候,又进行一轮内科的复习,这时候是看贺银成讲义,将重点再次把握复习。

在冲刺阶段对于内科学基本只有能做的,看之前的错题集和温故相应的知识面,到后期重视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一些很偏门的难点要选择性放弃。眉毛胡子一把抓只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知识的框架和思考分析的思路永远是最重要的。

总之,内科学的复习至少要三大轮,早期进行,做题也是必须的。但时间的具体安排要结合当时每个人的特点进行调整,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正确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