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强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宁强安子萍 2023-09-12

宁强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概述

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食用历史,十六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逐渐成为当时欧洲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后再传入中

国。马铃薯是一个高产作物,是我国的第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县的主要粮、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8万亩,由于品种退化严重,栽培技术不够规范,产量低而不稳。

马铃薯是耐阴作物,生产上多采用薯粮套作的栽培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指数,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陕南春作马铃薯生产较好,但是必须保证在高温多雨季节来临之前收获完毕,因此,提高田间生产技术水平是保证春薯生产的关键。秋薯生产的问题比较大,主要是秋季生产的前期,恰是高温多雨的季节,病毒性退化、烂种死苗等严重影响产量,导致产量极低,品质严重下降;同时,还严重影响了以此为种薯的下一年春作生产。

      二、马铃薯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温度马铃薯性喜冷凉,不耐高温。

1、块茎播种后,地下10厘米土层的温度达7一8℃时幼芽即可生长,10一12℃时幼芽可茁壮成长并很快出土,播种早的马铃薯出苗后常遇晚霜,气温降至0.8℃时,幼苗受冷害,降至-2℃时幼苗受冻害,部分茎叶枯死。但气温回升后,从节部仍能发出新的茎叶。宁强县播种时间为立春前后,地膜覆盖可提前一个月播种。

      2、植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0一22℃,温度达到32-34℃时,茎叶生长缓慢。超过40℃完全停止生长。气温-1.5℃时,茎部受冻害,3℃时,茎叶全部冻死。

     3、开花的最适宜的温度为15一17℃,低于5℃或高于38℃则不开花。

     4、块茎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17一19℃,温度低于2℃或高于29℃时停止生长。

      (二)土壤

马铃薯对土壤适应的范围较广,最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是轻质壤土。因为块茎在土壤中生长,有足够的空气,呼吸作用才能顺利进行。轻质壤土不粘重,较肥沃,透气良好,对块茎和根系生长有利,还有增加淀粉含量的作用。这类土壤种植马铃薯,发芽快、出苗整齐,生长的块茎表皮光滑,薯形正常,一般种植采取低垄栽培。粘重的土壤种植马铃薯,最好采取高垄栽培,有利于排水、透气。

     (三)水分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要供给充足水分才能获高产。发芽期,种薯中的水分就可以满足第一阶段生长需要。但如果土壤商情不足,根系不易吸收水分,则根不伸长、芽短缩,不能出土。因此,发芽期需土壤有足够的底墒,播种后需要保持种薯下面土壤湿润,上面土壤干爽,是保证适时出苗的技术要点。幼苗期要求适当的土壤湿度,发棵前期要保持水分充足,要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结薯后期要控制土壤水分不要过多,要注意排水,或采取高垄栽培,以免后期因土壤水分过多造成闷薯烂薯。

     (四)光照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幼苗期短日照、强光和适当高温,有利于促根、壮苗和提早结薯;发棵期,长日照、强光和较大的昼夜温差,适当高温有利于建立强大的同化系统;结薯期短日照、强光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同化产物向块茎运转,促使块茎高产。

      (五)肥料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要肥料较多。肥料充足时植株可达最高生长量,相应块茎产量也高。在氮、磷、钾三要素中,马铃薯需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适量施氮,马铃薯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的积累,对提高块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有很大作用。但氮肥过多。特别是生长后期追施氮肥,易引起植株徒长,延迟结薯而影响产量,同时造成枝叶徒长,枝叶柔嫩,易感染病害。钾元素是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尤其苗期,钾肥充足植株健壮,茎杆坚实,叶片增厚,抗病力强。钾元素可以延缓叶片的衰老,促进体内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及糖类的合成,虽使成熟期延长,但块茎大,产量高。磷是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要量少,但不可缺少。磷可促进根系的发有,磷肥充足时幼苗发育健壮,还可促进早熟、增进块茎品质和提高耐贮性作用。

      三、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择地块,精细整地选择前茬为非块根类、非茄科作物、地势平坦、集中连片、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力中上的田块。前茬收获后及时深翻整地,顶凌耙耱,整平保墒。结合整地,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2.5公斤或1%敌百虫粉剂3~4公斤拌毒土沟施,防治地下害虫。

      (二)测土配肥,施足底肥

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般在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公斤基础上,每亩施氮肥(折纯N)8~10公斤,磷肥(折P205)3~5公斤,钾肥(折K20)8~10公斤。施肥方式:氮肥70%作基肥,30%作苗期追肥,磷钾肥全部作基肥。施肥时要注意化学肥料与种薯的隔离,避免造成烧种、烧苗,保证一播全苗。

  (三)选用良种,种薯处理

    1、选用优质脱毒种薯。早熟品种选择希森6号、早大白、荷兰15,中晚熟品种选择紫花白、青薯9号等。有冻伤有病虫害、畸形的薯块不能作种。

    2、催芽切种。播前一月左右,将精选的种薯在阳光能直射到的室内陆面上平铺2~3层,进行晒种催芽,室温最好控制在10~15℃,注意夜间温度不能过低,防止冻伤种薯,薯堆应保持潮湿而薯块表面不结水。推广小整薯播种,一般小整薯以35~50克为宜。50克以上种薯要切种,每个薯块

至少要带芽眼1~2个。切薯时可以备两把刀轮换使用,把切刀放在0.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消毒,一把切薯切到病薯时,换另一把刀再切。

3、药剂拌种。种薯切块后,每100公斤种薯用50%安克(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5克,加上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5克,再加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5克,与23公斤滑石粉混匀,对种薯进行拌种处理,保证每个薯块切面均匀粘附药粉。或将50%朴海因悬浮剂50毫升与60%高巧悬浮种衣剂20毫升混合,加水1000毫升,摇匀后喷到100公斤种薯切块上。拌种后不要晾晒薯块,以便切口在适温潮湿环境下愈合。

     (四)地膜覆盖,规苑间套

    1、适时早播。播种时间一般应在当地地下10厘米温度稳定在8~10℃,气温稳定在6~8℃时播种。地膜覆盖可在传统播期的基础上提早15~20天播种。过早播种易受霜冻、土壤杂菌和马铃薯自身携带病菌的危害,不利于健壮生长过晚播种生育期短,亦难以高产。我县海拔在800米以下的地区提倡冬早播,适宜播期在12月中旬至元月上旬。

      2、规范间套。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6~1.8米对开带马铃薯-玉米双套双带型,或1.5米马铃薯~玉米双套单带型,一般每亩播4500一5500株。采用早大白等早熟品种、地力较薄或计划早收获的可在此基础上每亩增加500株。

      3、起垄覆膜。起垄种植,垄宽60~70厘米,垄高20

厘米左右,播种行距30~35厘米,株距22~25厘米,播深10~12厘米。播后覆土平整畦面,然后严密覆膜。若播种时地墒不足,可在播种沟内浇粪水或灌水造墒,或先播种等雨后抢墒覆膜。严禁缺墒覆膜,以防烧芽。做到垄面平整,覆膜紧贴垄面,两头两边用土压严压实,膜面每隔5米压一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

      (五)多措并举,延长绿叶期

做到足墒播种和催芽播种的基础上,科学放苗:一般待苗芽80%露出地面时应及时放苗。若温度较高,膜下土墒较干时,应提早破膜放苗,防止高温烧芽烧苗。若温度较低或遇晚霜冻害天气时,应坚持“放大不放小,放绿不放黄”的原则,也可先在苗上方扎一小孔,既防高温烧苗又防低温冻害,待天气稳定后放苗。放苗后及时用细土封闭孔口。另外积极示范推广先覆膜后播种:在土壤墒情合适时,抢墒施肥

作垄覆盖地膜,之后适期在膜上打孔播种,注意开孔不宜过

大,膜孔要用土压实压严。该技术不用放苗,有利于全苗。

      (六)科学田管,强化防病

1、追肥。现蕾前亩追施尿素5~7公斤。现蕾期对于有脱肥倾向的田块,可叶面喷施1~2%的尿素和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追施N、P、K复合肥25~30公斤/亩。

       2、适时化控。对于茎叶生长过旺有徒长趋势的田块亩

用30-40克15%多效唑对水50公斤均匀叶面喷施,控制徒长。

      3、病虫防治。现蕾前可选用25%的甲霉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预防马铃薯晚疫病。在中心病株出现后,立即拨除中心病株带出田间深埋,同时对中心病株周围30~50米进行喷药防治。或在马铃薯现蕾期开始选用72%的克露可

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间隔710天喷药一次,共喷2~3次。为减缓抗药性的产生,应注意轮换用药。现蕾期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瓢虫。

      (七)适时收获,去残分级适时收获。一般在马铃薯主茎上部30%变黄,匍匐茎干缩时收获产量最高。为了争取较好的收益,可综合考虑产量

与市场行情,适时收获。不可收获过晚,防止高温高湿烂薯。将病薯和残薯深埋或充分沤肥发酵,严禁遗弃田间,以防传染来年生产。收获时清除残膜,避免污染土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