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次特别的观课笔记

 素心涟漪 2023-09-12

一次特别的

观课笔记

01

晓风老师这样解释经典:“经是指其自身的尊崇,典则更意味着'对这种尊崇的尊崇’”。名著单元,要怎么讲才能表达这种尊崇?怎么讲才能让孩子们从此对经典叩首膜拜一往情深?群文阅读?名著论坛?还是逐一精读精讲?

手上翻着教材,怔怔地望着书架上《时间的压力》书脊,自己仿佛也被时间的压力围歼而灵感枯竭……

“老师!”

我回头,刘同学已在身边站了许久,赧笑着为打断我表示抱歉:

“老师,我想讲《智取生辰纲》!”他眼神坚定,似乎不容我拒绝。

九年级了,尺璧寸阴,我能把这么重要的课文和课堂交给他吗?可又实在不忍心打击他的积极性,想起八年级时他给同学们讲《三国》,滔滔不绝雄辞闳辩,把曹操“可爱的奸雄”形象论述得栩栩如生,同学们听得入迷,我也被他折服。这次,说不定他又会带来惊喜,我便嘱咐他好好准备。

第二天,刘同学给我交了一份十分详尽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设计

这孩子还特别“知人善用”,与另外两位对《水浒》颇有研究的同学各骋所长联袂主讲,陈同学补充杨志生平,余同学赏析语言,三个孩子在《好汉歌》中隆重登场。

02

刘同学的课堂教学环节如下

一、《歌曲》激曲导入

二、资料助读,补充情节

三、自由默读,感知全文

四、识记生字词

五、梳理故事情节

六、问题探究

(1)《智取生辰纲》的“智”体现在哪里?

(2)杨志为什么会失掉生辰纲?

七、趣味创新,思维训练:如果你是杨志,是否能识破晁盖一行的破绽?

长江后浪推前浪,三个男孩的水平不容小觑,其用心之良苦,课件之精美,内容之全面,教态之大方,我带过的几个实习生也远远不能及。

当然,他们毕竟是孩子,勇气、热情和“敬业”精神固然可嘉可奖,但站在专业的角度来看,这节课存在的问题也正是我们许多语文老师的课堂的不足,梳理如下:

一、激趣导入,不能只重“趣”,还引在“导”字上下功夫,与课文内容无缝衔接,引起思考。

刘同学在导入环节播放《好汉歌》,节奏铿锵,豪气干云,但只用来渲染气氛激发兴趣就可惜了。主题歌是整部剧情主题的浓缩,它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和感情、深化主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让同学们关注一下歌词,思考歌词和旋律如何凸显好汉们豪爽、侠义的性格,如何烘托小说的主题内涵,这样的导入过渡更有价值。

二、资料助读,背景分析,字词讲解,放在什么时候最恰切自然?

“导入——出示课题——介绍背景——梳理字词——阅读感知——问题探究”似乎已经成了语文课堂的固定模式,是不是出示课题之后就一定要介绍作者作品及背景?生字词是不是需要全部出示在幻灯片上?这种固定模式有没有尊重学生的认知思维?

比如补充杨志其他的故事情节,或者放在读课文之前做铺垫、激发阅读兴趣,或者放在探究杨志失败原因的环节以“杨志为什么急于成功押送生辰纲”的问题引出,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但陈同学在读完课文后很突兀地插入补充情节,反而打断了同学们的思路。

所谓以学定教,就是好的课堂应顺着学习者的思维前行,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在学生产生质疑有所需求的时候自然展开,恰到好处的提问和点拨,方能使学习水到渠成。

三、阅读教学重在“读”,要舍得留时间给学生沉入文本静心阅读。

刘同学大概是怕耽搁时间,要求默读全文不到一分钟,课前没有预习的同学连第一段还没读完就开始提问,其效果可想而知。我们的课堂上,往往也会为了追求一个答案或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急于求成,我们怕课堂陷入沉寂,怕表现不出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的“热闹精彩”,就算让孩子读,也总是不断地提醒、打断,真正留给学生阅读和深度思考的时间少的可怜。

肖培东老师的示范课,最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入文本,有所领悟,有所质疑,有所挣扎,才能有所突围、有所收获。那么,老师首先要让自己静下心来,学会等待,学会聆听,留给孩子足够的阅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习,才会真正的发生。

四、要挖掘文本最大的教学价值,长文短教,一课一得。

刘同学的教学设计非常详细,关于这篇课文涉及的所有问题全部摆出并逐一精讲,结果就是为了赶进度,不断地提出问题然后抛出答案。其一,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全是被动接受,其二,内容太多,没有突出重点。很多同学在写课后反思点评时表示,课堂结构缺乏逻辑,思维跳跃性太大无法消化。

作为名著,本文的教学价值非常丰富,教师一定要有所取舍,在备课时有单元意识。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名著又各有特色,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以及语言风格,四篇课文可各选一个侧重点来教学,相比之下,《智取生辰纲》最大的教学价值在于小说情节设置巧妙,紧扣这一点来分析,至少能做到一课一得。

五、关于幻灯片和师生对话。

刘同学的课件制作得十分精美,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异彩纷呈,所有的答案全部呈现在幻灯片上,一张一张目不暇接,其他同学的任务就是看屏幕、抄答案。师生之间也有对话,基本就是“请某某同学回答”,然后“好的,请坐”,接着幻灯片展示标准答案,这不是我们课堂中常见的“提问三部曲”吗?没有引导点拨,没有思维碰撞,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无从构建认知。

听过黄厚江等全国名师的课,他们几乎从不用课件,师生对话艺术如行云流水,循循善诱,浸润心灵,教师、学生、文本三情融汇,灵动自然,曲径通幽,这才是语文教学的至境!

03

当然,对于一个九年级孩子而言,以上点评实在有点苛责,课后与刘同学交流,做此中肯的评价,他心悦诚服,一一接纳。

刘同学是副班长兼体育委员,性格坚毅,成绩优异,逻辑思维清晰,尤其热爱古典小说,多次与我们分享读书感悟,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总觉得,这样优秀的一个孩子,将来一定大有作为,可他的理想却是——当一名语文老师!三年来,矢志不移!

本学期,因一位语文课代表转走,班主任让我另选一位,我正想,不知道刘同学和谢同学是否愿意担任,刘同学恰好来办公室汇报班务,听闻此事,未等我开口就主动请缨:“老师,我来当语文课代表。”

从此,他永远第一个来询问安排第二天的早读听写和教学内容,第一个来催促我布置作业,第一个反馈作业情况……每当我忙的晕头转向,他总会提醒我莫忘了自己安排的学习任务;有时来不及批改作业,他面露失望、无奈,大有不满之意,我心想着:臭小子,等你人到中年焦头烂额的时候,自然懂得为师我今天的不容易了。却也有另一番欢喜——有“生”如此,“师”复何求?

我喜欢他那份初生牛犊的明浩自信,喜欢他内心坦荡意志坚定清醒自律,喜欢他对这个世界和命运不信不服!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二十多年前的我,不也一样觉得整个世界都在我脚下吗?当被岁月的锉刀一片一片削去棱角,煎熬疼痛过后依然记得当初的诺言,依然有所坚守有所秉持,便是对生命最大的敬重!

点评完毕,我慨然作结:请大家记住今天这一课,刘同学的梦想是要当一名语文老师,二十年后,我们可以相约再去听他的课,相信那时,他已不负梦想青出于蓝!

教室里掌声如潮,刘同学目光明澈笃定,二十年后,当他真正领悟到汉语的博大精深富奥难究,会为心中所爱衣带渐宽亦不悔吗?

04

同学们的课后点评如何呢?一一阅完之后,叫人生出一身冷汗——自个儿再不用功,就要被这些后生们嫌弃死了:

再看看刘同学的“教学反思”☟

态度诚恳,可这个书写,啧啧!我真的很嫌弃哦!

05

最后,给人家刘同学挑了那么多毛病,自己的课又怎么样呢?我在另一个班上课的教学设计简案如下:

一、复习名著阅读《水浒传》,提问导入;

二、以本节课回目“杨志押送生辰纲,吴用智取生辰纲”切入,速读全文,思考:一个押送,一个智取,目标都是生辰纲,谁计高一筹?

引导分析:双方都智用天时、地利,杨志输在“人和”;找出文中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补充杨志其他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三、回目标题是“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尝试以吴用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看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生复述,教师引导归纳:以杨志的角度叙述故事,制造悬念,使故事情节扑朔迷离、曲折跌宕。

感谢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