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丧葬禁忌:“话有三不说,事有两不做”,是怎么回事?大伙知道吗?

 小月在农村 2023-09-12

生老病死,是人类共同的宿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了丧葬仪式的重要性。他们通过各种丧葬习俗和仪式,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这些丧葬习俗,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死的理解也在发生着变化。生,不再只是生存,而是生活;死,不再只是消失,而是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死亡的理解也在不断地深化。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句俗语:“话有三不说,事有两不做”,这是丧葬习俗中的一条重要禁忌。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在处理与死亡相关的事情时,有一些话是不能说的,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做的。这是因为,这些话语和行为,都可能对逝者和家属造成伤害。

首先,我们来说说“报丧不说死”。在农村,人去世后,首先进入“停灵”阶段。亲人要给逝者梳洗打扮穿新衣,寓意逝者体面离开人世。然后在堂屋准备一张床,点上长明灯,把逝者抬到床上,此为停灵。停灵后,就要派家族人去通知亲朋好友,传递死讯了。在这个过程中,老辈人会特别嘱咐:不可以说“死”字。因为人们比较忌讳“死”字,而且直接说“死”,会让亲属情绪波动较大,一时无法接受。这就如医生委婉的说病情是一个道理。

其次,我们来说说“抬棺不说重”。抬棺这种仪式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了。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可能知道,过去农村盛行土葬,出殡之时,要由家族里的一群年轻人把棺木抬到坟地下葬,而且棺木是不能中途落地的,这就是抬棺下葬。传统的棺木一般由楠木、柏木、松木等加工而成,这些实木棺材的重量少说也有七八百斤重,再加上逝者和陪葬品的重量,差不多就有千斤重了。所以抬棺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是,抬棺的年轻人不能说“棺木重”之类的话,因为这是对逝者的不尊重。农村抬棺不能落地,要一气呵成,直接抬到坟地,寓意:死者平平安安走完人生旅程,入土为安。

再次,我们来说说“白事不说臭”。在农村,人去世后并不会立刻下葬,而是依据传统丧葬习俗,要停灵三日,三日结束后才可以入土为安。《礼记·问丧》中记载:“三日后葬者,俟其生也。所以圣人为之决断,三天三夜之礼也”。《礼记》中这句话说得就是这个意思。现在农村中有人去世,一般都是租一个冰棺,等下葬之时再将逝者移入木棺中。但是在过去可没有冰棺一说,如果赶上夏季,天气炎热,逝者经过三天后,一定会发出一些腐臭的味道。这时候即使闻到臭味,也不能说出来。因为这不仅是对逝者的不尊重,还会遭到逝者家属的白眼。

最后,我们来说说“丧期不串门”。在过去,服丧期间的人是不能串门的,因为古人比较忌讳“死”,迷信的认为服丧期的人会沾染一些“霉运”,如果这时候他们去串门,会把霉运带到别人家里。其实这事迷信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在过去,医疗卫生条件落后。逝者如果有传染性的疾病,可能会通过家里的亲属而传染给别人,所以亲属在服丧期间不要串门。俗话说:“死者为大”,这时候串门,是对逝者的不尊重,是不孝顺的表现。

其次是“摔瓦不二回”。出殡之时要“摔瓦”,这是一个传统的丧葬习俗。“摔瓦”的做法是受古人范蠡的影响。相传范蠡是个有才能的陶盆手艺人,在范蠡临死前把徒弟们召集起来,问道:“我死以后,这些名贵的陶盆该怎么处置呢?”有人说送给君王,有人说供奉起来,最后有个徒弟说:“人在物在,人去物去,干脆摔了吧”。从此,人们认为“摔瓦盆”就是让逝者了却凡尘,没有牵挂的离开人世。“摔瓦盆”时如果一下没有摔碎,这是不吉利的,代表着逝者凡尘未尽,还有牵挂。所以为了让逝者安息,要一次摔破,不摔第二次。

以上就是丧葬习俗中的三条重要禁忌。这些禁忌,不仅仅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对我们生命的一种理解和尊重。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们无法改变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习俗和禁忌,来表达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