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荣县裴庄乡各村村名来历

 晋南道 2023-09-12 发布于山西

万荣县裴庄乡各村村名来历



1、北百祥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汤王乃一代明君,该村居汤王坟北,取百事吉祥之意,故名北百祥。因方位和历史名人而命名。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属荣河县汾阴乡,为北百祥村;民国32年(1943),属荣河县第一区,为西孙石治村所辖居村;民国36年(1947)4月解放后,属荣河县第一区,为北百祥行政村;1956年4月,万泉、荣河合并为万荣县,属万荣县太和乡,为北百祥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卫星公社,为北百祥行政村;1958 年 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荣河公社,为北百祥行政村;1959年4月,属稷山县裴庄公社,为北百祥行政村;1959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北百祥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北百祥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北百祥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裴庄乡。
其地位于裴庄乡政府西4千米处。东至太和村,西至南百祥村,南至东丁王村,北至寺后村。总面积0.73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040亩。辖3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220 户,人口 950 人。以农为主,主产桃、苹果等。村民多外出务工,从事服务业、建筑业。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建有幼儿园。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舞台。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2、岔门口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
清乾隆34四年(1769),属荣河县汾阴乡,为岔门口村;民国32年(1943),属荣河县第一区,为西孙石治村所辖居村;民国36年(1947)4月解放后,属荣河县第一区,为岔门口行政村;1953年4月,属荣河县寺后乡,为岔门口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合并为万荣县,属寺后乡,为岔门口行政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太和乡,为岔门口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卫星公社,为岔门口行政村;1958年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荣河公社,为岔门口行政村;1959年4月,成立稷山县裴庄公社,为岔门口行政村;1959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岔门口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岔门口生产大队;1984 年10 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岔门口村民委员会,下辖岔门口、孙家崖两个居民点,属万荣县裴庄乡。
其地位于裴庄乡政府西4千米处。东至绍坛村,西至黄河滩,南至北百祥村,北至孙石村。总面积1.06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438亩。辖2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210户,人口918 人。以农为主,主产棉花、葡萄、苹果。有制作粉条的家庭作坊数家。
村民委员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建有小学。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舞台,卫生所。
著名人物:沈辰法,1963年、1965年先后两次参加山西省农业先进代表会,被评为特等劳模、植棉能手。
途经道路及交通线:裴上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3、大荣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原名狼窝,因其不雅,1950年改为大荣庄,后又改为大荣。
民国32年(1943),属荣河县第一区,为太和治村所辖居村;民国 36年(1947)4月解放后,属荣河县第一区,为大荣行政村;1953年4月,属荣河县太和乡,为大荣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合并为万荣县,属太和乡,为大荣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卫星公社,为大荣行政村;1958年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荣河公社,为大荣行政村;1959年4月,属稷山县裴庄公社,为大荣行政村;1959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大荣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大荣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大荣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裴庄乡。
其地位于裴庄乡政府西2千米处。东至裴庄村,西至绍坛村,南至太和村,北至范新村。总面积0.78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026亩。辖1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105户,人口400人。以农为主,主要种植苹果、桃等。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4、范新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相传很早以前,河南水灾后,有范姓人家迁居其地,故名范家新村,解放后为记忆方便改为范新。以姓氏和愿望命名。
民国10年(1921)属荣河县第一区,为范家新村;民国29年(1940)属荣河县第一区太和治村所辖居村;民国36年(1947)4月解放后,属荣河县第一区,为范新行政村;1953年4月,属荣河县太和乡,为范新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合并为万荣县,属太和乡,为范新行政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太和乡,为范新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卫星公社,为范新行政村;1958年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荣河公社,为范新行政村;1959年4月,属稷山县裴庄公社,为范新行政村;1959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范新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范新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范新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裴庄乡。
其地位于裴庄乡政府北3千米处。东至小风线,西至西效合村,南至裴庄村,北至西卫村。总面积1.75 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2400 亩。辖6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 333户,人口 1537 人。以农为主,主产苹果。
范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建有小学。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舞台。
途经道路及交通线:小风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5、集贤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原因地形名沟壑村,隋末唐初,王通设教于稷山化峪口白牛溪,初唐魏征,房玄龄、杜如嗨等八大宰相,皆出于王通门下,贞观四年,王通庆寿,众门生去拜寿,恰巧群贤集于沟壑村,遂改村名为集贤。因名人聚集得名。
1958年,河津与万荣、稷山合并为稷山县;1959 年4月,成立稷山县裴庄公社,属稷山县裴庄公社,为集贤行政村;1959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集贤行政村;1961年2月,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集贤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集贤生产大队;1984 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集贤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裴庄乡。
其地位于裴庄乡政府东北1.5千米处。东至南张乡西苏冯村,西至范新村,南至裴庄村,北至毋庄村。总面积4.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5000 亩。辖 10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1022户,人口3800人。以农为主,主产苹果、玉米、小麦;养殖业远近闻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逐年递增。
集贤村民委员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建有小学。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舞台。
县保级文物:集贤四圣庙。途经道路及交通线:小风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6、老庄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据传以前姓樊人家在此居住,故名樊家庄,后有人迁居河津立村,也称樊家庄,其地为樊家庄起源地,故称为樊家庄老庄,简化为老庄。因历史变迁得名。
民国36年(1947)4月解放后,属荣河县第一区,为老庄行政村;1953年4月,属荣河县太和乡,为老庄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合并为万荣县,属西效和乡,为老庄行政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太和乡,为老庄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卫星公社,为老庄行政村;1958年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荣河公社,为老庄行政村;1959年4月,属稷山县裴庄公社,为老庄行政村;1959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老庄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老庄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老庄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裴庄乡。
其地位于裴庄乡政府西北5.5千米处。东至西卫村,西至黄河西滩,南至五星庄村,北至西范村。总面积0.666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50亩。辖2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127 户,人口608 人。以农为主,主产桃、苹果。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建有小学。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途经道路及交通线:西汾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7、南百祥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汤王乃一代明君,该村居汤王坟南,取百事吉祥之意,故名南百祥。因方位和历史名人而命名。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属荣河县汾阴乡,为南百祥村;民国10年(1921),属荣河县第一区,为南百祥行政村;民国 32 年(1943),属荣河县第一区,为西孙石治村所辖居村;民国 36年(1947)4月解放后,属荣河县第一区,为南百祥行政村;1953年4月,属荣河县寺后乡,为南百祥行政村;1954年8月 15 日,万泉、荣河合并为万荣县,属寺后乡,为南百祥行政村;1956 年4月,属万荣县太和乡,为南百祥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卫星公社,为南百祥行政村;1958年 11 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荣河公社,为南百祥行政村;1959年4月,属稷山县裴庄公社,为南百祥行政村;1959 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南百祥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南百祥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南百祥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裴庄乡。
其地位于裴庄乡政府西方5千米处。东至东丁王村,西至黄河滩,南至上王信村,北至北百祥村。总面积1531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108亩。辖4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384户,人口1680人。以农为主,主产小麦、苹果、棉花、药材等。
历史遗址:汤王陵,位于村西北1千米处,清乾隆年间建有正殿、门楼、古柏两株粗3人合抱。现仅留汤王陵遗址。
村民委员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8、南埝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解放前该村居住河滩,因汾河水冲刷,迁移坡上,故名南埝。因方位和地形而命名。
1958年,河津与万荣、稷山合并为稷山县;1959年4月,成立稷山县裴庄公社,属稷山县裴庄公社,为南埝行政村;1959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南埝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南埝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南埝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裴庄乡。
其地位于裴庄乡政府北65千米处。东至远停村,西至徐家崖村,南至西卫村,北至徐家崖村。总面积0.6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160亩。辖5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 203 户,人口 825 人。以农为主,主产苹果。
村民委员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建有小学。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途经道路及交通线:西汾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9、南卫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相传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此驻军。分兵数处,拱卫中军,此处为南面驻军,故名南卫。因历史事件而得名。
1958年,河津与万荣、稷山合并为稷山县;1959年4月,成立稷山县裴庄公社,属稷山县裴庄公社,为南卫行政村;1959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南卫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南卫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南卫村民委员会,辖南卫、南卫堡2个居民点,属万荣县裴庄乡。
其地位于裴庄乡政府北6千米处。东至小风线,西至西卫村,南至集贤村,北至张家院村。总面积2.997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500亩。辖9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370户,人口1808人。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苹果等。
村民委员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建有小学。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途经道路及交通线:小风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10、南卫堡

AUTUMN


此村位于南卫村的南边,村周围是沟,只有一条道通向南卫,故名南卫堡。因方位及地形而得名。
1959年4月,属稷山县裴庄公社,为南卫堡自然村;1959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南卫堡自然村;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属南卫村民委员会;1994年,村内大部分居民搬迁至南卫村。
其地位于南卫村以北,东至小风线,西至西卫村,南至集贤村,北至张家院村。人口6人。
11、上王信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该村原名杨旦村,以姓氏得名。唐朝末年,曾建塔于汤王坟上,为表示对汤王的敬仰之情,后人将该地改为上王信。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属荣河县汾阴乡,为上王信村;民国10年(1921),属荣河县第一区,为上王信村;民国32年(1943),属荣河县第一区,为西孙石治村所辖居村:民国36年(1947)4月解放后,属荣河县第一区,为上王信行政村;1953年4月,属荣河县寺后乡,为上王信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合并为万荣县,属寺后乡,为上王信行政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太和乡,为上王信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卫星公社,为上王信行政村;1958年 11 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荣河公社,为上王信行政村;1959年4月,属稷山县裴庄公社,为上王信行政村;1959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上王信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上王信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上王信村民委员会,下辖上王信、下王信两个居民点,属万荣县裴庄乡。
其地位于裴庄乡政府西南6千米处。东至东丁王村,西至黄河西滩,南至秦村,北至南百祥。总面积1.052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300亩。辖4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380户,人口1600人。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芦笋等。
村民委员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县保级文物:上王信薛氏宅院、上王信聂家祠堂。途经道路及交通线:裴上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12、下王信

AUTUMN


该村原名杨旦村,以姓氏得名。唐朝末年,曾建塔于汤王坟上,该地处于塔之南,为表示对汤王的敬仰之情,以示与上王信区别,故名下王信。1995年迁至上王信村,现无人居住。
其地位于上王信以南。东至东丁王村,西至黄河西滩,南至秦村,北至南百祥。途经道路及交通线:裴上线。
13、绍坛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
民国32年(1943),属荣河县第一区,为太和治村所辖居村;民国36年(1947)4月解放后,属荣河县第一区,为绍坛行政村;1953年4月,属荣河县太和乡,为绍坛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合并为万荣县,属太和乡,为绍坛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卫星公社,为绍坛行政村;1958年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荣河公社,为绍坛行政村;1959年4月,属稷山县裴庄公社,为绍坛行政村;1959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绍坛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绍坛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绍坛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裴庄乡。
其地位于裴庄乡政府西25千米处。东至大荣村,西至西孙石村,南至太和村,北至西效和村。总面积0.65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00亩。辖2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120户,人口540人。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苹果等;兼有养殖业。
绍坛村民委员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途经道路及交通线:裴上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14、寺后村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民国时期,村子居寺庙后,故名寺后。因居于寺庙后而得名。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属荣河县汾阴乡,为寺后村;民国10年(1921),属荣河县第一区,为寺后村;民国32年(1943),属荣河县第一区,为西孙石治村所辖居村;民国36年(1947)4月解放后,属荣河县第一区,为寺后行政村;1953年4月,属荣河县寺后乡,为寺后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合并为万荣县,属寺后乡,为寺后行政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太和乡,为寺后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卫星公社,为寺后行政村;1958 年 11 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荣河公社,为寺后行政村;1959年4月,成立稷山县裴庄公社,为寺后行政村;1959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寺后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寺后生产大队;1984年10 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寺后村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裴庄乡。
其地位于裴庄乡政府西4千米处。东至太和村,西至汾河,南至北百祥村,北至岔门口村。总面积1.515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975 亩。辖4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298 户,人口 1343 人。以农为主,主产小麦、棉花、苹果。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县保级文物:寺后村赵家祠堂。途经道路及交通线:裴上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15、太和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原名田家庄,明朝末年,在此修建太和殿,易名太和村。因建筑而得名。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属荣河县汾阴乡,为太和村民国10年(1921)
属荣河县第一区,为太和村;民国 32年(1943),属荣河县第一区,为太和治村所辖居村;民国36年(1947)4月解放后,属荣河县第一区,为太和行政村;1953年4月,属荣河县太和乡,为太和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合并为万荣县,属太和乡,为太和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卫星公社,为太和行政村;1958 年 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荣河公社,为太和行政村;1959年4月,属稷山县裴庄公社,为太和行政村;1959 年 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太和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太和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太和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裴庄乡。
其地位于裴庄乡政府西约2.5千米处。东至裴庄村,西至岔门口村,南至东丁村,北至绍坛村。总面积1.976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2577 亩。辖 3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 368 户,人口1200人。以农为主,主产苹果。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舞台。
县保级文物:太和戏台、太和沈氏宅院。途经道路及交通线:裴上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16、五星庄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因村落形状像五星而得名五星庄。因村落形状而得名。
民国36年(1947)4月解放后,属荣河县第一区,为五星庄自然村;1953年4月,属荣河县太和乡,为五星庄自然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合并为万荣县,属西效和乡,为五星庄自然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太和乡,为五星庄自然村;1958 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卫星公社,为五星庄自然村;1958 年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荣河公社,为五星庄自然村;1959年4月,属稷山县裴庄公社,为五星庄自然村;1959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五星庄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五星庄生产大队;1984年10 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五星庄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裴庄乡。
其地位于裴庄乡政府西北5千米处。东至西卫村,西至汾河,南至西效和村,北至老庄村。总面积0.932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180亩。辖3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189 户,人口 720 人。以农为主,主产花生、柿子、苹果。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舞台。
县保级文物:五星庄戏台。途经道路及交通线:西汾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17、西范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原名范村,因姓氏得名,因姓氏和方位而得名。
1958 年11 月,河津与万荣、稷山合并为稷山县;1959年4月,成立稷山县裴庄公社,属稷山县裴庄公社,为西范行政村;1959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西范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西范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西范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裴庄乡。
其地位于裴庄乡政府西北6千米处。东至南埝村,西至黄河滩,南至老庄村,北至黄河滩。总面积1.211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312 亩。辖3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362 户,人口1300人。以农为主,主产桃、苹果等。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舞台。
县保级文物:西范戏台。
途经道路及交通线:西汾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18、西孙石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唐朝时,因孙姓人家在此居住,加之沙石较多,后因人多分居,分东西孙石,此村居西,故名西孙石。因姓氏、地质条件及方位得名。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属荣河县汾阴乡,为西孙石村;民国10年(1921),属荣河县第一区,为西孙石村;民国32年(1943),属荣河县第一区,为西孙石治村所辖居村;民国36年(1947)4月解放后,属荣河县第一区,为西孙石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合并为万荣县,属西效和乡,为西孙石行政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太和乡,为西孙石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卫星公社,为西孙石行政村;1958年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荣河公社,为西孙石行政村;1959年4月,属稷山县裴庄公社,为西孙石行政村;1959 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西孙石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西孙石生产大队;1984年10 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西孙石村民委员会,辖西孙石、东孙石2个居民点,属万荣县裴庄乡。
其地位于裴庄乡政府西北5千米处。东至绍坛村,西至黄河西滩,南至岔门口村,北至西效和村。总面积2.877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3581亩。辖6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560户,人口2300人。以农为主,主产玉米、苹果、桃、葡萄等。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舞台。
途经道路及交通线:西汾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19、东孙石

AUTUMN


唐朝时,因孙姓人家在此居住,加之沙石较多,后因人多分居,分东西孙石,此村居东,故名东孙石。因姓氏、地质条件及方位得名。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属荣河县汾阴乡,为东孙石自然村;民国10年(1921),属荣河县第一区,为东孙石自然村;民国32年(1943),属荣河县第一区,为西孙石治村所辖居村;民国36年(1947)4月解放后,属荣河县第一区,为东孙石自然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合并为万荣县,属西效和乡,为东孙石自然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太和乡,为东孙石自然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卫星公社,为东孙石自然村;1958 年 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荣河公社,为东孙石自然村;1959年4月,属稷山县裴庄公社,为东孙石自然村;1959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东孙石管理区;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属裴庄乡东孙石村民委员会。1997年,迁至西孙石村。
20、西卫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相传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此驻军。分兵数处,拱卫中军,此处为西面驻军,故名西卫。因历史事件而得名。
1958 年11月,河津与万荣、稷山合并为稷山县;1959年4月,成立稷山县裴庄公社,属稷山县裴庄公社,为西卫行政村;1959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西卫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西卫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西卫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裴庄乡。
其地位于裴庄乡政府北3千米处。东至南卫村,西至西效和村,南至范新村,北至南埝村。总面积1.7982 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300 亩。辖3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320 户,人口1360人。以农为主,主产苹果、桃。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舞台。
途经道路及交通线:小风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21、西效和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民国六年,有数户人家从黄河滩迁居其地,因居住东效和以西,故名西效和。因居住地方位而得名。
民国10年(1921),属荣河县第一区,为西效和村;民国32年(1943),属荣河县第一区,为太和治村所辖居村;民国36年(19474月解放后,属荣河县第一区,为西效和行政村;1953年4月,属荣河县太和乡,为西效和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合并为万荣县,属西效和乡,为西效和行政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太和乡,为西效和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卫星公社,为西效和行政村;1958年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荣河公社,为西效和行政村;1959年4月,成立稷山县裴庄公社,为西效和行政村;1959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西效和管理区;1961年3 月,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西效和生产大队;1984 年10 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西效和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裴庄乡。
其地位于裴庄乡政府西北5千米处。东至西卫村,西至黄河西滩,南至西孙石村,北至老庄村。总面积1.8448 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2222 亩。辖7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 400 户,人口 1600 人。以农为主,主产苹果、桃、芦笋等。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建有小学、幼儿园。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舞台。
途经道路及交通线:西汾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22、裴庄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历代属裴氏居住之地,故名裴庄。因姓氏而得名。
清康熙十二年(1673),属荣河县汾阴乡,为裴庄村;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属荣河县汾阴乡,为裴庄村;民国10年(1921),属荣河县第一区,为北裴庄村;民国32年(1943),属荣河县第一区,为太和治村所辖居村;民国36年(1947)4月解放后,属荣河县第一区,为北裴庄行政村;1953年4月,属荣河县太和乡,为裴庄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合并为万荣县,属太和乡,为裴庄行政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太和乡,为裴庄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卫星公社,为裴庄行政村;1958 年 11 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荣河公社,为裴庄行政村;1959年4月,属稷山县裴庄公社,为裴庄行政村;1959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裴庄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裴庄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裴庄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裴庄乡。
其地为裴庄乡人民政府驻地。东至南张乡万荣庄村,西至太和村,南至光华乡薛吉村,北至集贤村。总面积3.3027 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3384 亩。辖 10 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620 户,人口2700人。以农为主,主产玉米、小、苹果。有多处沿街经商铺面。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建有中学、小学,幼儿园2所。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途经道路及交通线:小风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23、徐家崖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地处滩崖上,因徐家在此立祖得名。因居住地形和姓氏而得名。
1958年11月,河津与万荣、稷山合并为稷山县;1959年4月,成立稷山县裴庄公社,属稷山县裴庄公社,为徐家崖行政村;1959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徐家崖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徐家崖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徐家崖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裴庄乡。
其地位于裴庄乡政府西北7千米处。东至南埝村,西至西太和村,南至光华乡冯张村,北至范新村。总面积 0.512 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566 亩。辖 3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112户,人口420人。以农为主,主产苹果、梨、桃、柿子等。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途经道路及交通线:西汾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24、远停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
1958 年11月,河津与万荣、稷山合并为稷山县;1959 年4月,成立稷山县裴庄公社,属稷山县裴庄公社,为远停行政村;1959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远停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远停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远停村民委员会,下辖远停、东远停、南远停3个居民点,属万荣县裴庄乡。
其地位于裴庄乡政府北方6千米处。东至通化镇张家院村,西至南埝村,南至西卫村,北至河津市小梁乡。总面积2.0646 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4040 亩。辖 12 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698 户,人口2300 人。以农为主,主产小麦、苹果等。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舞台。
县保级文物:东远停娘娘庙。途经道路及交通线:西汾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25、东远停 

AUTUMN


因方位得名。
1958年11月,河津与万荣、稷山合并为稷山县;1959年4月,属稷山县裴庄公社,为远停行政村东远停自然村;1959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远停行政村东远停自然村;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远停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裴庄乡,为东远停自然村。
该村东至通化镇张家院村,西至南埝村,南至西卫村,北至河津市小梁乡。总人口 520 人。以农为主,主产小麦、苹果等。
公用设施建设情况有文化广场,卫生所,舞台。县保级文物:东远停娘娘庙。
26、南远停

AUTUMN


因方位得名。
1958年11月,河津与万荣、稷山合并为稷山县;1959年4月,属稷山县裴庄公社,为远停行政村南远停自然村;1959年7月,稷山县分治,恢复万荣县,属万荣县裴庄公社,为远停行政村南远停自然村;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远停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裴庄乡,为南远停自然村。
该村东至通化镇张家院村,西至南埝村,南至西卫村,北至河津市小梁乡。总人□530 人。以农为主,主产小麦、苹果等。
公用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舞台。
选自:万荣县地名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