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年那月那事儿】“镇上”一瞥(三)

 新用户2420aRkV 2023-09-13

图片

  浮梁县距景德镇中心城区很近,驱车数十分钟即可到达。肇新联系了浮梁县的同仁金主任给我们当向导,游览了浮梁县城。浮梁县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一年(817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旧县城的城楼城门、城墙都是新建的,挺气派。城楼是一个高大牌坊,也是全新的,上有“浮梁古城”四字。这当是为开发旅游而重新策划,实为景区大门。

图片

  牌坊与城门相隔甚远,走过一条数百米长的甬道,才能到达古城门口。甬道凸起地面二三十公分,全用白色瓷板铺设而成,白色瓷板上面用青色烧制了按年代排序、图文并茂的浮梁千年的大事一目了然。其用料、图案古朴清新富有地方特色。我们一路走,一路欣赏,足走了二十来分钟,对于浮梁县的历史也知道了个梗概。起码了解了浮梁是瓷都的源头,其古县志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

图片

  游浮梁古城,古县衙是必游之地。金主任告诉我们:浮梁县的古县衙是江南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县衙,建于道光年间,距今170多年。因为浮梁地处皖、浙、赣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且每年贡赋多,仅茶叶税就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三。难怪早在唐代,就有白居易“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诗句。另外,景德镇为皇家烧御瓷,朝廷常常派三、四品大员来此监督烧瓷如果按常规,县令七品,难侍侯下派官员,故浮梁县令官阶五品,于是浮梁县衙也就被称为“江南第一衙”了。

图片

  浮梁衙署的规格超出了一般县衙,占地65000平方米,规模宏大。如今,它完整地保留了中轴线上的照壁、头门、仪门、衙院、大堂、二堂、后堂、偏院、花厅、后院的原有风貌。衙署主建筑坐北朝南,错落有致,廊道相连,浑然一体。总观其风格,庄严与清雅并存,厚重与灵动互见。

图片

  进入衙院,宽阔空敞,古木参天。穿过仪门的中轴线上,40多米的长条石铺成的甬道,直通大堂。甬道略高于地面,想必这不是平日打官司的百姓而是供官员们行走庶民百姓讼告则是从偏门而进,被衙役一路领上大堂。难怪偏门口,竖有两块高大古碑,分别镌刻“诬告加三等”、“越讼杖五十”十个大字。清律之严酷,由此可见一斑。

图片

  县衙的大堂前高悬一匾,上书“亲民堂”。大堂的陈设,与影视中所见并无多大差异,无非是“明镜高悬”、“回避”“肃静”“日出海浪图”之类复制品。引起我们关注的是大堂两侧板壁上,排列历代任浮梁县县令的名单,林林总总不下三百名。其中安徽人不少,可惜从头到尾查了两遍,也没找到一位黟县老乡,倒是歙县那么三、四

图片

  其次,关注了浮梁县衙的几幅楹联。

  头门联:治浮梁,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邑民,十年踏地脚跟牢。此联告诫来浮梁为官之人上受天子重托,下系百姓之安乐故而脚踏实地,爱民亲事。

图片

  仪门联:工堪比官,斧斤利刃随手携来,因材而用;医可喻政,硝磺猛剂有时投下,看病如何。此联通过双喻手法,告知如何为官执政治理一方

  大堂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上联对诉讼、被讼者而言,说话要诚实;下联对县太爷断案、办公而说,要秉公执法

图片

  后堂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言简意明,话白通俗,这是对为官者及内眷的警示,至今依然可以令执政领导者以参考。

图片

  比较黟县的县衙大堂楹联:“五日风十日雨一邑丰穰,三年耕九年食百姓永足”、“忍最为高,到衙前仔细思量,莫如且罢;官虽好见,想事后许多使用,岂不吃亏。”两厢比较,江西老表的直白、爽快、大气,即可凸现而徽州人的谦和、忍让、中庸也不难从中看出。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