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荣宗亲有话要说,共洪天下恳亲行

 洪氏文化 2023-09-13

共洪天下恳亲行

 

    201796日至12日,我与英林宗亲洪天高、洪我买、洪承基、洪少林、洪云峰一行六人往赣、皖、豫、浙作恳亲之旅。

    下午17点,鄱阳洪氏宗亲会洪明权会长暨洪彪等宗亲把我们迎进鄱阳大酒店。作为皓公子孙,明权会长介绍说:在鄱阳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纵横三十公里内,长眠着皓公曾祖父士良公、皓公以及三瑞传芳的适、遵、迈三洪的家族陵园。历史以来,鄱阳洪氏都是皓公家族墓葬群的忠实守墓人。老祖宗为守墓的子孙制定了十分严格的守墓人祖训与家规,子孙世世代代不敢相违背。

    皓公(1088-1155)是南宋一代风节名臣。南宋饶州鄱阳人,与我福建英林一脉相承。政和5年,皓公偕弟皎公登乙未科进士。皓公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被扣冷山十五年,全节而归。高宗誉为再世“苏武”,赐匾“忠贯日月”,封太师,赠忠宣魏国公。配沈氏,又妣陈氏,生适、遵、迈、逖、逊、邈、邃、迅八子及三女。其中适、遵、迈先后高中博学宏词科进士,入学士,拜丞相,封国公,称“三瑞”。四洪文词传世,尊享“一门三丞相、四学士”美誉。

    据《英林洪氏族谱》源修宗贤文载:“《英林洪氏宗谱》(旧本)中有如下记载:'洪氏始祖十四朝奉公于唐昭宗干宁年间(公元897年)由河南光州固始县入闽而来泉州晋江,经三迁而肇居英林……传至四世二十宗湛,宗湛子文安,偕父经商江南,胥宇(即建置房屋——笔者)安徽定居焉,传至四世孙洪皓。’又据《同安小嶝洪氏宗谱》载:'文安之孙宗翰在哲宗朝举贤良方正。宗翰子彦暹,字天相,号吉人,官京湖招讨使,迁江西鄱阳,娶妻赵氏,生洪皓、洪皎。’据谱中所载,则洪皓就是十四朝奉公九世孙,其祖籍就在晋江英林。”

    而查阅《钦定四库全书·盘洲文集·盘洲老人小传》所载:“盘洲老人洪景伯,名某,初名造,字温伯,亦字景温,饶州人,高祖行第八,妣章氏夫人,曾祖考少保,妣何氏纪国夫人,祖考太师秦国公,妣董氏秦国夫人。洪族本居徽州,唐末避乱徙乐平之东七十里曰岩前,曰洪源,几百余家,世世业耕桑……高祖疾革,命家人曰:葬我必于滃港仓下……后十六年,当元丰乙丑,伯祖给事中,始以进士起家。又三十年政和乙末忠宣公继之,又二十七年绍兴壬戍某同元弟遵中博学宏词科,后三年乙丑仲弟迈继之给事,之后官者七,今一人存。忠宣之弟侄官者九,今二人存,子孙曾孙官者二十六,今二十二人存,皆高门泽也……”

    吾《英林洪氏族谱》始修于1992年,当时根据各支派宗谱资料合编而成。中原迁徙闽南,都是在战乱中,而盛世修谱,难免在人、事、时上造成诸多失却考证的疑难。而且,修谱时,交通不便,资信不灵,失却印证的机会。二十多年来,吾大宗大族,未能把文史研究常态化,造成今日许多困扰。正因如此,吾英林洪氏借“一世祖十四朝奉公陵”重修庆典举办“英林洪氏首届文化节”之机,认定我们祖先姓洪,我们现在还姓洪,“共洪天下”洪氏一家亲这个大目标。在今天交通、信息便捷的条件下,愿意与“天下共洪”恳亲联络,敦亲睦族,交流感情,存异求同,共促发展。在这个认识上,我们与鄱阳宗亲取得共识,相信在国家重视家风文化建设的前提下,我们共同交流研讨,定会逐步理清史实,理清宗支脉承等历史留下的“存疑”。

    九月七日早,明权宗长偕鄱阳宗亲们陪同我们一行驱车前往古县渡皓公陵园。皓公陵坐落在古县渡口,背山面水(昌河),左青龙,右白虎,山形依然,林木苍翠。陵前有半月池,古迹依稀。在原址上修建的《皓公陵园》依古制即将完工。左侧尚有拆除一半的教学楼。

    据明权宗长介绍:“这里,多年前由县教育局建设一所小学,一字形两层教学楼正建在皓公墓陵上。说来也怪,开学后,不是教师神经失常,就是学生心神不安,慢慢地,学生减员严重,教师也不敢在此执教,于是学校停办了。皓公有灵,这两年,国家复兴家风文化建设,鄱阳县政府、县教育局同意让我们恢复一代名臣洪皓公陵园古迹。县政府同时还特批重修'四洪’陵墓群,划出保护区,作为县政府传统家风文化复兴、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廉政作风建设的重要基地……”

    我们听完介绍后,虔诚地在这位以廉节著称的“共洪天下”大哲先贤陵前深深地三鞠躬,寄以对皓公的无比崇敬和无限追思。

    随后,我们又驱车十多公里,到达滃港。来瞻仰追思这位适公笔记“高祖疾革,令家人曰:葬我必于滃港仓下”的皓公曾祖“士良公”陵。

    这里“龙舌嘴风水”的旧址已破坏严重,代之为当地百姓的挖沙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明权宗长介绍说:“皓公的曾祖父名讳士良,其时,洪家已末落,士良公志操不群,疾志复兴,他经营粮食运输,家境很富。士良公怡情山水,博览群书,拜宋国师吴景鸾为师,技艺精湛,发现滃潭龙舌嘴风水。于是,轻财好义,积德怀仁,结交当地百姓,求得这片风水宝地,作转运粮食的仓库。并交代子孙:'葬我必滃港仓下,子孙当青紫不绝’。据传说,当时下葬时,有一堀金鲤鱼,本应该一条一条地放生昌河,结果放生的子孙急性子,把几条大的金鱼一一放生后,不耐烦了,把剩余的一并都倒进河里。结果呢,结果应验了:皓公的伯父彦升公首中宋元丰八年进士,官至太中大夫、秦国公。接着,皓公与皎公同中进士,皓公生八子,其中适公、遵公、迈公先后进士二、一、三名,世称'三瑞传芳’。其他子、孙、曾孙辈几十人都一齐为官,但已不是一品大官了……”

    我们一行在明权宗长讲述的传说中,走进了曹洪村(又名洪家村)。洪家村是江西省级美丽乡村,这里有一望无际的万亩荷花,一年一度举办“荷花节”;更有以忠贞廉(莲)节著称的皓公广场,矗立着皓公大型塑像;有“四洪陵”建设规划图;有皓公家族史馆……我们沿着“步步清莲”参观了皓公史迹陈列,观看了廉节教育宣传片,倍受这位“忠贯日月”的共洪先贤,德荫洪家村而深感震撼和无比自豪、骄傲与神往,即兴作七言诗冠“皓公莲节、忠贯日月,共洪盛隆”:

(皓)皓(忠)贞天下(共),

(公)心(贯)彻德同(洪)。

(莲)清(日)映无穷(盛),

(节)庆(月)明万代(隆)。

    98日,我们由鹰潭坐动车取道安徽合肥。拜访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曾孙洪东让宗贤的遗霜和天王玄孙洪鹏、洪飞昆仲。

    据《英林洪氏族谱》洪源修宗贤文载:“《泉州晚报》1992212日第三版,刊登林昌如先生《洪秀全的先祖曾入籍晋江》一文,引录广东花县《洪氏宗谱》的如下记载:'花县洪氏出自南宋名臣鄱阳(今江西鄱阳)洪皓之后。皓的曾孙洪璞迁福建晋江,其后人洪贵生又从晋江迁潮州海阳布心(今梅州市丰顺县潘田布心)。洪贵生的曾孙洪贞禄(念九郎),于明永乐间(1403年)又迁居石埕县(今梅县市)石坑堡。念九郎之后第十一世孙洪沿三,于清康熙年间,再从石坑堡砾梅村迁到花县官禄埠村’。林昌如先生文中引述官禄埠村《洪秀全族谱》中的记载:'洪秀全的远祖由安徽省盱眙县(今属江苏省)迁婺源县,转江西饶州,又转闽晋江,才迁至广东丰顺’。”

    2003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何光岳著《中华姓氏源流史》卷一所载:“洪适生九子,其八为洪璞,为晋江尉,迁晋江”。此说与英林源修宗贤所载一致。但,“迁晋江”是否就是晋江英林?待考证。

    太平天国革命是世界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一次惊天动地的农民大革命,有关天王洪秀全的事迹,包括后妃与后裔,也已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谜。有说是天王失败后,被抄九族而无一幸免;有说是天王反清十多年来,自知后果,早已把后妃后裔作好清庭法外的去处安排;有报称“二战”时期,来自日本的天王后裔到广东认亲;而在中国大陆,洪东让宗贤作为天王的曾孙,曾一度引起新闻关注和社会热议。

    一家从事司法工作的东让宗贤,生前笃厚淡定,认真服务本职工作,退休后,还积极地以特殊的自身条件为政协文史、为“两岸一家亲”的宗亲联谊、家风文化建设等等发光发热。可惜天年不再,已永别二个多月矣。接待我们的是他的两位哲嗣,同样从事司法工作的洪鹏、洪飞宗贤。

    从洪鹏宗贤的谈吐举止、从他的家眷、兄弟乃至高堂,所潜移默化的那种善良儒雅的气质,令我们感受到一个伟人的横空出世,乃至这一血缘对后世的深刻影响,绝非一朝一夕,是经过几世几代的努力才能造就的!这种不卑不亢、卓立群伦的气质、修养,真仍我“共洪天下”的典范!而他和谐的一家,也应该是我们好好学习的模范家庭:

(天)京旧事几经年,

(王)政沉浮历眼前。

(裔)胄鹏飞怀祖志,

(孙)贤儒雅善随缘。

    99日清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瞻仰天王遗像,瞻仰东让宗贤遗像和遗墨,荣幸地和和谐的天王后裔一家人合影,结下“善缘”。

    830分,火车开往河南固始县。路过安徽金寨县,可惜!未能腾出时间造访距离河南固始县四十多公里的六安市金寨县洪氏宗亲。在共和国历史上,金寨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是唯一授衔“双上将”的洪学智将军的故里。

    经我的恩师游嘉瑞夫子介绍(游夫子系福建省委统战部主持全面工作的原常务副部长、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会长、立雪书院院长),固始县委统战部甘海峰部长在周末百忙中,特地安排固始县根亲办石乃冰主任陪同我们参观了《固始县根亲博物馆》。系统地了解到这个号称中原侨乡、唐人故里、闽台祖地的固始县根亲历史文化。

    晚上,石乃冰主任在固始县迎宾馆国宾厅,给我们安排一场别开生面的恳亲座谈会。还特地请出游嘉瑞夫子的至交好友、固始县根亲文化研究会陈学文会长(原县委统战部部长、老政协主席),以及固始县洪氏宗亲会负责人、固始县国机中学校长洪念国,方集洪氏宗亲会会长洪星等位宗亲,作恳亲交流。

    据陈老会长介绍:历史上,中原百姓有过两次大迁徙。一次是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因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造成中原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经固始往南迁徙,史称“永嘉之乱”。(笔者注:我“晋江”之由来就是来自这拨:“晋人衣冠南渡,沿江而居”的迁徙)。第二次大规模南迁,则是在唐朝。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有唐初陈政、陈元光家族奉朝庭之命,率84姓近万名将士赴闽粤息乱安邦,成了开漳(州)圣王,其中就有洪氏的洪有道随陈入闽。后有唐末黄巢、王仙芝之乱,王朝、王审知兄弟带72姓,5000乡民入闽,创建“闽国”。而且这一迁徙,使这个“欲善其终,必固其始”的固始,成了中原南迁的历史性坐标……

    温文儒雅、鹤发童颜的陈老会长,不愧长期从事统战、根亲、恳亲工作的老前辈,与游嘉瑞夫子一样,不但是官,更是大儒,是固始县一部活历史,我们听他介绍如同讲座,和风细雨。他还对中原洪氏如何由共(辉县共城)而洪,如何衍派敦煌,又如何三瑞传芳,如何由中原南迁入闽,如数家珍地和盘托出。

    他强调说:今天在固始,可能真难查到闽南英林洪氏的开基始祖十四郎的族承与史迹。洪氏一姓,唐以前,从敦煌(甘肃)到光州(今潢川)固始、到金寨(六安),或从敦煌到盱眙(泗洲)、到婺源,而后又从中原这些地方再往南迁徙到各地去。固始现在的洪氏聚居,多是宋而后,再从江西迁徙而来。在中原大迁徙中,特别是唐末大迁徙,因为王审知对开闽的影响,“闽人称祖皆曰自光州固始来”,并非洪氏一姓。

    经陈老会长这一说,我们顿然开悟:英林洪氏先辈们,为着祖先“自光州固始来”,不知几代代、几次次寻根固始?谱牒虽没有留下记载,但这种“寻根”的情结正是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精神力量!正如陈老会长所说:或许,英林洪氏一世祖不一定在唐末,也不一定真正从固始而来,这尚需进一步考证。

    联想到今年410日,我与旅菲洪培才宗贤冒雨寻根皓公出生地江西乐平岩前村,在宗亲洪寿春家中,透夜查谱得知:皓公(共洪第40世)从洪普公(由共改洪称第1世)算起,其先祖(25世)洪昺公生于唐至德二载丁酉年(757)。昺公从盱眙(今江苏盱眙)始迁歙(今安徽歙县)之黄荆墩(后为浙源乡轮溪村,今之鄣山乡东田村),如今的婺源黄荆墩(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鄣山乡),为安徽洪氏始祖。妣张氏,生师敏公(26世,子三,延福、延寿、延祯)——延寿公(27世)——汉宗公(28世,子三古愚、古雅、古淡)。

    古雅公29世,官至唐大司农卿,从三品,为洪氏入赣始祖。雅公在僖宗广明间(880-881)避居婺西戴坞(又称官源),再卜迁,卜辞云:“从南而去,遇乐即止,逢风可居”。遂向南,至乐平枫木桥,适合卜辞所云,筑宅居住,名其地曰“洪源”(婺西亦有洪源与此异)。

    古雅公一脉,传至30世,生长子金公(迁浙江遂安),次子玉公(从父迁乐平洪源)。玉公传至31世,华(乐平塘西洪村为湖围派始祖)、蔚(居乐平岩前,是今岩前派始祖)、茂(为乐平洪源派始祖)。而蔚公传至37世士良公(生炳、立二子),38世炳公(生彦升、彦暹二子),39世彦暹公(生皓、曦、晔、映、晖、曜、昢七子。据考,皎公可能为皓公之堂弟),至40世皓公(生适、遵、迈、逖、邈、邃、迅八子,传二十一孙)。所传每世名讳清楚,配妣、墓葬均有交代。

    吾英林洪氏宗谱《同安小嶝洪氏宗谱》(旧本)和所载五世文安公即为士良公的说法,以及士良公之玄孙,即皓公之次子洪遵公谥“文安”,为何不避高祖名讳?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认真考证。

    据陈老会长的介绍,印证了皎公曾丞福州府;迈公也在福州教授多年,留下“甘棠遗爱”;迈公又在隆兴元年(1163)至干度二年(1166)四年间知泉州府(那时的泉州,是否包括当时的福州?)其后任就是状元王十朋,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于泉州奠定重要的基础;在迈公所著《夷坚志》一书中,随处可见泉州番客的记载。不但见证了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而且进一步说明“三瑞传芳”与泉州的直接关系。又据《南安县志》载:“十九郎(迈之次子)宰武荣,因有'甘棠遗爱’,深惬民意,遂留不忍去,爰与十六郎、十七郎、十八郎毕集温陵居焉……”

    陈老会长还提供厦大陈支平教授编著的《福建族谱》,有这样的记载:“洪皓公之孙17郎为英林祖。”这些史料说明迁徙入泉州英林的不只是唐末一次。我们还可以从南安古山先贤洪应心(清·干隆年47年进士,即1782)撰《英林大宗祭文》(自19世起作为昭穆)一事为根据,推算1782-19世(一世为30年,即570年)是为1212年,正好与皓公子孙入泉时间相符。

    等等这些史料,在江西乐平岩前村谱牒上都没有查到。这进一步说明了各地谱载因为通联不便,缺少印证,因而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现在,交通方便了,资讯快捷了,只有多沟通,相互交流,去伪存真,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减少老辈们给我们留的“存疑”。早日实现“天下共洪”的愿想。

    乐平岩前谱记载:古雅公同为29世的有三兄弟,长兄古愚公(过继给汉超公回安徽),雅公居二,其弟古淡公,谱中注:“迁徙未详”。1996年,英林洪氏代表洪光华等宗长出席江西乐平“洪皓国际学术研讨会”,带回英林一世祖十四朝奉公名讳“古淡”的信息。当时,英林大宗理事会发文介绍:“古淡公生于845年……公元874年奋迹于固始……公元885年随王审知入闽,官拜十四朝奉大夫,公元897年开基英林为一世祖……”陈老会长认为,十四朝奉和朝奉大夫的官阶虽然有很大差别,但作为随王审知入闽的72姓兵官中,没此官阶,也没有洪姓记载(古始县史料记载中,有洪有道于唐初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是否从别地入闽。至于“朝奉”,是否官名,或是朝奉大夫,还需要进一步考证。相关英林洪氏始祖渊源,同样需要再作深入考证。

    910日,在固始宗亲念国宗长和洪星宗长带领下,我们走访了方集、洪桥村等几个洪氏宗亲聚居地,通过恳亲、座谈、查谱,进一步了解了固始洪氏有自唐而后外迁者,有由江西迁入者等现象。

    911日早,我们一行从固始乘坐火车到达杭州。这里是皓公父子四贤演绎传奇人生的重要政治舞台——南宋京城临安。

    “共洪天下”名人、梅兰芳的高徒洪毅宗长暨夫人和华夏洪氏宗亲总会、浙江洪氏宗长洪秀平带着我们参观西溪洪园洪氏宗祠。

    祠堂坐落在西溪洪园。一进两侧回廊墙壁上,镶钳着汉白玉雕刻的,便是36道南宋皇帝御赐皓公父子的圣旨牌。后厅分别展示洪氏祖训与家规,右厢房展示西溪洪氏历史文化,左厢房由中纪委树立的廉政教育与展示基地。主宾在会议室恳亲、座谈与交流。

    据洪园建设的大功臣、西溪洪氏宗长洪大根介绍:“西溪洪园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占地3.353平方公里,是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伊始,洪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宗亲会)凭籍地利,争取在湿地公园里以皓公一脉传承的忠孝廉节文化正能量,复建洪氏宗祠。”

    秀平宗长接着介绍说,我们抓住党和国家强调家风廉政建设的大好时机,推出“家风清正重义举,书香一脉六百年”。的洪氏家风文化建设与宣传,成为中纪委和国家监察局重要的“家风廉政建设教育示范基地”。现在已成为湿地公园最有人和之气的人文景观。可以说,洪园洪氏文化已成为国家投资60多亿建设的湿地公园的最为主要的项目。

    洪毅宗长说:“西溪洪园洪氏宗祠文化,做得非常成功。其面积之大,中华百家姓氏,仅我洪氏得天独厚。”洪毅宗长还就“天下共洪”的文化理念和建设提出很多建设性的建议。认为洪氏历史文化研究应该注重交流,注重发展,注重未来,把祖先的文化精神发扬光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次恳亲之旅,更重要的是学习之旅,在“团结、包容、互助、发展”(洪明权宗亲语)的大前提下,实现共洪天下,洪氏一家亲。洪天高宗长如斯说:我们恳亲之行,就是向各地宗亲学习交流之行,诚邀各地宗亲1130日到闽南晋江英林来,来参加纪念十四朝奉公陵园修复庆典暨英林洪氏首届文化节。

    912日,我们一行回归家乡,途经浙江苍南,与苍南宗亲会洪永祥会长等恳亲座谈。苍南洪氏一部份从泉州永春(从英林迁永春)而来。整个地区有洪氏一万多人,讲的是家乡闽南语,他们世代在此守望相助,发展成为一个锐意进取的旺盛群族。

    回到故乡。刚好游嘉瑞夫子莅临《立雪书院南院》,在参观洪氏宗祠时,得知我们洪氏恳亲考证之旅,十分赞赏,认为修祠堂、修祖陵、修族谱,是为了总结过去,启迪当今,教育未来。宜粗不宜细,应该在敦亲睦族中,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实是求是。建议成立历史文化研究会,认真对待史实,可以从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的家谱文库中查阅文革前资料,多研究,多交流,取得一致后再续谱修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