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烈祝贺江西洪氏宗祠落成,宗祠气势非凡,值得为洪氏点赞

 洪氏文化 2023-09-13

全国各地洪氏宗祠一般悬挂“敦煌世家”的匾额,《郡望百家姓》云:洪氏望出敦煌郡(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姓氏考略》云:望出宣城、豫章郡(今南昌、九江一带),有联曰:鄱阳三瑞成连理,豫章四英振家声。三瑞,出自洪皓,南宋鄱阳人,政和进士,建炎年间受命出使金国被扣十五年始终不屈,初官宁海主簿时,功德卓著致县中荷花、桃、竹皆成连理;而四英出自洪师民,北宋南昌人,其四子明、刍、炎、羽皆以才华著称,人称“四英”。

公元2018年2月12日,农历丁酉年腊月二十七日在江西省武宁县一个叫做杨家岭的村子,一座雄伟壮观的祠堂典礼落成,然而这个祠堂却不是杨氏祠堂,而是洪氏祠堂。历史有时就遗落在古老的地名和传说中,行政区划称之为杨家岭的这个村庄在当地民间叫做洪家源,多为洪姓居民。

江西省武宁县泉口乡洪家源是洪氏一支,位于江西武宁和湖北阳新交界线上,316国道是洪家源外出的主要交通线。杨岭村也许是因为村部座落在一个叫杨岭的屋场而被命名。虽然名曰杨岭,另也叫杨坪、杨家湾,但是却没有一个姓杨的人在此居住。为什么地名与杨字有关却没有姓杨的居民呢?这个当地宗亲说有一个传说。

    洪家源洪氏是宋朝名满天下的“一门父子四相”洪皓长子洪适后人。洪适的儿子洪修署理兴国(今湖北阳新)州军事,赠光禄大夫;洪修的儿子洪伯公随父亲在兴国做官,钟爱归化里(阳新县洋港镇),于南宋嘉定年间顺从父志,迁归化里定居。此后百年间洪伯的儿子洪方仑、孙子洪源礼、曾孙洪仲恭都生活在归化里。公元1294年洪仲恭二十岁的儿子洪兴甫迁居到离祖居地洪仑七、八公里的江西武宁洪家源。

    关于洪姓源流有十一种之多,世易时移,很多历史无法一一考证。据《洪氏宗谱》介绍,洪氏始祖系共工氏,是炎帝后裔,后人奉为水神。约至东汉,后裔避仇迁居敦煌,改为洪姓。洪氏一始祖名“普”,生于143年2月1日。洪氏宗谱创修谱序称“洪氏之先系出姬姓卫大夫弘演之后,唐时避高宗子讳,始易洪以为姓。”图为洪家源洪氏族长在落成典礼上致辞。

    春秋迭易,岁月轮回。八十多年前,这里的洪氏(上洪下洪)都共一个祠堂祭祀祖宗。可惜老祠堂一九二九年大革命时期被国民党“还乡团”一把火烧掉了,近百年来洪家源都处于没有祠堂祭祖的境况。近年来国家重视修史,地方积极编志,民间兴起了续谱、修祠的热潮,2016年本地上洪集资筹建了上洪祠堂,丙申年下洪也在族长洪科华及一帮热心族务的族贤带领下,族人共同努力历时两年建起了这座气势恢宏的祠堂。

    洪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2位,鼎盛于我国福建、广东、台湾、江西、湖北。兴建祠堂一切大小事务皆由族人完成,联络宗亲、制定方案、筹措资金、督促建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祠堂建设中贡献较大多的族人被请上台接受表彰。

    宗祠落成典礼现在也与时俱进,颇有文化氛围,除了常规的鼓乐队,扮演伟人的特型演员也被请到现场,果然现场嘉宾纷纷把握机会与演员合影留念。

    “大爷,您老这大年纪也来啦”“要来的要来的,今天是洪氏家族的大喜日子,洪家宗祠做得好哇,今天场面真是盛大,相信洪家一定会家族兴旺,相信洪家的子孙一定会大富大贵。”一位腿脚有些不太灵便的老人在孙子的陪同下前来参加典礼,看到宗祠如此壮观他由衷地赞叹。

    同根同祖,共济共荣,宗祠重建胜利竣工,不仅是洪家源族宗欢庆的一大喜事,也是整个洪氏家族的大事,预示着宗族的兴旺发达,寄托着族人的精神信仰,敲锣打鼓,齐来庆贺。

    洪氏一脉,源远流长,天下洪姓,乃是一家,很多宗亲送来牌匾庆贺。新时代新宗祠,洪氏宗祠凤凰涅槃,火烧后重新再建,定会成为团结族人,启发后人、开拓未来、弘扬家族文化、宣扬社会文明的好地方。

    树有根,水有源,宗祠以姓氏为线索,以宗亲为纽带,成为凝聚乡情亲情的神圣典当,洪家源洪氏宗祠落成,各支宗亲,外庄叔侄,姑娘大姐等等纷纷祝贺,他们送来的爆竹烟花摆满了祠堂前的稻田,一声号令“放”,顿时炮仗响彻山谷,轻雾祥瑞吉庆。

    天下洪氏一家亲,宗亲欢聚叙深情。大堂里是一片吉祥喜庆的“洪(红)”色,现场座无虚席,推杯换盏,你敬我往,呈现出洪氏家族繁荣昌盛,血水浓情。

    宗祠文化在人类社会曲折前进的脚步中逐渐形成,极具传统特色,广泛流传民间。以尊祖敬宗、敦亲睦族为核心的宗祠文化,反映了民族血脉相承的执着理念,透过宗祠的庄严神龛,透过宗祠的一砖一瓦,后人能看到历史风云、世事沧桑的无穷变幻,能感受到祖先辗转迁徙、繁衍生息的脉搏。

    "一门父子四相",江西洪氏宗祠再建气势非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