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河文明是怎么毁灭的?考古发现与雅利安人关系不大

 万物史话 2023-09-13 发布于北京

摩亨佐达罗的祭司王,有点像莫迪。不过莫迪属于第三等。
文/万物君
近日,莫迪想要改国名为“婆罗多”。大家都知道婆罗多族是雅利安人,而雅利安人是印度次大陆的首批移民。那么,雅利安人与印度土著是什么关系?印度河文明是雅利安人摧毁的吗?
很多年前,社科院刘欣如教授发表了《介于哈拉帕文明与吠陀时期之间的“黑暗时代”》一文,对相关遗址进行了梳理。文章很长,本文作了简化处理,希望不至于曲解原文,并能让读者对印度河文明和雅利安人的关系有所了解。

1

印度河文明是怎么毁灭的?
把印度河流域城市的毁灭归因于雅利安人入侵的第一人的是惠勒,他的证据如下:
一、摩亨佐达罗上层的几个遗址看起来好像发生了一些悲惨事件;
二、《梨俱吠陀》说因陀罗是“城市的毁灭者”。
一些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接受了惠勒的说法,他们认为这种说法能够解释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文化为何突然消失。

红点处为哈拉帕遗址和摩亨佐达罗遗址的位置
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对哈拉帕晚期历史的探索取得了突破,把哈拉帕城市毁灭的时间提得更早了。这意味着,印度河流域城市的毁灭可能不是因为雅利安人入侵。
水文学家雷克斯提出了一个假说,认为印度河流域的地震造成了长时间、频繁的河水泛滥,迫使当地的帝国把首都从摩亨佐达罗迁到哈拉帕
兰布里克则认为,不断有人居住在摩亨佐达罗,说明那里有极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其城址被暂时放弃,可能是由于几年的歉收,而非是由于发生了历时一两个世代之久的洪水泛滥。雷克斯认为城市街道地层上升是由于洪水泛滥,实际上是由于城市被遗弃时狂风吹来的沙土造成的。

摩亨佐达罗遗址
七十年代,许多新的遗址被发掘出来,放射性碳测年法使遗址的年代更精确了,人们已公认哈拉帕文明的城市时期是在公元前1900以前结束的
于是一些学者开始从更根本的社会文化变化这个角度考察印度河文明的衰落。
费尔塞尔维斯从经济上进行解释,认为印度河文明的衰落可以归因于人口向恒河平原迁移。生产工具的改进,可以使人们能够离开气候干燥的小麦产区,而去开垦湿润多产的大米产区。

波赛尔解释城市文明退步到农村文明的原因,称大批村庄的出现表明当地居民的谋生方式发生了变化。新的粮食品种被引进来补充当地主要粮食大麦和小麦,加强了印度河流域居民应付各种生态环境和气候的能力,促进了他们从实行以畜牧为主的经济改变为从事安定的农业。
1974年到1977年间,穆加尔主持了一次沿加加尔河进行的大规模挖掘。在哈拉帕文明的核心地区,这条河两岸在哈拉帕文明成熟期有174的遗址,下一个时期有50个遗址,到了哈拉帕文明期以后时期(公元前第二千纪末到第一千纪初)遗址就剩下10个了,而且最晚的遗址都在河床上。说明河流干涸了。
这一发现表明,环境变化引起了文化上的调整和人口的移动。

2

拉尔在他的象城考古报告中把第二时期(约公元前1200年)土层的灰色彩陶定为“雅利安人”的遗物。这些遗物包括大米、铁以及牛、猪、绵阳、马等家畜的骨头。马来自西方,马出现在象城证明雅利安人出现在这个地区。
象城与《摩诃婆罗多》中般度族的都城名称不谋而合,且遗物的土层与关于此城兴衰的文字记述在年代上一致,拉尔受到启发,有步骤的考察了传说中的三十多个地方(主要在恒河平原),在几乎每一处的较下土层中都发现了灰色彩陶。

“雅利安人”的另一处遗址位于次大陆的西北部边境。达尼在铁木耳城发掘报告中称其为“犍陀罗墓穴文化”。达尼的报告证实,从事农业的居民在那里生活了一千多年(公元前1400年到500年)。这些居民使用红色的或灰色的陶器。他们蓄养牛马并掌握炼铜技术。达尼认为,在文化上,他们与印度河文明无关,而与西亚和欧洲有联系。

犍陀罗在次大陆的西北
达尼把犍陀罗墓穴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他们在文化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是人口迁徙的证据。
帕尔波拉把经过犍陀罗平原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分为三个语言集团:
早期雅利安人、早期南雅利安人和早期北雅利安人。
早期雅利安人被认为属于伊朗灰色彩陶文化。说早期雅利安语者分布的地区从希萨延伸到印度。
关于早期南雅利安人,帕尔波拉把他们与早期犍陀罗墓穴文化联系起来。
早期北雅利安人被认为属于哈特墓穴文化。“晚期犍陀罗墓穴、青铜匕首以及在整个西北部出土的类似遗物”表明,早期北雅利安人中的一支即早期吠陀时期雅利安人曾出现在印度。
不管帕尔波拉的考证是否正确,他关于雅利安人分批迁徙的想法颇有意义。这意味着,说同一种语言的人,甚至是同一族的人,在不同时期经过不同的路线迁徙到南亚并扩散到不同地区。
问题是,如果“犍陀罗墓穴文化”是“雅利安人”的文化,那么它与拉尔所确认的属于“雅利安”文化的灰色彩陶文化是什么关系?
特里帕蒂认为,二者并无相似之处。
也许,这些“雅利安人”或早或晚进入南亚,在各自的环境中创造了不同的文化。

3

在象城(德里东北90公里处)和其他灰色彩陶遗址进行挖掘的时候,拉尔曾有意识地寻求灰色彩陶与哈拉帕遗物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既然灰色彩陶代表雅利安文化,那么它与哈拉帕陶器是否重叠,至少可以说明这两种人是否有过接触。
他在象城和其他许多遗址没能发现灰色彩陶层之下有哈拉帕陶器。但他在鲁帕尔的一个遗址中发现了灰色彩陶和哈拉帕陶器并存,只是二者之间被赭色彩陶分割开来。
随着哈拉帕文化以后或晚期陶器发现得越来越多,不少学者认为,赭色彩陶属于晚期哈拉帕文化。
印度河文明的城市的消失,意味着一种分布在广大地区的文化失去了凝聚力。城市文化以后时期的文化变得多样化,这一时期的陶器分为四大类:
H墓地陶器(旁遮普)、赭色彩陶(印度河-恒河分水界)、朱卡尔陶器(信德)和洛塔尔陶器(古吉拉特)。
随后,萨拉杰班对灰色彩陶进行了推测,他指出,灰色彩陶包含两大传统:
一是阿特兰杰克拉灰色彩陶起源于与哈拉帕文化同时存在并比哈拉帕文化存在更久的锡斯瓦尔(新德里附近)文化;
二是安布克里灰色彩陶起源于哈拉帕陶器。
这是否意味着,灰色彩陶文化并非“雅利安”文化?
考虑到象城与《摩诃婆罗多》中般度族的关系,也许灰色彩陶文化是被统治的当地土著文化,至于统治阶级,自然是雅利安人了。

4

做个小结:
一、印度河流域文明,亦称印度河文明或哈拉帕文明,是印度次大陆已知的最早的城市文明。公元前2600年达到鼎盛,公元前1900年衰退。
二、印度河文明包括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个大城市以及100多个较小的城镇和村庄。由其规模可推测是两个大邦的政治中心,但也可能是哈拉帕继摩亨佐达罗之后成为京城所在地。
三,哈拉帕城市的毁灭,可能与印度河流域干涸有关,人们不得已离开城市。摩亨佐达罗的毁灭可能与洪水有关,摩亨佐达罗不止一次受到大洪水的破坏。
四、当城市毁灭后,其文化就会失去了凝聚力,从而无法抵御外族入侵。
五、雅利安人进入次大陆的时间比较晚,大概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此时,印度河文明早已衰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