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天坛游记|柴胡

 运河儿女 2023-09-13 发布于江苏

天坛,原名“天地坛”,位于北京永定门大街东侧,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占地面积205公顷,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为“天坛”。

天坛由两重坛墙环护,分为内、外两坛。内坛由圜丘坛、祈年殿、斋宫三组古建筑群组成。圜丘坛位于南部,祈谷坛位于北部,斋宫位于西部,一条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丹陛桥连缀圜丘坛和祈谷坛。内坛四周设有东天门、北天门、西天门、广利门、昭亨门、泰元门。

圜丘,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是皇帝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又称祭天坛,明清两朝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654次祭天大典。圜丘坛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4.66公顷,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设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栏杆。栏杆的数字均为九或九的倍数,即上层72根、中层108根、下层180根。同时,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数。如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第二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九五"之尊的含义。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造祭坛呢?原因一是:据神话传说,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与至大。二、在我国古代把单数(奇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偶数)视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这是最吉祥的数字。除了封建迷信的因素外,而这种设计规制,反映了当时工匠们高超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才能,实在令人叹服。

圜丘坛两道坛墙的四面各有石棂星门三座,共24座,气势恢宏,分外壮观。特别是南面的三座棂星门,中间的门为神门,是供皇天上帝走的;左边的门为御门,是供皇帝走的;右边的门为王门,是王公大臣走的门。由于等级不同,所以三个门面的尺寸也不同:中间的门尺寸大,宽400厘米,左侧的门宽256厘米,右侧的门最小,宽245厘米,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

祈年殿。祈年殿是天坛祭祀稻谷之神的场所,又称祈谷殿。这里建有丹陛、神坛和冥品台。占地面积5900多平方米,四周围着方形墙,周长659.1米,东、南、西、北四面各有一座券门。祈谷殿分三层,高约4米,与圜丘坛形状相同,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长廊,附属建筑有内外壝墙、具服台、丹陛桥,内坛墙上东南西北各设天门,西外坛墙设祈谷坛门,内坛东部有七星石。地理位置皇穹宇北面过了成贞门即是祈谷坛。成贞门北面有一条宽大高直的路直达祈谷坛,路是用城砖及条石砌的,高出地面3米多,被称为神路,也叫丹陛桥。神路的中部向东有凸出的一长方形台,叫具服台,三面有雕石栏杆,是皇帝祭祀时漱洗更衣的地方。每年在祈年殿举行祈谷礼时,先在此台上支搭圆形幄帐,称为“幄次”,通称“小金殿”,是个活动的房屋。皇帝由斋宫到祈年殿行礼,先到这“小金殿”中更换礼服。明朝皇帝到这里时,还要脱掉鞋再到祈年殿上行礼。这表示洁净,不将微尘带到神坛上。脱鞋以后,所经过的神路(即丹陛桥)便是铺满棕毯的走道了。

斋宫,是皇帝祭天前沐浴斋戒的地方,占地约四万平方米,双重围墙,正殿红墙绿瓦,顶部用蓝色琉璃瓦覆盖,表示在天之前不敢称尊。正殿是一座无梁柱砖结构拱券建筑,故又称“无梁殿”,是皇帝的临时办公室,现在作为小型博物馆向游人开放。正殿后面还有5间大殿,是皇帝斋戒时的寝宫。

斋宫实际上就是一座小皇宫,有“小紫禁城”之称,除祭祀时斋戒的寝宫外,还有茶果局、膳房、什物房、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礼仪、居住、服务、警卫专用的辅助建筑。明清两代帝王,按照典制规定,每到祭天的前3天,都必须先到帝宫内独宿3昼夜,不吃荤腥葱蒜,不饮酒,不娱乐,不理刑名,不吊祭,不近妇女,多洗澡,名为“斋戒”。帝王的寝宫,理应铺黄色琉璃瓦,但斋宫铺的却是蓝色琉璃瓦,而且采用坐西朝东的布局。这是因为封建帝王都自命为“奉天承运的天子”,是皇天上帝的儿子。然而要当虔诚祭天的孝子,就不得在“父亲”面前称皇帝,也不得住黄瓦正殿。这就是斋宫坐西向东,不盖黄瓦的来由。

东北角的钟楼内,高悬着明成祖朱棣在位时制造的一口大钟,叫太和钟。皇帝祭天时,从斋宫起驾,开始鸣钟,到皇帝登上圜丘坛,钟声即止。祭祀典礼结束时钟声再起。

回音壁。天坛建筑的声学现象具有绝无仅有的奥妙,游客到了天坛,都要和同伴到回音壁前试一试。其实,在圜丘坛有3处声学现象,而不止回音壁一处。

回音壁是皇穹宇的砖质围墙,人们站在墙边任意两点,贴着墙说话,出现如同打电话一样的效果。

“三音石”。皇穹宇殿前甬道北面的三块石板分别是“一音石”(称为“天石”)、“二音石”(称为“地石”)、“三音石”(称为“人石”)。在大殿门打开的状态下,站在第三块“人石”上说话,即使声音很小,回声也很大,称之为“人间私语,天闻如雷”,意思是即使小声说话,“昊天上帝”也能听见。

那天,我站在天坛天心石上。天心石,就是圜丘台的中心石,直径80厘米,寓意太极,站在上面说话,声音效果如同使用扩大器一般瓮声瓮气,响亮浑厚,有立体声的感觉,十分神奇。因为回声是从四面传来,声波震动较大,所以听起来既洪亮悦耳,又连续不断。古时就把这种声学现象说成是“上天垂象”,指天下万民对于朝廷的无限归心与一致响应,同时赋予天心石“亿兆景从石”的美名,有亿万民众紧相随的意思。

北京天坛这些声学现象,几百年来一直是个谜,不仅成为游客的重要打卡点,而且也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图/文:柴胡


最近精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