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荷医典

 郭老二休闲馆 2023-09-13
定义
靶向药是指以肿瘤的标志性分子为靶点,通过阻断该靶点,干预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转移、诱导细胞凋亡等,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有些靶向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等,但这类药物不在本文介绍的范围内。
相对于化疗而言,靶向药物能更有针对性地杀死癌细胞,对于正常细胞的损伤较小。鉴于此,与化疗药相比,靶向治疗具有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优势。
靶向药物治疗的前提是患者靶标分子阳性表达,因此,靶向药物使用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根据结果个体化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1-4]
分类
靶向药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单克隆抗体类、小分子化合物类和其他,按给药途径可分为口服给药、静脉给药、局部给药。
按化学结构分类
单克隆抗体类是以生物大分子为靶点设计制备出来的多肽药物,如B细胞表面CD20分子等,常以“单抗”作为药名的结尾;小分子化合物则以生物小分子为靶点,如酪氨酸激酶ATP位点等,常以“替尼”结尾。
单克隆抗体类
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以下三类:
作用于细胞膜分化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阿仑珠单抗、替伊莫单抗托西莫单抗等。
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尼妥珠单抗等。
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等。
小分子化合物类
根据靶点多少分为以下两类:
单靶点的抗肿瘤小分子化合物: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罗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
多靶点抗肿瘤的小分子化合物: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克唑替尼、阿昔替尼等。
其他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维A酸、亚砷酸等[1]
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
具有药物作用持久、平缓、用药方便和毒性低的特点,患者一般无需住院治疗,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复查即可。
常见的药物有吉非替尼、奥希替尼、阿法替尼等。
静脉给药
静脉给药多为一次性或短时间内几次用药,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输注,患者一般需要住院治疗。
常见的药物有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等。
局部给药
如胸腔内灌注抗血管生成类药物、脑内局部靶向给药。
常见的药物有贝伐珠单抗等。
适用情况
靶向药物常用于肺癌、恶性淋巴瘤黑色素瘤、乳腺癌、胃癌和肾癌等癌症的治疗,具体情况如下。
肺癌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吉非替尼、阿法替尼、奥希替尼等。
ALK抑制剂:克唑替尼、阿来替尼、色瑞替尼等。
ROS1抑制剂:克唑替尼等。
恶性淋巴瘤
抗CK20单抗:利妥昔单抗、托西莫单抗等。
黑色素瘤
维罗非尼、达拉非尼、曲美替尼和比美替尼等。
乳腺癌
HER2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DM-1等。
其他:拉帕替尼、吡咯替尼哌柏西利等。
胃癌
HER2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等。
高度选择VEGFR-2抑制剂:阿帕替尼等。
肾癌
舒尼替尼、培唑帕尼、阿昔替尼、索拉非尼、依维莫司等[1-2,5-11]
药理作用
靶向药物以肿瘤分子病理过程的关键调控分子为靶点,不同药物的靶点存在差异,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常见靶向药的药理作用。
单克隆抗体类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进行设计的药物,肿瘤细胞表面有一些特异的肿瘤抗原,如CD20、CD52等可作为单抗攻击的靶点,单抗类药物在体内选择性地对表达某种基因蛋白的癌细胞起着杀灭作用。
利妥昔单抗:针对B细胞分化抗原(CD20)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与CD20特异性结合导致B细胞溶解,从而抑制B细胞增殖,诱导成熟B细胞凋亡。
阿仑珠单抗:一种靶向CD52抗原的人源化、非结合型抗体,与带CD52的靶细胞结合后,通过宿主效应的补体依赖性细胞溶解、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和细胞凋亡等机制导致细胞死亡。
小分子化合物类
通过抑制肿瘤内部各种激酶的产生来达到精确杀灭肿瘤的作用,其分子量较小。
伊马替尼:与ABL酪氨酸激酶ATP位点结合,抑制激酶活性,阻止BCR-ABL阳性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吉非替尼:与受体细胞内激酶结构域结合,竞争酶的底物ATP,阻断EGFR的激酶活性及其下游信号通路。
索拉非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2、3阻断药,亦可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Raf、FLT3和c-KIT介导的信号转导,直接抑制肿瘤生长,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
其他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阻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给,从而达到抑制肿瘤增殖或转移的目的。
维A酸:作用于RARα结构域,重新启动髓系细胞的分化基因调控网络,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继而凋亡[1]
应用原则
靶向药物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有的靶向药物都有特定的适用患者。鉴于此,服用靶向药物之前,需要经过基因检测,确定患者的基因突变状态,阳性者可应用针对该靶点的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应用不当可能导致病情进展,所以靶向药物需要在肿瘤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和应用。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须遵循药品说明书,不能随意超适应证使用[6]
药物联用
药物联用对抗耐药性:分子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联合或者将不同的靶向治疗药物联合,可以提高疗效。
单独用药还是联合用药,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是否有明确证据证明联合用药优于单药;患者是否可以耐受联合用药治疗。
药物联合应用需要在肿瘤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行应用[5]
价格
不同靶向药物的价格差距较大,与治疗方案、是否纳入医保、原研药和仿制药等原因有关,靶向药在进入医保前价格较高,纳入医保后会有大幅下降。
靶向药的价格在数百元至数万元之间,具体价格请咨询当地医疗机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