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肿瘤靶向治疗到底咋回事?有人把它比作是......很形象!

 我ai爽歪歪 2016-04-29

文/潘战和 @肿瘤专科医生

说到这个利妥昔单抗,它属于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一种,从广义的分类上也可以归到肿瘤生物治疗中来。肿瘤生物治疗除了前面说到的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还包括这个分子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现在可是非常热门的,也是肿瘤研究的前沿领域,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并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最重要方向。细胞毒性药物(化疗药)虽然可以有效杀灭癌细胞,但针对性不强,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会损伤正常细胞而导致一系列毒性反应,而分子靶向治疗则可以相对选择性地作用于与癌细胞有关的靶点,因此毒性反应较少。

简单地说,所谓分子靶向治疗就是指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治疗,即使是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只要存在相应的靶点,都可能会有效。现在很多肿瘤都有了靶向治疗的药物,大家耳熟能详的靶向治疗药物如利妥昔单抗(美罗华)、西妥昔单抗(爱必妥)、贝伐单抗(安维汀)等属于大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还有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罗凯)、埃克替尼(凯美纳)、伊马替尼(格列卫)等,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多吉美)、舒尼替尼(索坦)、范得他尼等等,现在每年还不断有新的分子靶向药物涌现。

如果将分子靶向药物简单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抗新生血管生成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及其他靶向药物。

先说单克隆抗体。目前已经有多个抗体类靶向药物正式批准进入临床应用,比如利妥昔单抗是一种针对CD20抗原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能特异的与跨膜抗原CD20结合,被批准用于表达CD20阳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又比如,曲妥珠单抗是一种抗c-erbB2(Her-2)的重组DNA衍生的人源化IgG型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作用于人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胞外区,批准用于HER-2过表达的早期和晚期乳腺癌以及晚期胃癌等。再比如,西妥昔单抗是一种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适用于结直肠癌、肺癌、头颈部鳞癌等。

接着说说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靶向药。肿瘤的生长与浸润转移离不开血供,因而与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针对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已经有了较大进展。抗生管生成的靶向药物主要包括一些小分子药物如恩度、沙利度胺以及抗VEGF受体的大分子单抗如贝伐单抗。国产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恩度是一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其对肿瘤细胞及非内皮细胞的增殖无影响,而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阻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给,达到抑制肿瘤增殖或转移目的,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恩度联合NP方案用于III/IV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还显示其对胃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可能有效。又比如,贝伐单抗是第一个重组人源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作用于VEGF,阻断VEGF与受体结合,被批准用于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等。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一般较少单用,多数与化疗联合使用。另外,一些多靶点小分子激酶类药物也具有抗新生血管的作用,一般将其归为“小分子靶向药物”中进行讨论。

最后来说小分子靶向药物及其他靶向药物。这类药的开发研究目前非常热,已经有很多小分子靶向药物正式批准用于肿瘤治疗。比如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等批准用于特定的非小细胞肺癌等,针对Bcr-Abl融合蛋白和c-Kit激酶的抑制剂伊马替尼批准用于ph+的慢性髓性白血病以及CD117阳性的胃肠间质瘤。多靶点Raf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范得他尼等,被批准用于原发性肝癌、肾癌、甲状腺癌等多种肿瘤。其他靶向药物还有诸如泛素蛋白酶体抑制药硼替佐米(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Romidepsin、西达本胺(用于复发及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等)、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等等。

有人把靶向治疗药物比作是“生物导弹”,因为它有较明确的靶标,目标明确,可以定向打击,较少伤及无辜,因此打击的效果好,副作用也较少。细胞毒性药物(也就是化疗药)虽然也可以有效杀灭癌细胞,但针对性不强,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会损伤到正常的细胞而导致一系列的毒性反应。但所谓的副作用少也只是相对的,正如刚才这个病人用到的利妥昔单抗,出现了明显的输注反应,如不及时处理也同样可能危及生命。靶向药物的副作用与化疗药的副作用的表形方式和特点不尽相同,仍然需给予重度重视,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所谓的“靶向”,只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

“谢谢潘老师,今天收获太大了,潘老师,你休息一下吧,我去观察刚才那个病人,有什么情况我向您汇报。”作为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临床医生,勤快肯干、谦虚好学、踏实认真、胆大心细,是最基本的素养,小陈医生这些都具备了,是一块学医的好料。

作者简介:@肿瘤专科医生 潘战和,三甲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知名肿瘤科普作者,健康频道专栏作者,拥有200多万粉丝的微博大V。长期从事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工作,热心并致力于肿瘤科普宣教,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原创肿瘤科普文章,图片来源网络,今日头条首发,未经允许请勿擅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zlzkyspzh@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