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文辉、刘湘叔侄争雄,事先约法一章,打仗可以,却不能互下死手

 liuhuirong 2023-09-13

刘文辉 图片来自网络

1917年夏,刚从保定军官学校二期炮科毕业的刘文辉来到成都,见到了自己的堂侄,当时担任川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的刘湘。这一年,刘文辉22岁,而他的堂侄刘湘29岁。

要论亲族关系,刘文辉和刘湘还真不远,刘湘的祖父刘公敬是刘文辉的亲伯父,按照这个辈分,刘湘还真的是刘文辉的嫡亲堂侄。

虽然年纪和地位有差,但是辈分在那里摆着,刘湘也只得乖乖叫刘文辉一声“幺叔”。

在刘湘的帮助下,刘文辉顺利进入了川军陈洪范的第八师,担任上尉参谋。

自1917年到1922年,短短五年时间,刘文辉就由一名小参谋晋升为第八师的旅长,这其中固然有这刘文辉个人的努力在内,但也和刘湘的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侄子对叔叔大力扶植,叔叔对侄子忠顺不逆,在四川军界中,刘氏叔侄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段佳话。

对于刘文辉仅是担任第八师的一位普通旅长,刘湘并不满意,熟谙川军实情的他知道,川军中那些多如牛毛的旅其实就是草台旅,要想使刘文辉在日后对自己有真正的帮助,必须要担任混成旅旅长。

在民国时期,混成旅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编制,它是袁世凯的发明。

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地的中小型冲突不断,派去一个师,则显得人多,可要是仅派一个普通的旅,又显得作战能力不足,因此,袁世凯就在普通步兵旅的基础上加上了炮兵、骑兵、辎重兵等兵种,和步兵混编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混成旅。

从实质上说,混成旅就是一个小型的作战师,人数可多可少,少时可为3000,多时可有过万。而且最重要的是,混成旅是一种作战编制,它并不需要完全服从于师的指挥,在作战时具有一定的军事独立权。

在民国时期,很多军阀都是从担任混成旅旅长开始起步的。像民国时期西北军的创始人冯玉祥,就是从担任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后开始走上了独树一帜的道路。

刘湘 图片来自网络

经过了一系列的运作,刘文辉和刘湘叔侄终于如愿以偿,刘文辉出任川军第一混成旅旅长。

在刘湘看来,这是刘文辉摆脱陈洪范控制的第一步;在刘文辉看来,这是自己独立门户的第一步。总之,叔侄二人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有了一旅兵权,还需要有一块能够养兵的地盘。于是,仍然是在刘湘的帮助下,刘文辉率第一混成旅移防宜宾,总揽宜宾军政财大权,开始了其势力飞速发展的时期。

就在刘文辉驻防宜宾的时期,他的五哥刘文彩也来到了宜宾,并对他说了一句令其一生都不能忘怀的话:“你未必不能当四川督军!”

如果说,刘文辉是在何时起了要和刘湘争夺四川王的野心,应该就在此时。

刘文彩可不仅仅是嘴上说说,而是真的看好自己的六弟刘文辉。

可要想实现自己的野心,自己仅有的一旅之众是远远不够的。

可养兵是需要花钱的,钱从哪里来呢?那位一心想要帮助自己六弟登上四川督军宝座的刘文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要是能挣钱的事情,刘文彩就去做,可谓是不遗余力地为刘文辉敛财,敛来的钱财大多数都用在了给刘文辉养兵身上。

一面是自己的堂侄在军界、政坛给自己提供支持,另一面是自己的五哥在给自己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刘文辉手握大把资源,出人头地是早晚的事情。

但刘文辉在此时还很清醒,他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此时已经担任四川省省长和川军总司令的刘湘给的,没有刘湘,也就没有今天的自己,因此,在刘湘和熊克武争夺四川的大战中,刘文辉坚定的站在了刘湘一边,虽然没有亲赴前线,但却承担了保卫刘湘根据地重庆的重任。

可惜,此次刘湘和熊克武的战争以刘湘失败而结束。

但对于刘文辉来说,刘湘的失败并不意味着自己的失败,他突然发现,自己这块保定军校毕业的牌子在四川好用,当他以重庆卫戍司令和保定军校校友的双重身份与同样出身保定军校的邓锡侯谈判的时候,竟然获得了邓锡侯的极大重视,之前担心会受到的打压竟然没有出现,自己的这个混成旅不仅没有被收编,反而获得了防守重庆有功的褒扬,仍然把宜宾作为第一混成旅的驻地。

客观地说,刘文辉在这件事上有两个没想到:

其一、自己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堂侄竟然会失败。

其二、一块保定军校的牌子,一个校友的关系就能保住自己的军权,还能继续占有一块地盘。

刘文辉终于认识到了四川军队间的人际关系的无定性和复杂性,联合、倒戈都各有套路。昨日的敌人今天就会是盟友,今日的盟友明天可能就是敌人,在如此多变复杂的川中形势下,仅仅依靠一个人是不行的。

图片来自网络

从此之后,刘文辉终于开了窍,开始加入到四川的军阀混战中,而且左右逢源,从不吃亏,自己的势力也再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1923年,刘文辉坐上了川军第9师师长的宝座,在四川的军阀中也算得上是一号人物了,这一年,他不过才28岁。相对于自己的堂侄刘湘29岁才当旅长,自己的进步还要超过他。

1923年3月,邓锡侯和镇守成都的刘成勋开战,刘文辉出兵支持刘成勋。可是,当邓锡侯出奇兵围攻成都时,成都却是空城一座。此时刘文辉正好率部赶到,就在大家认为这两位保定军校同学要大战一场的时候,刘文辉的表现却令大家大跌眼镜。他不仅没有攻击邓锡侯,反而做起了和事佬。

对于邓锡侯来说,自己这位学弟(邓锡侯是保定一期)是来帮着自己打刘成勋的;而对于刘成勋来说,刘文辉是来给自己助战的。就在双方都对刘文辉感激不尽的时候,刘文辉下手却毫不客气,派兵进入成都兵工厂,一连拉走了能够武装5个团的装备,可谓是大发其财。等到邓锡侯和刘成勋都发觉吃了大亏之时,又能把刘文辉怎么样呢?

1923年12月,刘湘再次组织人马反击熊克武,已经羽翼丰满的刘文辉仍然选择站在刘湘一边。

刘文辉经过了近2年多的历练,对川中的这些军阀混战的套路已经摸得一清二楚,他才不会傻到把自己精心武装起来的队伍用于内战呢。因此,仍然像1922年那次一样,刘文辉再次担任了刘湘的后方防守任务,并倾尽宜宾的财力来支持刘湘。

1924年初,刘湘大胜熊克武,占领了成都。为了回报刘文辉两次相助之情,刘湘把收编熊克武残部和占领原属于熊克武地盘的这个美差交给了自己的“幺叔”。刘文辉借此机会大肆扩军,到了1925年,刘文辉虽然仅是一名师长,但是部下已经有了4师之众了。

1925年初,一心想要成为“四川王”的刘湘准备发起统一四川的战事。可却遭到了川东军阀杨森的强烈反对。在杨森看来,刘湘明着想要统一四川,其实就是想要做“四川王”。如果四川不统一,那大家都是军阀,平起平坐。可要是大家响应刘湘的号召进行统一四川的战争,一旦胜利,那刘湘就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四川王”,而他们这些人就会成为刘湘的部下,这是典型的别人抬轿子,刘湘享清福的套路。因此,杨森起兵反对。

作为刘湘的最亲近之人,防地又离杨森的驻地最近,刘文辉成为了杨森第一个攻击的对象。此时刘文辉所部虽然有近4个师的兵力,但仍不是杨森的对手。好在刘湘此时没有坐视自己的“幺叔”挨揍,联合了邓锡侯等人击败了杨森,并逼迫杨森离开了四川。作为第一个受害者和自己忠实的部下,刘文辉随后就受到了刘湘的补偿,把原杨森部驻扎的川东防区交给了刘文辉,并扶持刘文辉坐上了四川军务帮办的宝座。

到了此时,刘湘担任四川善后督办,刘文辉担任四川军务帮办,整个四川大地大邑刘氏就占据了一半,可谓是显赫一时。

邓锡侯 图片来自网络

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昌,为了拉拢川军,蒋介石任命刘湘为21军军长,刘文辉为24军军长。1928年,又任命刘文辉为四川省主席。此时的刘文辉可谓是春风得意,下辖7个师12万人马,而且占据了四川最为富饶的的70余个县,兵源、粮援、财源无缺,俨然是刘湘之下的第一人。这一年,刘文辉才不过33岁。

可随着刘文辉的兴起,他和刘湘逐渐产生了矛盾。

矛盾的焦点并不在于权力之争,而是二人对四川的前途和发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冲突。

刘湘认为,现在四川已经基本统一,当先最要紧的事情是要保境安民,不参与四川之外的战事,这也是出身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一大批将领们的共同心声。

刘文辉认为,川外群雄混战,正是我辈军人一展身手的机会。俗话说得好,蜀人不出川就是一条虫,出川就是一条龙。如果不利用川外群雄混战,纷纷拉拢川军的机会出川去建功立业,待到中原地区大局已定,蒋介石又岂会容忍川军立于法外之地?到那时,川军如果不听南京政府招呼,那随之而来的就是进剿;如果听南京政府的,那像自己这些军阀的权力就会被剥夺,到那时,可就悔之晚矣。

按照刘文辉的话说,叔侄二人,一人守住四川的根据地,另一人率兵出川参与争雄,胜则乘势出川,败则回川固守,如此则可进可退,川军始终处于一种超然的地位。

但刘湘是不想出川的,也不想让刘文辉出川,在他看来,统一四川,做一个逍遥的“四川王”是最理想的。

刘湘和刘文辉二人相比,刘湘保守,刘文辉激进;刘湘军内依靠的是速成系,刘文辉军内依靠的是保定系;刘湘拥蒋,刘文辉反蒋;刘湘想要投靠的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刘文辉想要投靠的是武汉国民政府汪精卫,针尖对麦芒,这简直是根本不可能调和的一对矛盾。

自1931年起,刘文辉和刘湘叔侄二人一改过去那种亲密无间,协力抗敌的良好关系,在暗中开始互相不择手段的打击对方,分化、瓦解、收买、暗杀,种种手段层出不穷。而一心想要希望自己的六弟登上四川督军宝座的刘文彩也在这其中大出其力。他曾经派了一名叫胡文鹏的刺客去暗杀刘湘。可这位刺客也是倒霉催的,在刘湘家的花园树上趴了3天也没找到下手的机会,在又累又饿又冷之下,这位倒霉的刺客从树上掉了下来。刺杀失败了。

此次刺杀事件使得叔侄二人终于撕破了脸。如果说,之前的任何分化、瓦解、收买都是为了削弱对方势力的话,那么,此次刺杀事件的性质就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以刘文辉大哥刘文渊的话来说,大邑刘氏在外可以有矛盾,可以打仗,但需要约法一章,那就是不能互下死手,大家毕竟都是刘氏一脉。

1932年10月1日,“二刘”大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在战事初期,刘文辉所部占据了一定的上风。面对危局,刘湘一面假意向刘文辉请和,一面派人策反邓锡侯。邓锡侯是保定系在川军中的领袖人物,他一投向刘湘,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军事上的问题,而是人心向背的问题。

果然,就在刘文辉恼怒邓锡侯的背叛,想要出兵消灭邓锡侯的时候,却遭到了以保定系为主的部下将领们的抵制,理由是保定系不打保定系,都不愿意出战,这就让刘文辉极为被动。而刘湘则抓住这个机会,火速向邓锡侯部增派援兵,又派同为保定一期毕业的田颂尧从川北方向向刘文辉发动进攻。

刘文彩 图片来自网络

在刘湘的各种手段的打击下,刘文辉终于招架不住了。

1933年8月,刘文辉兵退汉源。在山穷水尽之下,刘文辉只得再次请求自己的大哥刘文渊出面恳求刘湘不要赶尽杀绝,一面通电向刘湘认错,拥护他统一四川。

好在刘湘也并不是一定要灭了刘文辉,毕竟二人的感情基础还在。之所以闹成今天这个地步,还是政治理念和政治见解不同所致,并不完全是权力之争。

以刘湘的话来说:

“我幺爸腰杆不能硬,硬就要出事。我不是要搞垮他,主要是压压他的气焰。

1933年10月末,得到刘湘谅解的刘文辉回到了原驻地雅安。可此时的刘文辉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光环,所部仅余2万余人,已经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

刘文辉前半生的辉煌和失败都源于一个人和一个派系,没有刘湘,刘文辉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了川军中的第二人。但是,也是刘湘,让他在短短2年内几乎变得一无所有;没有保定系,刘湘也不可能在川军中获得大量的支持,并挟保定系自重与刘湘抗衡。但是,也正是保定系的临战反水,使得刘文辉在与刘湘争雄的关键时刻失去了军内的支持,最终败于刘湘之手,从此一蹶不振。

正可谓是:

成也刘湘,败也刘湘;成也保定系,败也保定系啊!

1939年,面对四川实力派的联合抵制,蒋介石为了稳定抗战的大后方做了让步,以在西康建省、刘文辉为省主席的条件,换取了对投靠自己的王缵绪担任四川省主席的支持,刘文辉也由此重回政治舞台。

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联合邓锡侯、潘文华通电起义,所部第24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2军合并,从此走上了光明之路。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