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知道黎锦你就out了,黎族的“骨器”你听过么?

 睫毛上的风尘 2023-09-14

图片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在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上,

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灿烂。

黎族作为海南岛的原住民,

也在几乎遗世独立的情况下,

繁育出了属于自己的浩瀚历史文明,

如同一座让人目不暇接的宝库。

图片

这其中,最有名的黎族特产,

当属“光辉艳若云”的黎锦,

它也被誉为中国纺织史的活化石。

但黎族的“化石级”文物遗产,

可不仅止于黎锦,

另一样从史前中走来的宝物,

正等待着你去领略风采。

·  骨 器  ·

是人类继木器、石器之后又一重要发明,

在史前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们是人类脱离自身桎梏,

向自然发起更深入探索的工具。

及至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到来后,

骨器便渐渐淡出了人类的视野。

但在海南,

仍有一些黎族地区,

还保留着较为古老的制骨工艺。

黎族骨器选用的多为兽骨、牛骨或牛角,

既可以作为生产、生活的工具,

又可以作为艺术、宗教用品。

骨器的制作主要分为:

洗刷去油脂、截料、

修整成型、磨制、钻孔雕刻、

装饰着色等六道工艺。

骨器的种类有骨簪、骨叉、骨梳、

骨刀、角号、骨镖等,

其中工艺最精美、艺术价值最高的,

当推“骨簪”。

图片

骨簪的花纹图案丰富多彩,风格各异,

而且不能预先画模,

需要雕刻者自行构思、创作,

然后直接雕刻成型,

对雕刻者本身的技艺水准、

审美品位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因此,骨簪是黎族妇女

最重要的装饰品之一,如今已难得一见。

而白沙润黎妇女的“人形骨簪”,

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

人形骨簪雕刻的是侧身人形头像,

通常长15-20厘米,宽1.5-2.5厘米,

厚0.7-1厘米,一般分为三段。

上段为人头顶上的帽饰,

像人佩戴的高帽,

或缠在头上高高的包头,

或盘得高高的发结。

长度占整个人头像的三分之二,

上雕花草和几何纹,

顶端打几个小孔,系上流苏。

图片

中段为人脸部分,即颈项和脸部。

头像有单人头像和双人头像,

双人头像是脖子以上分开,

两个侧面人头像,两顶高帽,

共同一个下段。

下段相当于人的躯干腿部,

占全长约四分之三,

并根据曲线的变化而分成不同的格。

每格所雕的花纹都不一样,

有各种动植物纹、水波纹、弦纹、

几何纹、圈点纹等。

图片

骨簪的雕刻技艺原本是父子相传。

雕刻好之后通常是自制自用,

供自家的妻子、女儿、媳妇使用,

有时也赠送给亲戚好友,

有时也作为商品,

用来换取生产工具、衣服、耕牛等,

可见其价值的昂贵。

过去,黎族妇女在走访亲戚、

出嫁、节假日等重大活动都插戴骨簪,

黎族小伙则将骨簪作为

送给心上人的定情物或纪念物。

图片

如今,骨簪乃至骨雕,

都在渐渐减少,

一批掌握骨雕手艺的老艺人,

也都渐渐离世,

让这项入选海南首批省级非遗的技艺,

面临着几乎后继无人的处境。

也许未来,在政府的介入与扶助下,

会有新人愿意投身骨雕事业,

继续带领它载着黎族的历史遗产

与黎族人民的智慧,

在时代洪流中继续前行。

图片
来源:和泓清水湾南国侨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