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怀金悼玉,喜新不厌旧,这才是宝玉对宝钗黛玉的态度

 漫话红楼 2023-09-14 发布于北京
张爱玲说她的人生有三大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前两大恨是她的个人感受,第三大恨应该有很多人共鸣。
         
好在作者曹先生喜欢写伏笔,而且他用比较隐晦的方式,把大致的结局写在了第五回,因此,只要愿意深入研读,便能读出人物的结局。
         
红楼读者中,争议最大的问题就是宝黛钗三者的关系,黛玉早夭是共识,金玉成婚也是共识,但黛玉如何夭的,金玉如何婚的,娶宝钗是否宝玉的意愿,却是一笔糊涂帐,因此引发了各种猜测。
         
         
         
其实,宝黛钗三人的婚恋关系,作者用隐晦的方式写在了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宝玉病体初愈,正值清明,独自步行到潇湘馆看黛玉,路遇小戏子藕官在烧纸,并哭得满面泪痕。
         
清明烧纸,无疑是祭奠了,宝玉本来就是个好奇宝宝,何况这哭成泪人的是个美丽的女孩,所以要一探究竟。
         
于是,通过芳官的讲述,我们读者和宝玉一起了解到了一种奇特的感情:虚假的一男二女的情感故事。
         
小生藕官与小旦菂官“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
         
假戏真做的事情并不稀奇,何况都是远离家人的孩子,很容易在戏中找到安慰,从而形成了亲密关系。
         
正在浓情蜜意之时,小旦菂官死了,小生藕官“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
         
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说明菂官死的时间已有点长了,至少已有几年。几年过去,依然“每节烧纸”,并且痛哭流泪,说明思念犹在。
         
但是,一个戏班里,小旦死了,自然会有新的小旦顶上去,这就是蕊官,于是藕官又和蕊官像夫妻一样“你恩我爱”。
         
藕官的做法,很容易引人疑猜:都已经有了新人了,还去思念旧人,这样好吗?
         
于是藕官说出了一番大道理:
         
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娶新不忘旧,爱人死了,该新娶就得娶,只要“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一边和新欢恩爱,一边思念旧爱,这才是正理。既不因旧爱而冷落新欢,又不因新欢而忘记旧爱,尤其不可取的就是为旧爱孤守一生。
         
芳官转述这番话时,说藕官“又疯又呆”,没想到宝玉很认可这个大道理:“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
         
         
这说明宝玉的心性正是如此,如果让他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他也会像藕官这样做。
         
这就是曹先生所埋下的伏笔:“假凤泣虚凰”,对于藕官等戏子而言,她们是假凤和虚凰,但是以假写真,却是曹先生的主要写作手法,这一幕,未来会真切地上演,而主角就是和藕官一样“又疯又呆”的宝玉。
         
另外,作者曹先生还在两个细节上埋下了伏笔,一是三个戏子的艺名,二是当时宝玉看到的一处景象。
         
假凤泣虚凰”,假凤是藕官,虚凰是菂官,菂就是莲子,藕与莲子属于同一个品种,代指宝玉和黛玉在私情上的共同心性。不过,莲子心苦,正如黛玉一直活在自苦中。
         
蕊官代表宝钗,蕊的意思是草木果实累累的样子,这表明宝玉和宝钗婚后不但恩爱,而且生了孩子。
         
这一点,作者在另一个细节里进行了强调。
         
在宝玉遇到藕官烧纸之前,宝玉看到“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
         
宝玉因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已到`绿叶成荫子满枝'了!”
         
宝玉虚度了年华,辜负了花,也辜负了花季少女黛玉,但他却在清醒之日看到了杏子!
         
具备旺盛生命力的宝钗,不仅活成了绿叶成荫,而且“子满枝”。
         
看到杏树,宝玉想到了刚刚定亲的邢岫烟,“再过几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几年,岫烟未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槁了”,这便应了甄士隐解《好了歌》时的句子:“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作者用回目名把“杏子阴”和“假凤泣虚凰”关联了起来。这就说明,到时候,“乌发如银,红颜似槁”的不止邢岫烟,还有宝钗!
         
宝玉对藕官有了新欢不忘旧爱的理论大为赞同,但却不赞同她烧纸祭奠的方式。
         
愚人原不知,无论神佛死人,必要分出等例,各式各例的。殊不知只一`诚心'二字为主。即值仓皇流离之日,虽连香亦无,随便有土有草,只以洁净,便可为祭,不独死者享祭,便是神鬼也来享的。你瞧瞧我那案上,只设一炉,不论日期,时常焚香。他们皆不知原故,我心里却各有所因。随便有清茶便供一钟茶,有新水就供一盏水,或有鲜花,或有鲜果,甚至荤羹腥菜,只要心诚意洁,便是佛也都可来享,所以说,只在敬不在虚名。
         
曹先生喜欢写谶语,“仓皇流离之日”便是宝玉的谶语,不拘形式只在诚心的他,在家败流离之时,依然因思念故去的林妹妹而行祭奠之事。
         
这便是“纵然是齐眉举岸,到底意难平”。
         
不得不说,藕官的这番大道理,是宝玉最正的价值观了:爱人故去,没必要孤守一生,也不应该有了新欢就忘了旧爱。
         
即使是现代社会,这番道理依然实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