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军的宣传工作有多厉害:敌师长在卧室发现“活捉其枪决”的标语-今日头条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23-09-14

▲炎陵县标语博物馆

在湘东南边陲、罗霄山脉中段西麓的酃县(现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坐落着全国首家以红军标语为陈列主题的博物馆,其中陈列着红军战士当年书写的234条标语。实际上,整个酃县现存的标语共有339条,其中仅留有署名的就多达271条,涉及湘赣第1师、红10师28团、红3军团等66个单位。

▲就地保存的标语

不过这339条标语中,有105条因客观条件限制不得不就地保护。但如果将时间追溯到刚刚解放的1950年,酃县境内发现的红军标语曾多达8473条,这还是经历了20余年白色恐怖和战争摧残的情况下保存的,红军撤离酃县前的标语有多少,可想而知。

▲红军标语

不光是酃县,在所有革命老区的城镇中,几乎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红军一到,满街鲜红,等于过年。”这满街的鲜红,实际上就是标语的海洋,因为红军从建立之初就将宣传工作视为第一项重大工作,“他们走到哪里,就会把宣传和发动工作做到哪里,就要通过标语这个最直接的形式,将他们的政治理念、革命理想传播到那里。

▲红军宣传员

为此,红军队伍还专门设立负责书写标语的宣传兵:“凡军队每一个机关均需派5个人担任宣传工作,这5个人不背枪,不打仗,不服勤务,……,两个人每人提一个石灰桶,大小笔一支,凡军队经过的地方,墙壁上统统都要写满红军标语……

▲有些标语的字迹并不工整

虽然从某些文化人的角度看,红军标语的内容并不工整,也缺乏文采,甚至还有“中国白军挨户团半岁,中国工农红军万岁,拥护红独师万万岁”之类让人忍俊不禁的超级大白话;但在当时普遍文盲的旧中国农村却是非常应景,也更加通俗易懂。

▲红军在长征途中的标语

这些标语出现在苏区每一个角落—墙面、厅堂、厨房、寝室、茅厕,甚至在木桥、树林、船板上,让来苏区围剿的敌人不由产生阵阵寒意。有位国民党军旅长就曾评价:“我很害怕'穷人不打穷人这个口号,如果我们的士兵一旦觉悟,枪口向着我们,那可不得了!

除了内容包罗万象,能够充分发动群众以外,这些宣传标语也是对敌人作战的利器。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时任国民党军新编第5师师长的公秉藩也率部出征,结果刚进入苏区地盘,竟在自己宿营的室内发现了红军标语,而且指名道姓称“活捉公秉藩枪决”,一度让公师长心有余悸。

▲公秉藩师长剧照

好在此次进攻期间,国民党军第18师师长张辉瓒立功心切,当了出头鸟,吸引了红军全部火力,抢先兵败身亡。但公师长在第二次“围剿”期间就不那么幸运了,果然如标语所言被活捉,损兵4000余人,被缴枪3000余支。好在当时俘虏的人多,公师长也就趁乱逃脱了,没有被“枪决”。

▲第二次反围剿形势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