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湿闰月说 | 秋燥来临,为何你的干燥综合征与他人不同?中医专家揭秘

 新用户8255lM86 2023-09-14 发布于广东
经过夏季的炎热酷暑,我们终于在秋天迎来了清凉干爽的天气。随着气候逐渐由热转凉,空气中的水分日益减少。人们在欣赏秋高气爽的美景时,也难以避免时令主气“燥”对身体的影响。

觉得皮肤干燥?嗓子疼痛难忍?肠胃不舒服,要去看消化科?这些成为了秋季人们在身体不适时谈论最多的话题。

今天,就让黄闰月医生带大家来了解秋季“干燥”下的隐患。

什么是“秋燥”?


秋燥是指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水分减少,导致人体容易出现口干、鼻干、皮肤干燥等症状。

中医认为,燥是无形之邪,燥易伤肺,秋季燥邪容易侵犯人体,造成肺津不足,出现一系列的干燥症状,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燥胜则干”,主要表现为:

① 皮肤干燥:出现干燥、脱屑、瘙痒等症状; 

② 口鼻干燥:出现口干、鼻干、喉咙干痒等症状;

③ 眼睛干涩:出现眼干、眼涩、异物感等症状;

④ 便秘:出现便秘等症状。

大部分人对这种常见的干燥症状具有一定的耐受力,经过一段时间的体内调节后,干燥现象也会逐渐得到缓解,因此人们不需要过于担心。

然而,如果出现长期持续的干燥症状,可能是干燥综合征的前兆,需要尽早去正规医院风湿免疫科进行检查和治疗。

秋燥≠干燥综合征

秋燥和干燥综合征虽然都有口舌、眼与皮肤干燥等表现,然而性质却是完全不同的,要认真加以鉴别。

秋燥是一种季节性的气象现象,因为秋季空气湿度发散过快,容易使人脱水,进而引发一系列相对较轻的症状,通常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得到缓解。

秋燥容易伤阴,耗损人体的津液,为防止加重秋燥症状,可以多吃萝卜、莲藕、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少吃油炸、肥腻之物。

而干燥综合征是一种长期存在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外分泌腺体(如泪腺和唾液腺)受到影响,导致泪液和唾液的分泌量显著减少,引发眼部干涩以及口腔干燥等症状,同时还可能有牙齿发黑、龋齿、关节痛、腮腺肿大等问题,使患者出现严重的多系统功能受损状况。

这种疾病可能单独发生,也可能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同时存在。

现代医学认为,干燥综合征病因尚不明确,与遗传、环境、免疫系统紊乱、性激素等多种因素有关,可在任何季节,任何年龄段发病,其主要人群是30-60岁的女性

因此,对于出现“干燥”症状的人,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是否患有“干燥综合征”。检查内容包括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缺陷,或是否同时患有其他系统性全身免疫性疾病,以明确是“秋燥”还是“干燥综合征”。

食疗方——沙参玉竹老鸭汤

01
食材准备

老鸭半只、玉竹30克、沙参30克、生姜3片、盐适量!

02
制作方法

将老鸭去毛及内脏洗净,沙参、玉竹洗净;老鸭切成块,用水浸泡去掉血水。锅中加入适量冷水,放入鸭肉,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再煮一会,撇去表面的油。把洗净的沙参、玉竹、姜片放入,再加入一点料酒,再用小火煮一个半小时,出锅前加盐调味即可。

03
功效点评

滋阴清肺、养胃生津

参考文献:
[1]陶庆文,罗静.干燥综合征患者秋季自我保健[J].中老年保健,2020(09):10-12.
[2]曹华.秋燥:关注干燥综合征[J].家庭医学,2012(10):29.
[3]郭海英.秋季“干燥”下的隐患[J].中国药店,2005(10):100-102.
END

声明|本文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如身体出现不适,可在线向专业医生问诊;如您出现急重症,请立即前往线下医院就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