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洪善:路与菏泽同蝶变

 杏坛归客 2023-09-14

小时候的老家,离城不足10里。站在村头,碧野开阔,天清气爽,可以清楚地看到,城中教堂那高耸的楼尖。常与伙伴们隔三差五就到城中玩耍、看稀罕。那时没有平坦、直直的进城路,只有一条太平车两轱辘轧的深深的土路,要走好长时间,才能到城中心的大隅首。

上中学了,家与学校十八里,有人说“说十八,有二十,二十二里也不止”,一下子多出了好几里。只因乡间小路,拐弯抹角,过沟走坡。那路晴天走过都是土,下雨步步得踏泥。这路足足走了好几年。见过不少因路不好,跌倒过的老人,遇到不少因路孬,拉庄稼的大车崴在路上。

从小天天走泥土路、坎坷凸凹。所以长大后,每到一地,都很注意那里的路,并把路记得清清楚楚,萦绕在脑海。因为路的孬好、曲直、宽窄,代表着它所在地方的风貌,和它所在地方的贫穷与富裕。去济南上学,省城的路让我眼界大开,明白了城乡的差异。那时老济南的大街小巷,宽窄皆有,老城外,路以数字的大小相排,如径5、径10,纬4、纬12,东西为径,南北为纬,泾渭分明。

毕业分配到本地区的定陶。刚出汽车站,就听到推三轮的人说,“俺这里,一条大街仨路灯,一个喇叭全城听,大街赛似跳舞厅,下雨积水坑连坑”。前两句的意思是城小,后两句是说路孬。特别是那主大街,用不规则的方石块铺成,高低不平,深一脚浅一脚,的确像跳舞。直到七十年代末,才在老街北面一中学校前,沿老城墙,开出了第一条柏油马路,人称北大街。

牡丹之乡菏泽

在县城几年,到老家菏泽工作。对老家老城的路,更为熟悉和亲切,不少街街巷巷都留过足迹。知道菏泽老城,外圆内方,似枚铜钱。外堤圆周18里,内城长宽各3里,方方正正。说原来有72条街,72口井,72个坑。老城的街,道若棋盘,十字相交。相交处叫隅首,如石碑隅首、大隅首、小隅首、铁货隅首、宋隅首,潘隅首。小城何来这么多街?原来大部是隅首与隅首之间,就算一条街,故有72之说。

至于那两个72井和坑,我倒没数过,只记得菏泽老城,水坑池塘多,除护城河外,像现在东城墙内、步行街南北、老水建处,都是水面,老南华东临、老邮电局南边、城内西南、西北大部、北顺城街西部、东头,今三角花园到汽车站路两边,大都是水面。哪儿有井,倒没注意过。

没看过县志,不清楚街道名称的延革和来历。不过印象最深的是东、西大街、双井街、考棚街、道碑街、石人街、文庙街、水洼街等。七十年代大都易名,诸如东、西大街改为东方红大街,好善街曾叫过工农兵街。随着那个激情年代的过去,又有些街道改回了老称呼,同时又保留了人们已耳闻目濡的新名称,像牡丹路、解放大街,八一街。

街道名字改了,但路却还大部分是老样子,水泥石子铺成,少有沥青路面。只因菏泽经济落后,欠发达,属山东最穷的地方。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和菏泽撤县改市,撤地区设菏泽地级市,以及后来设牡丹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及近年来新建的鲁西新区,两级政府关注民生,重视城市发展,特别是在道路上做了大量投资。在底子薄、经济困难的情况下,40年来,菏泽的路已今非昔比,恍如隔世,让这个穷乡僻壤,落后贫困的地方,交通情况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四条高速,途经菏泽;京九、新石铁路,日兰(已通至菏泽)、雄商高铁(后年全线通车)在这里两站十字交汇;牡丹机场已经营运,四条航道之一的洙水河航运码头已开始吞吐,菏泽渐成了鲁苏豫皖,陆、空、水运的立体交通重要枢纽,用四通八达形容一点不为过。

如今,在城乡逐渐一体的当下,数万人融入了城市生活,已分不清是城是乡。翻下词海、字典,更难再按定义上去区分路、街、道的区别。至于它两旁的建筑稀疏与集中,能否过车和人行,路、道、街,都具备了相同的功能,难再分出哪是道、哪是路、哪是街。原来的老城,成倍的向四面扩容辐射,道路纵横交错,路与经济同步并行,并由路的变宽、变长、变多,显着菏泽的发展和蝶变。

不过,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东方红大街,它是自小就常去老城的地方;牡丹路是曾工作时天天的必经;中华路是在路边的原二轻局,住了整整28年,烙印深深;人民路是早就常走的乡土路,且今就住在路边高层新居里,并看着它渐渐变美变靓。

水邑菏泽

东方红大街,即早年的东、西大街,老城的中心,一条古今商贾云集的商业街,它承载着菏泽人的记忆和神往。那时候年龄虽小,但也曾是这小城的常客,喝过西大街的豆腐脑,洗过东大街澡堂的大池子,看过黑衣修女教堂作礼拜,摸过郭牌坊下的石狮子,听过南华唱的大戏。60年代中期的石碑隅首,百货大楼、交电公司门市、东方红理发店、菏泽饭店各占一角。其左右店铺,一家挨一家,续延着过去的繁华。

如今东方红大街,通过改造,已焕然一新。平整的柏油路面,光亮的路沿石,没了纷乱的电线绳索,无了陈旧的招牌,成为了兴盛的步行街。特别是大街的夜市,天天红红火火。只是那路边生长多年、老态龙钟的老国槐树,仍是迎风顶雨,抵寒冒暑,熬着年月,但它却是这条老街今昔的见证者。

大街往西延伸到了老城西,与医药、制造片区近在咫尺;东仍止于被人们叫了半个世纪的三角花园。初期的三角花园,中间是塔状突起,放过时令花草。后来,被改成了高高的广告大牌,让人们议论纷纷,说是不伦不类。这次随着大街的改造,三角花园中心竖起的汉白玉雕塑,人们吐槽不断。在我看来,三角花园应该名副其实,中间何不雕朵大的牡丹花,让喷泉清流而下,既喻比着牡丹的故乡,又寓意着雨露滋润。

菏泽街头立体绿化) 

牡丹路,早年是菏泽东的一段过境公路,菏泽的南北通道,汽车站就在路边,车站周边,散落着零乱的小商铺和旅社。我的工作单位就在车站北,只几间两层小楼的乡镇企业局。清楚地记得,这条路高于两边地面近米,12米左右宽,两边水沟,杂草丛生,蚊蝇肆虐。两边除了路东食品厂、路西火柴厂低矮的厂房外,大部还是农田。牡丹路中间南北直,两端渐向东北、东南方向,如弯弓,似初月。先后几次改造,只是小打小闹。

三年前,让它进行了脱胎换骨,华美转型,今天的牡丹路,焕然一新。双向6车道的大街,两旁楼寓比比皆是,连墙接栋,有汽车总站发出的省内外班车,络绎不绝。这路进一步融入了牡丹的符号,诸如路灯,牡丹造型;公交站牌,牡丹图案;配电箱,牡丹盛开的绘画。

路伸向东北方向的古今园、百花园、曹州牡丹园的大门前。今虽在曲弯处取直,往北直接到泰山路。但老路仍在,并重新改造,改名为赏花大道,至人民路、泰山路交汇口。美中不足的是未能直入路口交叉,车只能在此转弯曲折前行。一处雕塑,截了它的延伸头。这雕塑,是“游龙腾飞”,是“花瓣怒放”,还是“'菏’字草写”,让人难以辨认,如果合三为一,那将是完美结合,寓意满满。

路伸向东南方处,也不能直接上万福河大立交,只得转向再行,可能是立交工程的需要,不得而知。也在东南曲弯处进行了取直,到南外环。两弯处取直的牡丹路,成了南北纵向的大道。尽管老牡丹路两头不能直通,但它仍是菏泽人老少皆知、来往频繁的重要大道。

中华路 

中华路,乘着县改市的东风,八十年代起,就进行了三次的改造。多年来是贯穿菏泽城东西的大动脉,路边云集了机关、金融、商业单位,是菏泽政治、经济的中心,也是最繁华、最兴盛的一条大街。

2018年,为扩充行车空间,又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升级。并忍痛割爱,将原来长了30年的雪松、石楠、法桐移去,让绿化带补充了一个快车道,改成了双向8车道。东至火车站,西延至8公里之外。对机动、非机动和人行步道,又重新绿植分隔。特别是人行步道上新植朴树,让人为之一靓。春夏秋,碧绿葱茏,冬日棕红绛紫。龙柏、红叶石楠、丁香、月季组合的绿化带,错落有致。部分路口渠化后,人车各行其道,自然有序。多少年前,这条就曾称为济南的“纬二路”,如今更胜其一筹。而更让人称道的是,路旁的天香公园,是谷雨时节,最早能先一睹国色天香芳姿的好去处。

但在路东向,正对的火车站广场,那尊牡丹花雕塑,却让人不敢恭维。人们褒贬不一,说它白天阳光下刺眼,晚间遮挡视线。去看被移去的雪松、石楠,正发芽重长新枝,不过也有的“寿终正寝”,或“萎靡不振”,让人痛心。其实大树移植不易成活,特别是雪松。硕大的石楠、法桐,也被疏枝去头,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毕竟是现代交通的需要,不得不把它们易地栽植。

 (渠化后的人民路中华路口

人民路,从土路时就常走。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修建,历经几次改造升级,如今路面也是双向8车道。老城扩展后,它成为了贯穿菏泽城区南北方向的中轴线。它南北纵向,穿过南外环立交、新石铁路立交、双河公路立交,菏宝高架,只奔国花大道,成菏泽内联外通的大动脉。它跨过流经菏泽的万福河、洙水河、赵王河、七里河之上,也是一条观景的黄金大道。来菏泽,可以在万福河上,看“菏水入淮(河)”、清流荡漾;可以赏洙水河绿柳垂帘、鱼翔浅底;可以泛舟赵王河,览尽两岸风光;可以依览七里河亲水台廊,聆听湿地百鸟欢鸣、让人惬意在荷花池旁。

可圈可点的是,依人民路的高层建筑,小区、公寓、写字楼,鳞次栉比,俨然大都市,壮观和伟岸。两侧立体绿化,分段异样,各有特色。有色树种,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三季有花、四季呈绿。每当走出小区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高杆的树状月季,花繁叶茂,丰花月季,五颜六色。春日,路边垂丝海棠的娇娆,紫叶李花的淡雅、石楠花的洒脱,樱花的秀丽,紫薇花的婀娜,让人心旷神怡。自南至北,艳彩夺目,把整个人民路点缀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人民路) 

如今的长江路,是菏泽东西方向交通主干道,其高架快速通道,已开始试运行,直通高铁站、牡丹机场。它与广州路、黄河路、西安路,形成了城市的内环。而上海路、泰山路、昆明路、珠江路,构成了城市的二环。菏泽道路的“两环、”“四横”、“六纵”,是连接东西城区的纽带,更是菏泽对外集散的重要道路。而南北走向人民路处在中间,它犹如巨人的筋骨和脊梁,长江路似强健的臂膀,正托起菏泽的美好和未来,协调着菏泽的发展、向上、腾飞和振兴。

这些年来,城市发展了,街越来越繁华了,道越来越宽了,路越来越长了,断头路越来越少了,路口的渠化越来越多了,步行绿道比比皆是,行车、人走越来越顺畅。走到乡下,或沥青或水泥路面,平平整整,村村相通,再无雨天难行的泥土路。人们翘指菏泽的发展,赞扬政府对民生的重视。随着菏泽向鲁苏豫皖交界区域大城市发展的需要,新易名、命名的道路接踵而至,让人应接不暇

菏泽道路的命名,除老城外,东西走向的道路,大部是按山川的名字来命,如长江路、黄河路、淮河路、松花江路等,南北走向的是依大城市的名字来命,诸如上海路、南京路、西安路、太原路等。黄河路以北,长城路和泰山路的命名,倒是锦上添花,饱含了中华文化的底蕴,寓意着山河壮丽,盛世多娇。

菏泽,是牡丹之都,除牡丹路最早称谓外,有牡丹符号的路还不多。早在八十年代初,有人大代表就提案让菏泽的街道依牡丹命名,但一直未成,不知是哪里不宜。如果那提案得以落实,今日的菏泽,就是满满的牡丹符号了。菏泽牡丹的9大色系、10大花型、1200多个品种,选出好听、好记的街道名称来,那更是手到擒来。

可喜的是,菏泽已把牡丹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抓,更重视牡丹这一名片了。几年来,已有了不少街道,用牡丹作了街道名称,像凤丹路、金阁路、葛巾路、玉版路、姚黄路等,涵盖了牡丹几个大的花系。在牡丹区,走在牡丹办事处的路上,国花、天香、百花、菊香、梅园、古园社区,将让人陶醉在花香靓美的憧憬中。

愿菏泽的路,越走越宽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