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的陈廷敬是清官还是贪官呢?如是清官又怎建得起皇城相府呢?

 白衣钱子 2023-09-14

陈廷敬是清初有名文臣,是顺治15年山西阳城籍的进士。

原名陈敬,因为当时还有一个顺天通州叫陈敬的,所以朝廷给他改了名字,在中间加了一个廷。却不曾想,这一加官运亨通。庶吉士以后,给康熙经筵讲学,然后各部尚书挂职锻炼一遍,最后一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入阁,后来还是《康熙字典》的总修官。

清朝的陈廷敬是清官还是贪官呢?如是清官又怎建得起皇城相府呢?

之所以把陈廷敬的履历说一遍,也就是清初作为一个汉官,给康熙上课以至入阁这些。如果放到明朝,陈廷敬根本没戏。

因为明朝能打榜最后入阁的,基本上都是南方人。大家所熟知的“三杨”、解缙、商辂、杨廷和、严嵩、徐阶、张居正、叶向高、申时行、李春芳等等,无一例外都是南方的。

山西籍的学子在明朝的内阁根本没有竞争力。但是在清初山西籍的学子出仕为官的蔚为壮观。这背后和一个背景有关。这个背景叫“晋商”。

实际上“晋商”最早发展的契机就是明朝的“开中法”,也就是让商人吧军粮运到边境前线,去换取“盐引”,也就是食盐的专卖权。

所以山西就出了很多经营食盐的大商人,到了明末,辽东的问题越来越大,晋商也就发展得越来越有钱。

清朝的陈廷敬是清官还是贪官呢?如是清官又怎建得起皇城相府呢?

晋商有钱就供子弟读书,陈廷敬本身就是晋商的后代。

不但陈廷敬读书有成就,他们陈家出了9个进士,6个翰林。没有强大的家族财力物力支持,一般人家,更何况是在当时教育资源严重落后于南方的北方。出现这样的成就,实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就在陈廷敬自己当官的同时,他的家族实际上仍然在做着生意,仍然是晋商大户。

“皇城相府”传说是陈廷敬为了母亲不能去北京,而专门仿造紫禁城建的。但实际上首先原来的最基础的内城是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在明朝崇祯6年开始主持修建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兵祸,避免战乱。外城一直到康熙42年才建好。真正出资出力修建的是陈家本族族人。

清朝的陈廷敬是清官还是贪官呢?如是清官又怎建得起皇城相府呢?

陈廷敬不过是这个族中的一员罢了。这就像乔家大院里住的可不是乔致庸一家几口,而是整个乔家家族。

之所以叫皇城相府,实际上是因为康熙两次下榻“皇城相府”。这些其实在《一代名相陈廷敬》里都有细致描述的。

陈廷敬正是因为家里其实也不缺钱,所以他也不会因为看中钱,而去贪污受贿。他和他的学生于成龙差不多,是一枚大清官。

他管户部的时候,康熙跟他“借”点钱花。结果他一句,等我开了饷再开借你,就把康熙得罪了。康熙说,“你欺负我还没亲政,等我亲政了,就砍了你的头。”等康熙长大了,才说陈廷敬有操守,是自己错了。

清朝的陈廷敬是清官还是贪官呢?如是清官又怎建得起皇城相府呢?

说白了陈廷敬就是因为家里是晋商,“不差钱”,所以才有底气把所有事情都按照本来原有的规则处理好,才那么优秀。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喜欢历史和旅游的朋友,一定会对“皇城相府”如雷贯耳,这座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总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所谓“皇城”,因为康熙皇帝两次下榻而得名;所谓“相府”,因为陈廷敬位列内阁大学士而得名。

清朝的陈廷敬是清官还是贪官呢?如是清官又怎建得起皇城相府呢?

作为陈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包含有内城、外城和紫芸阡等部分,整体上气势恢宏,金碧辉煌,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文化古迹。

问题来了,历史上的陈廷敬究竟是清官还是贪官?如果是清官,他又如何建得起如此气派非凡的住宅?

清朝的陈廷敬是清官还是贪官呢?如是清官又怎建得起皇城相府呢?

陈廷敬(1638年12月——1712年5月),原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年又号午亭,山西泽州府阳城(今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人。除了担任康熙的经筵讲官和《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外,他还历任吏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和吏部尚书。六部中履职了四部的首长,最后官至一品光禄大夫和文渊阁大学士。

清朝的陈廷敬是清官还是贪官呢?如是清官又怎建得起皇城相府呢?

陈廷敬出生于明崇祯十二年,祖上世代读书为官,是山西当地的名门望族。传承到其父陈昌期这一辈时,他的科举之路极不顺畅,只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儿子,希望未来可以光宗耀祖。

顺治十五年,20岁的陈廷敬带着苦读所学和家族期许,前往北京参加了戊戌科会试,终于中得进士。顺治帝在翻看榜单时,意外发现来自山西泽州位列三甲第113名和来自顺天通州位列三甲第185名的两个考生都叫“陈敬”,于是为他亲赐一个“廷”字。据《清史稿·陈廷敬传》记载:

是科馆选,又有顺天通州陈敬,上为加“廷”字以别之。

中得进士后,陈廷敬参加了庶吉士考试并被留在了翰林院,从此成为了朝廷的高级后备干部。1661年顺治驾崩后,年仅八岁的玄烨登基即位,是为康熙皇帝。

清朝的陈廷敬是清官还是贪官呢?如是清官又怎建得起皇城相府呢?

在康熙登基以前,陈廷敬已经担任了秘书院检讨。在康熙登基以后,陈廷敬先是告假回乡休养了四年,之后才又复职原官并逐渐成为了经筵讲官。据《清史稿·陈廷敬传》记载:

康熙元年,假归,四年,补原官,累迁翰林院侍讲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

当时,和陈廷敬一样受到康熙重视的汉臣还有张英,两人越来越被重视和信任。如果您对张英并不熟悉,那提到他儿子张廷玉的话一定不会陌生。据《清史稿·陈廷敬传》记载:

与学士张英日直弘德殿,圣祖器之。

由于康熙还未亲政,围在他身边的大臣们尚不多,只有陈廷敬和张英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心腹。在他们的积极教育和辅佐下,幼帝康熙成长得很快,已经显露出了圣君的迹象。

由于原来的内三院已经成为辅政大臣们结党营私和相互倾轧的场所,康熙在铲除鳌拜后决定重置内阁和翰林院。同时,他还设立南书房作为自己的秘书班底,将陈廷敬等心腹大臣都归入其中,类似于汉武帝时期的“内外朝”。

康熙大婚后,陈廷敬旗帜鲜明地支持他亲政,还在奏折中这样表示:

皇上大婚已过,按大清律例该召集天下,亲政乃众臣所归,乃万民所愿。

康熙亲政后,陈廷敬更加被委以重任,到康熙十四年时已经成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而且继续充经筵讲官授课。平定三藩后,清廷转入经济和社会的恢复时期,他又临危受命负责监管钱法,从而改革了钱币制度。

康熙二十四年,陈廷敬担任了左都御史,开始对官场风气进行大力整肃。他认为,如果官员在饮食、衣冠、舆马和器用等方面相互攀比的话,将会滋生和助长贪腐。尤其是,长期与百姓接触的地方官员们更应该引以为戒。据《清史稿·陈廷敬传》记载:

方今要务,首在督抚得人。为督抚者,不以利欲动其心,然后能正身以董吏。吏不以曲事上官为心,然后能加意于民。

清朝的陈廷敬是清官还是贪官呢?如是清官又怎建得起皇城相府呢?

在朝廷平定三藩之乱时,云南巡抚王继文趁乱中饱私囊,他故意不用库存的粮草而坚持库银支付。等到战乱平定后,又以库银不足为由请求朝廷拨付,自己暗中将剩余的大量粮米都出售获利。

陈廷敬经过多方查证,最终将王继文贪腐之事上奏康熙,引得满朝上下哗然。毕竟,平定三藩不久便对有功人员动手,许多人都替他捏一把汗。

清朝的陈廷敬是清官还是贪官呢?如是清官又怎建得起皇城相府呢?

康熙二十七年,陈廷敬遭遇自己一生当中最大的政治危机。作为儿女亲家,湖广巡抚张汧因为贪污渎职而遭到御史弹劾,经查实后被判处死刑。为了保命,也为了报复“见死不救”,竟然在狱中检举陈廷敬结党营私。

突然被儿女亲家攀咬,陈廷敬显得非常无奈。为了表明清白,他还是以“难逃嫌疑”为由,请求康熙批准他回老家照顾年迈的父亲,直到两年后才被重新起用。

到了康熙中后期时,“明党”和“索党”之间的斗争已经表面化和白热化,许多官员都牵涉其中或者选边站队,唯独陈廷敬置身事外。由于两边都不靠,他逐渐遭到了排斥和打压,就连弟弟陈廷统也被人诬告受贿。

不仅如此,陈廷敬在皇子们的夺嫡之战中也拒绝站队,始终都遵从“外臣绝不私下结交皇子”的原则。或许,正是他的这种超然和公正,越来越被康熙皇帝所倚重。

康熙四十八年,已经七十多岁的陈廷敬老了,也累了,遂向康熙帝递交了致仕申请,希望能够回乡养老。不过,康熙实在是离不开他,只同意经常休假,但不同意从此退休。

清朝的陈廷敬是清官还是贪官呢?如是清官又怎建得起皇城相府呢?

为了完成《康熙字典》的编纂,陈廷敬亲率三十多名大臣夜以继日,还采用了笔画、韵母和声调等不同方式检索,将77035个汉字汇编成书。期间,康熙曾即兴夜巡,看到白发苍苍的老臣在伏案躬耕,大为感动之下泼墨挥毫亲题了“午亭山村”的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楹联。

清朝的陈廷敬是清官还是贪官呢?如是清官又怎建得起皇城相府呢?

1712年,也就是康熙五十一年,陈廷敬因为病情加重再也无法继续工作,一个月后就病逝了,享年75岁。康熙帝不仅赐谥“文贞”,还命皇三子胤祉代为祭奠,之后隆重护丧归葬故里。

清朝的陈廷敬是清官还是贪官呢?如是清官又怎建得起皇城相府呢?

众所周知,康熙皇帝一生都喜欢外出巡游,到了全国各地一般都不建行宫,经常会住在重臣家里以示荣宠。比如,他在下江南时就曾在曹寅家中下榻四次,使得曹家背负了巨额的亏空。

同样是接驾,为何曹寅被康熙折腾得够呛,而陈廷敬却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宅院的规格,而且还能流芳后世?

原来,曹家只是包衣奴才出身,因为担任江宁织造才聚敛了大量的钱财。但是,陈家却是世家大族,从明孝宗年间到清乾隆年间的260年中,一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和9位进士,其中6位还入选了翰林。

清朝的陈廷敬是清官还是贪官呢?如是清官又怎建得起皇城相府呢?

据《陈氏家谱》记载,他们在明朝初年才正式落户山西,到了崇祯年间终于发展成为当地的望族。为了避免战火,陈家开始营建自己的宅院,初步形成了皇城相府的规制。陈廷敬入仕后,宅院的规模依然还在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规模。@文史不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