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伯通:老庄推崇的理想人格境界

 笔更时代 2023-09-14

有人说金庸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

此言有理

金庸的小说有一些基本的要素那就是:奇人奇事、奇情、奇志、奇境、奇韵……数奇集于一如何不是童话?

何谓“奇”?按照字的本义的解释奇与正、与常态相反。切与事物常态相反的现象,都可以称之为“奇”。

武侠小说,本身写的就是人们正常生活、正常视野、习惯思维以外的非常态的超现实的人、事、环境等等。它依据的不是现实生活中日常可见的人的活动,它建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偶发的奇想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武侠小说是人们内心丰富的思维活动无拘束的映像,是“自日梦”是想象与幻想的文学表达。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多为非常态的"奇人”。而奇人中,又有一些最奇者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奇特到了极致。他们只有在武侠小说里才能够生活得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真个要到现实生活中来,恐怕要被一个不漏地送到精神病院去。

在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人物基本上还是写实的成分多,红花会群雄中只有一对奇形怪状的双胞胎“黑无常”与“白无常”,可称为奇人。但到了《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里,奇人就成群结队地出现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大高手中,几乎个个是奇人,尤以东邪黄药师奇得邪门。金庸以“邪”给他定性,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今天我们重点来解读“射雕江湖”(包括后续的神雕)中的几个奇人。

黄药师不是欧阳锋及出家前的裘千仞那般的大恶人,后两位为自己的野心或者荣华富贵勾结侵略者、品行恶劣;而黄药师不恃强凌弱,不欺压良善,不损害人民利益,但也不行侠仗义,不讲道理,不讲是非,无视礼仪道德和武林规矩,行事随心所欲,性子偏执暴戾怪僻。他的两个徒弟“铜尸”陈玄风与“铁尸”梅超风偷走了《九阴真经》,他迁怒于余下无辜的四个徒弟,统统将他们的腿打断,使他们成为终生残疾,真称得上“心狠手辣”。

而特别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那部《九阴真经》也正是他伙同有“过目不忘”之能的妻子冯蘅从“老顽童”周伯通那里“偷”来的。冯蘅为“偷”《九阴真经》耗尽心力,最后难产身亡。黄药师又迁怒于周伯通,把周伯通囚禁在桃花岛上达十五年之久,蛮不讲理到了疯狂的程度。黄蓉与郭靖两情相洽,黄药师偏偏看不上老实憨厚的郭靖,硬要女儿嫁给品行不端的欧阳克。

在这个我行我素、高傲自负、目空一切的东邪身上,没有认识自己错误的心理机制。他基本上没有什么朋友,大多时间隐居在桃花岛上。间或在江湖上独来独往,像一匹孤独的野狼。他的邪劲够狠,却又能与一心渴望成为英雄的杨过成为朋友,还出手救下了遭李莫愁追杀的小女孩程英,最后在襄阳保卫战中出任抗金义军的主帅,正是这些性格上的亮点,使他与反派人物有了本质的区别。

金庸没有交代黄药师的来历,但从他经史子集无所不读、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医卜星相无所不知的复合型才能来看,推想他可能出身名门,但被主流社会无情地抛弃,所以愤世嫉俗,成为这么一个遗世独立、对传统礼教深恶痛绝的怪人。

洪七公是大侠,杨过一见之下,就对之十分倾倒,因为洪七公身上有一股子与身俱来的大侠风范。

洪七公的大侠风范是什么呢?首先是无所畏惧。他在险峻之极的华山顶上以两根手指搭在岩石边整个身子凌空悬挂,既显示了一身惊世骇俗的绝世武功,又表现出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其次是他的豪迈洒脱贪图美食是洪七公的品牌特色,为了吃到华山绝顶的蜈蚣他竟然孤身一人顶风冒雪到华山捉蜈蚣又将这天下第一美味与素不相识的杨过分享。再次是心存慈悲,具有博大的悲悯情怀。洪七公虽以行侠仗义为己任,“降龙十八掌”又是天下第一刚猛的掌法但是他每次出手,总是留有余地,并不赶尽杀绝,总是希望对手能够改恶从善。

洪七公与欧阳锋的华山决战那一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的宽容、厚道与豪迈酒脱。欧阳锋本是洪七公的死对头,在《射雕英雄传》里,曾吃过欧阳锋的大亏,险些丧命。此番华山之巅,两个冤家狭路相逢,以洪七公的实力完全可以报一箭之仇,将欧阳锋置于死地。但是他非但没有乘欧阳锋精神错乱之机痛下杀手,反而对敌手的境况表示怜悯,一让再让,耗到最后油尽灯枯,与敌手相拥着大笑三声身亡。

武功高于敌手,人格高于敌手,胜机操于已手,能胜而不胜,这是何等了不起的胸襟?他本性纯良,谦虚随和,心无泥滓,身上不带半点大人物的骄矜之气,是一个见多识广、胸襟开阔、慈爱仁义、童心不泯的老爷爷式的有趣人物。

老顽童周伯通,既是有趣的“活宝”式人物,更是一个百世难得一见的奇人。所以在这里也可以拉他进来再谈一谈。这个老头儿,一生痴迷于武学,在王重阳之后的“射雕”“神雕”的江湖李,论武功,几乎没有对手。但是他的心灵,又是天下第一的天真、纯朴与洁净,与初生的婴儿一样。

周伯通与别人一样,虽然也生活在尔虞我诈的江湖,却没有遭到嫉妒、贪婪、狡诈、欺骗、吹牛、虚伪、等级观念等等的污染。尽管他不断地上当。在《射雕英雄传》里上黄药师的当,无辜被后者囚禁了十五年;上裘千仞的当,在《神雕侠侣》里上金轮法王的当,上徒孙赵志敬的当,差一点命归黄泉。

但是这个人吃了大苦头,还是不怀半点报复之念。在他灵魂的辞典里,没有“仇恨”“心机”这两个词。他的所有行为,都是出于赤子的天性。他来到人间近百年,全部经历都是在快乐地游戏着,对于武学的着迷,使他的心灵世界里除了武学之外,再也装不下别的东西。

无论是显达,还是困顿,周伯通都安之若素。司马迁被宫刑后,皓首穷经,花费数十年之功,写出了光照千秋的《史记》;周伯通在被囚桃花岛的十五年时间里,创造出了一套自己的左手与右手打架的“左右互搏”之术。但前者是将写作《史记》作为生命的寄托,是在没路可走的绝境里拼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后者却是出于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是"兴之所至",既没有环境的逼迫,又没有留名后世的功利之念,纯然出于自己的爱好。

古代思想家老子认为:得道的圣人是不死的,不死的具体形式就是婴儿或赤子的状态,因为婴儿是生命的象征,人只要永远保持婴儿的状态,就可以从死中解脱出来。老子主张“复归婴儿”,“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趸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血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这种不受外物伤害和引诱的赤子状态,就是人的自由的、愉悦的境界。

庄子的理想人格,很重视如何去获得精神逍遥自由境界。这个境界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形体的逍遥,“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使形体突破一切束缚,而获得逍遥;其次是心的逍遥,“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容私焉”。摒弃感官获得的经验,使精神心灵处于清静无为、恬淡自然的境界,而获得精神的自由。

周伯通是王重阳的师弟,本人并不是道士,但长期跟在师兄身边,耳濡目染其对“道”的真谛的领悟却要比身为道士的王重阳来得深。金庸把他定位于“顽童”其实是写出一个接近或者达到了老庄所推崇的理想人格境界的“奇人”。

纵观“射雕”“神雕”,不管是“老五绝”,还是“新五绝”,只有一人达到这个境界,就是“中顽童”周伯通。

看得出来,金庸很欣赏周伯通这个始终怀抱着赤子之心的老顽童,并希望人类最终都能像周伯通那样达到这个无欲、无嗔、无争的超然境界,因此他让老顽童到了百岁高龄时,一头白发反而转黑。暗示读者:这个家伙是会长生不老变成“神仙”的。

周伯通是一个不受俗世名利羁绊,真正已经进入"自由王国”的快乐的精灵。

参考资料:《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老子》《庄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