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彻底颠覆“二王”法度,让文徵明目瞪口呆,专家:此人远胜江南四大才子

 墨品书法网 2023-09-14 发布于北京

二王笔法是“帖学”的主流,这一点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凡是练习楷书、行书、草书的朋友,或多或少都要临摹父子二人的字帖。明代以前得二王书法精髓者有不少,如智永、虞世南、褚遂良、杨凝式、米芾、赵孟頫等,而明代以后则寥寥无几,大家耳熟能详的有董其昌、王铎二人。

不过,明代“反叛”二王笔法的倒是出了不少,比如解缙、徐渭、张瑞图三者。有一位书法家,他和大才子徐渭并列,彻底打乱羲献法度,为晚明狂放草书奠定了基础,还影响到了傅山、张瑞图,甚至在日本掀起潮流,此人就是陈淳。

说起陈淳,大家想到的是“青藤白阳”,因为徐渭(号青藤居士)和陈淳(号白阳山人)堪称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双峰,熟悉书法史的朋友知道,这两位在书学上的成就也不可小觑。陈淳,字道复,号白阳,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生于南直隶长洲(今苏州)。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后拜文徵明为师,不同于师父专学晋唐书法,陈淳从草篆入手,变革古法,尤其是草书堪称惊世骇俗,这种“反叛师门”的风格,连文徵明看了都目瞪口呆。陈淳经学、诗词、书画都极为精通。专家认为他在书法绘画上的创造和影响力,已经超过了“江南四大才子”。

文徵明直言:“道复游余门,遂擅出蓝之誉。”明代中期以来,“心学”影响到了不少文人,陈淳、徐渭的草书正是“心学”与笔法交融的结果。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陈淳的草书真迹《书杜甫秋兴八首》,全卷共123行、468个字,单字大小足有7厘米,字字洒脱畅快、书画合一。

陈淳有着深厚的古法功底,他从林藻、张旭、杨凝式、米芾、文徵明、祝枝山处取法,早年作品非常合矩。后来他以篆入草,碑帖合一,将高古之气移入作品中,文徵明之子文嘉自愧不如:“白阳笔法高古,恐老夫亦当让之。”王世懋也称赞他“率意纵笔,不妨豪举”。

《书杜甫秋兴八首》用笔率意,颇有逸气。切笔入纸,重按后继续行笔,轻重分明,自然果断。此作笔画圆浑,运笔时有飞白,具备明显的篆籀笔意。结字因势而变,纵势、横势、斜势兼备,牵丝引带,常有一笔书。此作章法绵密,气势磅礴,字势左右开合,张力十足。

陈淳此作融合古人笔法,将它们打乱重组,笔法更为丰富、个性也更独特。书法家莫是龙认为陈淳草书已经超越文、祝二人:“今吴中自视京兆、王贡士二先生而下,辄首举微君,即文太史当屈北面,非过论也”。认真钻研这件书法,将对草书有更深入的认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