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筝上的图案竟是图腾

 荀荀 2023-09-14

风筝起源于中国,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民族传统工艺品,放风筝更是一项老少咸宜的健身活动。上古时期,中国人对天空、太阳、飞鸟都怀有神秘的图腾信仰,而风筝的形成与这些图腾信仰有很大的关联性。同时,风筝也被文人墨客赋予了关于自由浪漫的美好想象。

图片

宋  《缂丝上元婴戏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河南开封,风筝被称作“昊”。“昊”字意为通天的太阳,也是远古时期百鸟之国少昊氏族部落首领的名字。《山海经·西山经》记载:“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少昊部族崇拜鸟图腾,他们的图腾族徽是双尾燕,也叫大脚燕,以后的鸟风筝都由此演变发展而来。

图片

哈亦琦  沙燕风筝——《丹凤朝阳(瘦燕)》  中国美术馆藏

少昊出生的故事与彩色祥云符号相关,这个故事有两个版本。版本一说,少昊的母亲娥皇本身就是一位织锦的天女,她织的锦要铺在天上做五彩云霞。版本二说,黄帝次妃女节在生少昊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带有七色彩虹尾巴的硕大流星。在古代的纹饰符号中,彩色云霞是吉兆,其常常出现在后来风筝的绘画图案中。沙燕风筝是北京最具特色的一种风筝样式,而关于燕子图腾的记载也有很多。比如,《辞海》中解释:“玄鸟,燕子。”《诗·商颂·玄鸟》中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因此,玄鸟就是商国的图腾。可知,中国古人曾崇拜的鸟图腾可能就是风筝的图腾原型。

图片

费保龄  沙燕风筝——《蛱蝶寻芳》  中国美术馆藏

靳之林在《中国民间美术》一书中有关于风筝的阐述,大概意思为:河南开封现在还保留着古代风筝的形态。以前的风筝都是白色的,这与我们理解的绚丽繁复、五彩斑斓的风筝是完全不同的意境。这些关于风筝的描写内容展现了一个极简、淡雅、寂寥的中国美学意境。

按靳之林的考证,开封还流行一种T形“马褂”风筝。在古代,人们认为T形符号有通天、通阳的功能,与生死轮回有着微妙的联系,从而具有期盼永生、长寿的美好寓意。比如,我们熟知的湖南马王堆汉墓的T形帛画就有这样的功能和寓意,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礼器之一。至今,湖南地区在阳春之时仍然放飞一种白色T形“马褂”风筝,意在祝福生者长寿。

图片

西汉  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  湖南博物院藏

在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中,风筝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展现于蔚蓝的天空,但其文化内涵万变不离其宗。在今天,无论是绽放着多彩云霞的风筝,还是素白的“马褂”风筝,都与古老的图腾符号相关,也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与风筝相关的图腾已成为中国文化的符号,保留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太阳、天空、飞鸟、祥云等构建起风筝符号的诗意气质,朴素中带着华丽。

图片

哈亦琦  沙燕风筝——《龙凤呈祥》  中国美术馆藏

在中国传统民俗游戏资源中,放风筝与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条等活动一样是清明时节的风俗。到了唐代,放风筝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文娱活动。中唐元稹在咏物诗《有鸟二十章·纸鸢》中写道:“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去地渐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生动地记录了当时放风筝活动的盛况。

图片

清  《生平乐事图册·蝙蝠风筝》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晚唐路德延《小儿诗》记述的数种儿童游戏中,放风筝就是其中之一。其诗曰:“折竹装泥燕,添丝放纸鸢。”晚唐高骈的诗歌《风筝》中写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这首诗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夜间放风筝的情景。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的风筝是带竹哨的,所以风吹便有“音响”。清代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京制纸鸢极尽工巧,有价值数金者,琉璃厂为市易之。”这较为全面地描述了清明扫墓后放风筝的情景以及市场上风筝制作交易的情况。

古代的绘画作品及工艺品装饰图案中,也有很多描绘孩童放风筝游戏的场景。比如宋代《缂丝上元婴戏图》,明代成化斗彩婴戏图杯,清代《生平乐事图册》《本色纳纱加绣春牛图卷》中都有对放风筝场景的表现。

图片

清  《本色纳纱加绣春牛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在追求精神自由的文艺资源中,文人墨客也借风筝抒发情志、寄托情感。比如,宋代寇准在《纸鸢》中通过对放风筝场景的描述,表现放风筝之乐、民俗生活之乐;金代完颜允恭的诗歌《风筝》借咏风筝抒发雄心壮志;清代袁枚的诗歌《纸鸢》借风筝这一意象,一针见血地批判小人之邪恶。

图片

清  纸制鲇鱼风筝  故宫博物院藏

风筝是人类追求自由的一种艺术物化,集审美与游戏、文化与民俗等于一身,包罗万象、意味无穷。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风筝所蕴含的古老图腾和文化符号,反映出中国先民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复杂过程,投射出中华民族自由浪漫、进取向上的精神气质。我们应该继续深入挖掘风筝的文化价值,为风筝文化增添更具时代特色的新内涵。

本文节选自《中国艺术》2023年第4期

《风筝的诗性想象与世界影响》

图片

《中国艺术》2023年第4期



人美融媒体编辑平台

责任编辑: 江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