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值有三种表达形式:振动位移、振动速度、振动加速度。 在低频(f<10Hz)范围内,一般以测量振动位移为主,因为低频范围内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是应力的强度,位移量是与应变、应力直接相关的参数。 在中频(f=10~1000Hz)范围内,一般以测量振动速度为主,因为部件的疲劳进程与振动速度成正比,振动能量与振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在这个范围内,零件主要表现为疲劳破坏,如点蚀、剥落等。 在高频(f>1000Hz)范围,一般以测量振动速度为主。因为加速度表征部件所受冲击力的强度。冲击力的大小与冲击的频率和加速度值正相关。 根据测量位置的不同又分为轴振动和座振动。对于电机,一般测量轴承座振动速度和位移的有效值,以及轴振动位移的峰峰值。具体的测量位置按GB10068或其它相关标准。 型式试验时,应测振动位移和振动速度值,检查试验时,对于600rpm以下的电机只需测座振动位移,600~15000rpm的电机只需测座振动速度。 对于滑动轴承且转速大于1200rpm、额定功率大于1000kW的电机,有必要测量轴振动位移。特别是挠性转子电机,更推荐测量轴径向振动位移。 GB/T10068规定了对于中心高56mm及以上个、功率50MW及以下、转速为120~15000rpm的直流电机和三相交流电机,在脱离开任何负载和原动机、在规定条件下对规定的位置进行工厂验收振动测量时的考核值。如下表所示。 ![]() ![]() ![]() 振动值可能出现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能够瞬间产生或随时间而逐渐发展,并可能预示早期的损坏或一些其它问题。故即使未达到上表中的C区,也应采取措施。 当振动量值的变化超过区域B上限的25%(一般值,对于具体的机器可根据经验采取其它数值)时,认为是有明显变化,特别是如果它突然发生,此时宜开始进行诊断研究查明变化的原因,并确定下一步适当的措施。 通常只有1000rpm及以上具有滑动轴承的电机考核轴振。轴振的允许值与轴的转速相关,标准推荐的ABCD区域边界如下: A/B区域边界:4800/K B/C区域边界:9000/K C/D区域边界:13200/K K为转速(rpm)开根号数值,即K=n^0.5。 由此可得,对于常见的转速,对应的边界见下表: ![]() 由于轴振和座振之间的关系没有简单的方法来确定,因此当同时测座振和轴振时,应以更严格的区域等级来评估机器的振动状态。 报警值:警告振动已达到规定的值或显著的变化已发生,可能需要采取补救措施。通常发生报警情况后,机器可继续运行一段时间,同时应进行诊断研究以确定振动变化的原因并制定补救措施。 停机值:规定某一振动量值,超过该值机器继续运行可能会引起损坏。如超过停机值应立即采取措施以减小振动或停机。 基线值:机器正常稳定运行时,在规定位置和方向测得的最大振动值。机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获得基线值。 报警值通常是相对于基线值来设定。 建议设定的报警限值比基线值高出B区上限的 25%。如基线值较低时,则报警值可能在C区之下。 对一台新机器,没有基线值,则初始报警值设定宜以其他类似机器的经验为基础,或以同意的验收值为基准。经过一段时期,建立稳态基线值后再相应调整报警值。建议报警限值通常不超过B区上限的1.25倍。如果稳态基线值变化(例如机器检修后),宜相应地修改报警值。 停机值一般都相同并且通常与基线值无关。但是,对于不同设计的机器停机值会有差异。通常,停机值在C区或D区内。建议停机值不应超过C区上限的1.25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