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照亮孩子们的心灵之窗:走进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心理支持空间”

 skysun000001 2023-09-14
在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的独山三中、独山五小,分别有一个特殊的角落,名为“心理支持空间”。
它在教书育人的学堂之外,建构了一个不一样的静谧空间:感到“喘不过气”的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抒发胸臆、排遣郁闷。它的使命是给予孩子们关怀与温暖,照亮他们蒙上阴影的心灵之窗。
图片
普遍存在的心理困境
独山县的孩子,“大面积”面临着成长困扰,而这些心理困境往往是大城市的孩子们难以想象的。
独山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县,2020年才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独山五小,是这个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望城社区)的配套小学;独山三中,是全县乃至黔南州最好的初中。
与西部很多地区一样,36万人口的独山,10万人在外务工。外出务工人员多,也导致单亲家庭(父母离异)较多,很多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缺少足够的家庭关怀。另一重困难,就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迁入县城,家庭生活出现重大变化,孩子的成长面临新的压力。
独山五小的孩子,绝大部分是农村家庭子女,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约占40%,留守儿童约占1/6,有些班级一半以上学生父母离异。加之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部分学生家长教育方式粗暴、不科学,导致部分孩子心理不健康,自卑、孤僻、抑郁、狂躁。“破罐子破摔”的情况十分突出。
这些在人生起点处就“步履蹒跚”的孩子,比大城市的孩子成长得更为艰难。有一些自强上进的孩子,考入独山三中,就已经是最大的成就。但在这所全县最好的初中里,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只有17%,留守孩子只有7.7%。
这些少数脱颖而出进入独山三中的幸运孩子,成长中面临的困扰仍然如影随形,甚至要伴随更长远的人生。而更多的孩子从独山五小毕业后,进入其它学校,继续着越来越艰难的竞争和选择。无助和焦虑,让他们与心智健康越来越远。
图片
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在独山三中心理支持空间的家长咨询室,记者见到了何欢同学(化名)的妈妈。何欢妈妈听说服务于心理支持空间的广州团队将要离开,有些哽咽地拉住了饶晓君老师的手,对她给予女儿的帮助千恩万谢——饶老师辅导了何欢长达半年,为这个曾有轻生念头的少女重新点亮了生命之光。
记者从何欢妈妈口中得知,何欢是初二学生,在小学时期受过欺凌,由于父母在外打工、长期忽视,导致她的心灵困境“无人问津”,她对学校越来越害怕,发展到经常用圆规划自己手腕的程度,成绩更是一落千丈。饶晓君老师第一次与她交流时,询问她的愿望。何欢说希望自己在14岁前死。
青春期的茫然无措加上一直未解的心结,使何欢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焦虑的父母发现学校出现了心理支持空间,立即以试一试的心态前来求助。
几个月的交流下来,何欢妈妈逐渐看到了女儿身上的一些变化:笑容越来越多,特别是看到饶晓君时就笑容满面。
饶晓君介绍,她与何欢经常在操场上边走边聊。在夜色中安静的操场上,何欢向大姐姐一样的饶老师慢慢敞开了心扉,讲了她喜欢的游戏,也讲了小学时的痛苦记忆,以及现在没有朋友的孤独。
饶晓君告诉何欢妈妈,她是真的找到了与何欢共情的方式进行交流,不是用假装听懂的心态沟通,这才让何欢认识到,收获一个真心倾听的朋友的快乐。
前不久,在饶晓君的张罗下,何欢意外地在心理支持空间度过了一次生日会,几位老师在烛光中共同为她唱生日歌。饶晓君想用这样的仪式感来告诉孩子:活着没有这么艰难,有很多爱你关心你的人。何欢妈妈告诉饶晓君,那一天,何欢回家后高兴得不得了,在生日会上收到的那束向日葵花尽管已经枯萎,她还一直插在房间的花瓶里,舍不得扔。
大家知道,这是孩子的心灵之花在绽放。
培养专业化的心理教育师资队伍
独山五小的心理支持空间,是学生们课余时间最喜欢“跑”的一个好去处。
这个位于校园一隅的小小空间里,布满了孩子们的手绘图画,充满了童趣;一面由孩子们照片组成的“笑脸墙”令人倍感温暖;走廊一侧的书架上,摆放着孩子们爱看的艺术类书籍……每一个小小的创意和巧思,无不是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种温馨、放松的氛围。学校老师告诉记者,这个空间现在由学生志愿者管理,是孩子们交流、玩耍的好地方。
在独山五小“种子老师”集中学习的第20期辅导课上,围坐在一起的老师们交流着学习儿童心理知识以来的收获。
大半年来,独山五小的“种子老师”跟随广州团队学习心理教育的理念、工具,慢慢找到了开展儿童心理教育工作的路径。一位老师说:“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们是润物无声的,不知道在哪个孩子身上起作用,也不知道会对孩子们困惑的哪个问题起作用,但是这种教育不可或缺,对于孩子们更长远的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独山五小的王顺老师得知广州团队即将离开,有些哽咽。她亲眼目睹了来自广州的老师们如何一点一滴地把这个原本荒废的空间改造得如此温暖;她亲身感受到广州团队的老师们如何运用影像教育工具开展团体辅导、如何为有情绪困扰的孩子释疑解惑。尽管从“学到”通向“会用”的路还很长,还需要“种子老师”们反复的实践和练习,但王顺老师看到了一个希望:专业化的心理教育充满了温情关怀的能量,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这样的收获,也是独山三中“种子老师”们共同的感受。身为年级组长的郭老师由衷感慨,一年来与广州团队的相处、尤其是学校心理支持空间的规范运作,使学校德育工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班会课从以前的传达学校要求、说教式的灌输,向主题式的讨论逐步过渡;在评测工具的帮助下,老师们对情绪障碍的学生有了更高的识别能力,老师管理学生的方法更加细致;老师们学到了对孩子更适当的疏导技巧,“种子老师”也可以开展团体辅导课了……
播洒在独山县两所学校的心理支持空间,已经成为独山县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阵地。如今,独山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指导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任重道远的使命迈出更加坚实一步。
图片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记者在见到广州黄埔区家庭教育研究院这个团队后,十分感慨于他们的活力:年过六十却讲话中气十足的王在泽、年过五十还满脑袋创意的设计师阿洪,以及像大学生一样的唐吴华、饶晓君、王婷婷等——这是一支心态年轻的队伍,在心理教育工作上有着无尽的热情。
不论是面向十几个人的小范围辅导,还是面向几百名家长、学生的大型辅导活动,他们都主动承担着活动事务的组织和安排,让活动流程紧密衔接、活动记录清晰完整。这样的工作细致度给独山县的教育工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熟悉广州团队的何欢妈妈、王顺老师等人都知道,这个跨越千里而来的团队,是以怎样的情怀在独山县工作:唐吴华是获得广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的团队负责人,一年半来有95%以上的时间扎根独山;饶晓君把自己的孩子也带到了独山的幼儿园,但常常忙于咨询和服务,她成了最晚接孩子的妈妈……尽管政府采购服务对象仅仅是独山五小和独山三中,但广州黄埔区家庭教育研究院的心理辅导服务,已经覆盖到为民学校、独山四小、鄢家山黄埔幼儿园、独山县人民医院等多个单位。
服务是需要投入的。唐吴华说,总觉得只要独山需要、只要贵州需要,她就想尽可能为有需要的单位和群体多做点事,或许能力有限、或许增加成本开支,但满满的获得感是无可比拟的!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广州黄埔区家庭教育研究院这个小小团队的心声,他们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春燕、唐一歌)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春燕、唐一歌,图片:黔南新闻联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