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农娶了不要彩礼的懒老婆,不做饭不同房,8年后才知她身份不凡

 金苹果6 2023-09-14

1971年,陕西武功县官村沸腾了。

因为,48岁的魏兆庆要娶老婆啦!

村民们可激动了,各种八卦满天飞:

“这新娘子可不是一般人物,是个大学生!”

“她还比兆庆小10岁!”

村干部听说此事,过来劝魏兆庆:

“兆庆啊,你要娶老婆这本来没啥,可你为啥要娶个知识分子呢?你没文化,大字不识,你可斗不过她。”

魏兆庆憨憨地笑:

“可她不要彩礼!这女人不要我出钱,机会难得!”

村干部听了,无奈地摇了摇头。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女大学生为什么不要彩礼,也要嫁给老农民魏兆庆呢?

老农娶了不要彩礼的懒老婆,不做饭不同房,8年后才知她身份不凡

许燕吉

01

这女子名叫许燕吉,1933年出生于北京。

1954年,她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石家庄农科所,并且和大学同学吴富融结婚,事业爱情双丰收。

但是,许燕吉性格大大咧咧,心直口快。

在时代的飓风下,她因言招祸,被开除、戴帽,失去了腹中的胎儿,还蹲了6年大狱。

一天,有人通知她:

“你爱人要和你离婚。”

许燕吉难以置信,摇着头说:

“不可能,我和我爱人结婚以来感情一直很好的!”

为了挽回这段婚姻,她流着泪给丈夫写信:

“念在我们结婚以来从未红过脸的份上,你等我6年。我出来后,会用一生来报答你。”

“我就像个无助的溺水者,揪住烂泥塘边的一棵小草,想暖回还有温度的爱情,想留住和社会的联系,想借力回到过去的生活。”

吴富融接到信过来探望妻子,哭丧着脸说:

“我太懦弱,你应该找个比我坚强的人。”

许燕吉的泪顺颊而下,不断哀求道:

“你不要对我失去信心啊……”

吴富融逐渐不耐烦了,他直接摊牌:

“我早就想和你离婚了,但那时你有身孕,我不能提,提出也没用。现在我必须和你离婚,你别想连累我!”

许燕吉顿时感到受了欺骗和侮辱,她直瞪着丈夫,崩溃大喊:

“吴富融,你等不了六年,着急另找人结婚,为什么不敢明说?!日子还长,以后谁怎么样,还不一定!”

老农娶了不要彩礼的懒老婆,不做饭不同房,8年后才知她身份不凡

02

六年后,许燕吉重获自由,却觉得天大地大,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处。

所长给她建议说:

“你母亲不是在南京吗?你去投奔她呀。”

许燕吉一听便急了,连连摇头:

“我绝不能去我妈那里!我父亲去世早,我妈养活我,还供我念书,很不容易,我不能给她增加负担。我可以去就业,我愿意去农村,我身体好,能劳动!”

就这样,许燕吉去了河北一个叫坚固村的地方。

她参加农业社的劳动,从年初干到年底,从不敢歇工。

但是,每年她只能分到300斤粮。

一方面劳累过度,一方面营养不良,她的体力逐渐下降。

一天,她看到身边有人得了重病,心中警钟大鸣:

“坚固村不是我能自食其力的地方,我不能死在这个地方,我得谋个生路。”

1971年春节,许燕吉请了二十天假,前往陕西找哥哥商量对策。

哥哥这些年日子也不好过,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西北局,后来被开除,发配陕西马场劳动。

兄妹俩久别重逢,悲欣交集:

“哥哥,你老了!”

“小妹,你也老了!”

听妹妹讲了坚固村的情况,哥哥心疼地说:

“那地方不行,转到这里来好了。”

许燕吉叹了一口气:

“可是哪个村肯要一个外人落户呢?”

哥哥思考了一下,说:

“除非嫁个人,给人家当了老婆,人家就要了。可是,咱这里没有熟识的人,嫁给谁呢?”

许燕吉想到自己的处境,说:

“嫁谁都行呀!嫁给贫下中农最好不过。”

这一夜,哥哥辗转难眠。

第二天早上,他顶着黑眼圈对妹妹说:

“昨晚我一夜没睡着,你说的'嫁谁都行’对我的震动太大了。”

许燕吉心中一酸:

“人到屋檐下了!形势逼到这里了。”

老农娶了不要彩礼的懒老婆,不做饭不同房,8年后才知她身份不凡

许燕吉 魏兆庆

03

为了能快点在陕西落户,离哥哥近一点,许燕吉决定不要彩礼。

这么一来,她成了抢手货,来说媒的人络绎不绝。

“我给他们留下了身体好、随和的印象,又不要彩礼,又没有小孩儿拖累,这只赚不赔的买卖,当然抢手。”

最后,哥哥选定了官村的魏兆庆。

魏兆庆是贫农成分,有个不满10岁的儿子,家境不太好,但有房子,院子也不小。

最重要的是,官村种的是小麦和玉米,生活条件不错,而且离哥哥所在的马场只有三十多里路。

没几天,许燕吉就去了官村,跟魏兆庆相亲。

魏兆庆带着自己的叔叔来了,两人一进门就蹲在地上。

寒暄几句后,谈判开始了。

叔叔先开口,说:

“我侄儿一个人带着个娃,比较困难,是个穷人,你若是要钱,就是没有!”

许燕吉听着特不入耳,勉强笑道:

“我不是来要钱的,我身体好,能上工,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但是,做饭、缝衣裳,我都不在行。”

叔叔一听许燕吉不会做家务,以为她是个懒婆娘,立马就板起了脸:

“要是娃把裤子扯破了,难道你连个破口子都不会缝吗?”

许燕吉被问得一时语塞,不再说话了。

魏兆庆见叔叔说话不好听,便亲自上阵:

“其实,我连工都不用你上,我一个人能养活三个人。我娶你,只是为了我的娃。别人家的娃,放学回家都拿个馍在吃。我每天在外面干活,我的娃回到家,一个人蹲在门口……那可怜模样,我眼泪都顺腔子里淌下去了。我娶你,就是想我的娃放学,能吃上个馍,就不可怜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许燕吉想到自己夭折的孩子,心肠瞬间软了下来。

于是,两人的亲事就这样定下了。

回去马场的路上,想到很快就能在官村落户,许燕吉欣喜不已:

“在关中地区,麦子是一年的主粮,一个人能分到四五百斤之多,是坚固村人难以想象的。”

然而,想到真要给人当老婆了,她的心情又变得沉重起来。

老农娶了不要彩礼的懒老婆,不做饭不同房,8年后才知她身份不凡

04

两人登记后,许燕吉搬到了魏兆庆家里。

一进门,许燕吉就说了:

“我希望各人还保留各人的生活方式,不要强求对方听从自己。譬如你蹲着吃饭,我就得坐着吃饭,我用不着你坐着吃,你也别叫我跟你一样蹲着吃。”

魏兆庆听的一脸懵,摸着脑袋说:

“你是知识分子,我是农民大老粗。我听你的。”

许燕吉看魏兆庆好说话,便委婉提起洞房的事情:

“等过些日子,互相熟悉些吧。”

魏兆庆是个好人,也不强求。

“老头子打光棍儿已十年,年岁也临半百,对性的欲求淡漠,很少到烧炕上来骚扰。我们真是做到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婚后,许燕吉立马就上工了,还包揽了洗衣做饭的活计,像早上熬玉米粥,中午白水煮面这些简单的她都学会了。

但是像“汤汤面”或者“凉皮子”,她就学不会了。

好在魏兆庆从不多说什么,看她不会就自己动手做。

渐渐地,许燕吉发现丈夫是个聪明而有本事的人,家务、农活样样在行,还特别能说会道。

他在村里的绰号叫“本事”,平日里谁家闹了矛盾,总是请他去调解。

往往,他一出马,双方就和好了。

而且魏兆庆还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的亡妻去世十年了,他说起她时还总是很动情。

因此,许燕吉虽然对魏兆庆没有爱情,但是却很愿意跟他和平共处。

更何况,嫁给魏兆庆后,再没人来找她麻烦了。

一天,魏兆庆说:

“你嫁到我家,凭着我,别人就不敢欺负你,若没有我,狗拉的屎都说是你拉的,你信不信?”

许燕吉想起以前的种种,深有体会:

“这点我还真信。嫁到你家,没人敢欺负我了。”

老农娶了不要彩礼的懒老婆,不做饭不同房,8年后才知她身份不凡

中间为许燕吉母亲

05

1972年春节,许燕吉的母亲寄来1000元。

许燕吉大方地交给丈夫,让他买了200元的树,还让他翻修房子。

魏兆庆喊了乡亲们来帮忙,只用了10天,就让老房子焕然一新——

熏黑的墙壁都重新粉刷,还开了两个后玻璃窗,房子显得又亮又大。

剩下的钱,魏兆庆用它置办了不少家具:

买了一个有好多抽屉的立柜;

找木匠定做了一张两屉的书桌,两张靠背椅和吃饭用的小桌子、小板凳。

许燕吉的母亲也客运寄来一个小碗橱、一台缝纫机,以及装电灯用的一应物器。

因此,魏兆庆的穷院子一下子升级了,新房子、新家具、新装了电灯,大放光明!

村里人羡慕的不得了:

“兆庆就是有本事,娶了个财神老婆!”

许燕吉还买了猪、羊、鸡,魏兆庆便喂猪、喂羊、挤奶、喂鸡。

从那以后,一家人营养改善了,吃上了鸡蛋,喝上了羊奶,身体也壮实了。

老农娶了不要彩礼的懒老婆,不做饭不同房,8年后才知她身份不凡

而且,许燕吉对继子科科视如己出。

她教科科写作文,给科科辅导功课,还带科科去镇上看电影、去城里看火车,带他到处走亲戚。

科科在许燕吉哥哥那儿,第一次吃到了土豆、橘子、香蕉,第一次看到了歌舞节目。

科科跟着许燕吉母亲去了趟西安,第一次认识了外面的世界,心里产生了走出大山的愿望。

于是,他不再顽劣,变得听话。

他学习好,不打架,还当上了班长。

魏兆庆又惊又喜,常常问许燕吉:

“我怎么娶了你这么一个好媳妇!你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莫不是仙女下凡吧?”

许燕吉听了,笑得合不拢嘴。

所谓家和万事兴,许燕吉的工作也顺利了。

1973年,许燕吉被大队派去兽医站上工。

从那以后,她不用干重活,每天给牲畜灌药、打针,可谓游刃有余。

许燕吉是个特别热心肠的人,最是惜老爱幼。

有一天,村里一个70多岁的孤老头过来兽医站坐坐。

许燕吉看他的脚漆黑,便倒了盆热水帮他洗脚,还拿板刷给他把脚上的死皮都刷下来。

老头生平第一次被人这样侍候,竟掉下泪来。

慢慢地,村里人都知道许燕吉人品好,都喜欢过来兽医站找她聊天。

小孩找她要装过针剂的小纸盒当玩具,妇女过来跟她说自己的病、说自己的心事,甚至哭上一鼻子。

许燕吉不仅跟官村的人关系好,还跟魏兆庆十里八村的亲戚关系也好。

逢年过节,或者亲戚家娶媳妇、嫁女儿,都由许燕吉作为代表前去。

每次,许燕吉都会找出魏兆庆母亲的大黑毛巾顶在头上,再穿一件中式黑罩褂,尽量打扮得老一点儿,好当长辈。

“提上一篮子白馒头,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和一般的农家老婆没有区别,感觉挺奇妙。”

就这样,许燕吉变成一个农耕、持家的农妇,心满意足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老农娶了不要彩礼的懒老婆,不做饭不同房,8年后才知她身份不凡

许燕吉

06

本以为日子就这样过去,没承想,许燕吉被平 反了,并成功复职。

事情是这样的:

科科小学毕业后,考入了全县唯一的重点中学。

一天,他到办公室交作业本,英语老师问科科:

“你英语是不是学过一点儿?”

科科回答说:

“是,我妈教过我。”

这话引起了一旁物理老师的注意。

这物理老师是西北大学毕业的,后来被打成右 派,在砖厂一干二十年。

如今,他苦尽甘来,落实政策到了县中教书。

1979年1月1日,物理老师主动找到许燕吉,告诉她:

“你变成了农妇,在村子里什么都不知道,这落实政策的工作已到了扫尾阶段,你要尽快去办!”

许燕吉一听又惊又喜,由衷地感激这位素昧平生的仗义者。

物理老师微笑着说:

“你用不着感谢我,是我应该的,否则良心不安。你快去办!”

于是,许燕吉立马回了一趟河北石家庄农科所。

之后,她恢复技术十二级的工资待遇,工龄仍从1954年算起。

许燕吉去报户口,转粮食关系,管事的人说:

“若是生活困难,可以申请300元的补助。”

许燕吉想了想,说:

“我不申请补助,但希望把儿子的户口随我转出来。”

她希望科科离开农村,去大城市受更好的教育。

许燕吉复职后,官村人这才知道了她身份不凡——

她竟然是“落花生的女儿”!

老农娶了不要彩礼的懒老婆,不做饭不同房,8年后才知她身份不凡

许燕吉童年照

07

原来,许燕吉出生于书香门第,她是名教授、名作家许地山之女!

许地山有不少代表作,诸如《空山灵雨》《缀网劳蛛》《道教史》《扶箕迷信的研究》《印度文学》。

但是,他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落花生》,其中有句经典名言: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老农娶了不要彩礼的懒老婆,不做饭不同房,8年后才知她身份不凡

许燕吉与父亲许地山

许地山不仅是大作家,还教了一辈子书,先是任教于燕京大学,后是就任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

因此,许燕吉的童年是在香港度过的。

老农娶了不要彩礼的懒老婆,不做饭不同房,8年后才知她身份不凡

在香港,许燕吉住在香港大学旁边7室2卫1厨1厅1阳台的洋房里,家里有一辆奥斯汀4门车,母亲周俟松常常开车带全家游玩、参加各种活动。

许家几乎天天高朋满座——

陈寅恪跟许地山是世交;

梁启超的女儿梁思庄是周俟松的闺密;

梁漱溟就住在许家,跟他们一起搭伙吃饭;

而蔡元培、徐悲鸿、胡适、谢冰心、梁实秋、梅兰芳、齐白石、叶浅予等都是他们的座上宾。

老农娶了不要彩礼的懒老婆,不做饭不同房,8年后才知她身份不凡

许燕吉全家福

许燕吉从小学钢琴,上贵族学校。

每天放学回来,她总是跟邻居家的英国孩子玩耍,因此从小就熟谙英语。

可以说,她的童年衣食无忧,处处顺遂。

老农娶了不要彩礼的懒老婆,不做饭不同房,8年后才知她身份不凡

可惜,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1941年8月4日下午,许地山积劳成疾,猝死家中。

弥留之际,他割舍不下妻子和年幼的孩子。

他紧盯着妻子的眼睛,连声说:

“你负责啊!你负责啊!”

周俟松攥手在胸前,含泪点头:

“我负责,我负责。”

许地山听到这些,长呼出一口气,就像睡着了一样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49岁。

父亲去世后,许燕吉跟母亲和哥哥回到内陆,一路颠沛流离,最终落脚南京。

一家人自强不息,母亲周俟松成了南京市第五中学副校长,哥哥周苓仲考取清华大学,许燕吉则被北京农业大学录取。

只是,许燕吉就像父亲的小说《春桃》一般命运不济——

千金小姐春桃因战乱沦落为一个拣破烂的妇人,并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委身于“同行”。

老农娶了不要彩礼的懒老婆,不做饭不同房,8年后才知她身份不凡

许燕吉

08

1981年,许燕吉的母亲81岁了,年事已高。

许燕吉决定回南京工作,侍奉母亲。

村里人听说此事,议论纷纷:

“鸡窝哪里留得住凤凰,兆庆的老婆要飞走了!”

兽医站为了留住许燕吉,推托无法替她呈报调动申请。

这时,魏兆庆站出来表态道:

“给老母养老送终是儿女的义务,我不能阻拦。至于她以后管不管我,是我自己的事,与你们公家不相干,即使不管我了,我也不会来给你们找麻烦,你们不用顾虑。”

说得站领导对他大加赞赏。

回家后,魏兆庆又对妻子说:

“为这事,给我出谋划策的人多了,我一向遇事都是自己考虑,用不着请教别人。我又不是那种糨子脑袋,我还不会分析问题了?”

许燕吉好奇地问:

“你怎么分析的?”

魏兆庆一本正经地回答:

“第一,你没有娃,将来就得指靠我娃给你养老;

第二,你年纪也不小了,不会想去另找老汉了;

第三,你已经过了时了,兴不动人了。你想另找个人,人家还看不上你了。”

许燕吉听了又好气又好笑:

“你个傻子!最主要的原因你都没分析出来——”

魏兆庆忙问:

“还有什么原因?”

许燕吉正色道:

“我就不是那种不讲信用、不讲道德的人!”

老农娶了不要彩礼的懒老婆,不做饭不同房,8年后才知她身份不凡

魏兆庆 许燕吉

之后,许燕吉被调回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牧医所,成了畜牧专家。

但她很快将魏兆庆父子接到南京,一家人以前怎么过日子,如今还怎么过日子。

老同学、老朋友们都觉得不可思议,问她:

“你怎能和这么个老头子一起生活的?”

许燕吉实在地告诉他们:

“我对于婚姻还是严肃的,即使没有爱情,也是一个契约。魏兆庆没做什么伤害我的事,十来年都和平共处,不能因为我现在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提高了,就和平共处不了,就得断绝关系。再说,魏兆庆已老,没有劳动力了,我有义务养活他。

提到魏兆庆,她还真诚地说:

人受教育的程度和出身环境、经济条件及社会进步程度有直接关系,文化程度有高低,但人格是平等的。魏兆庆的天赋不低,社会经验比我丰富,我们道德观念基本一致,在一起生活,互相都没有压力。”

后来,科科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长留南京。

1988年,他在南京结了婚,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四代同堂,其乐融融。

魏兆庆一边照顾孙女,一边照顾岳母,许燕吉的母亲最终活到了95岁的高寿之年。

老农娶了不要彩礼的懒老婆,不做饭不同房,8年后才知她身份不凡

09

值得一提的是,许燕吉参加老同学聚会,还见到了前夫吴富融。

同学们都指责吴富融当年的狠心,吴富融哭了一场。

许燕吉于心不忍,对他说:

“第一我不记恨你;第二离婚那会,我说了一些气话,伤害了你的自尊,我在这里跟你道个歉。”

不久,她把吴富融的一条毛毯,寄还给他:

“这条毛毯曾经给了我些许温暖,但又令我想起那风雪的严寒,所以还是物归原主好。”

从那以后,许燕吉解开了心结,轻松了许多。

2005年,许燕吉参加毕业五十周年的同学聚会,吴富融也去了。

吴富融送给每人一本他的诗集,给许燕吉的那本上面写着:

“许燕吉老同学指正。”

许燕吉乐呵呵地接过,当着所有人的面,大笔一挥作了一首诗回赠给他:

五十流年似水,万千恩怨已灰。

萍聚何需多讳,鸟散音影无回。

老农娶了不要彩礼的懒老婆,不做饭不同房,8年后才知她身份不凡

“不羡靓果枝头,甘为土中一颗小花生,尽力做有用的人。”

2006年,魏兆庆死于脑梗。

老伴走了后,许燕吉在孤寂中开始回忆自己的一生,写成自传《我是落花生的女儿》,其中有——

“1941年,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不会想到父亲很快就要离去,日军占领香港,一家人要被迫内迁,辗转于湖南、贵州等地,苦不堪言。

1950年,当我考入北京农业大学时,我也不会想到卷入那场潮流,转眼入狱六年,孩子夭折,丈夫与我离婚!

1969年,当我被疏散到河北一个极为艰苦的地方时,我更想不到竟会为生活所迫,嫁给陕西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农。

我生活在动荡的岁月,被时代的浪潮从高山卷入海底,其间不乏艰辛曲折、酸甜苦辣。

但是,我是许地山的女儿,他那质朴的'落花生精神’已遗传到我的血液中:

不羡靓果枝头,甘为土中一颗小花生,尽力做有用的人。

这也是我始终乐观的原因。”

老农娶了不要彩礼的懒老婆,不做饭不同房,8年后才知她身份不凡

10

2013年10月,《我是落花生的女儿》正式出版,受到了一致好评,首印五万册。

人们口碑相传:

“我包你捧上手就放不下,这是一本需要哭着看的个人百年史。”

记者纷纷上门采访许燕吉,问她:

“你回南京了,干吗还带魏老汉呢?”

许燕吉听了不以为然,微笑道:

“当年别人踹我一脚,现在我就不忍心踹他一脚。”

老农娶了不要彩礼的懒老婆,不做饭不同房,8年后才知她身份不凡

未料,书出版后没几个月,许燕吉遽然病逝。

那天是2014年1月13日,许燕吉悄然走完81年的人生路。

老农娶了不要彩礼的懒老婆,不做饭不同房,8年后才知她身份不凡

在许燕吉的葬礼上,83岁的哥哥周苓仲亲笔写下挽联:

曾经风高浪急历千苦,

依然心平气和对全生。

横批:

豁达君子

老农娶了不要彩礼的懒老婆,不做饭不同房,8年后才知她身份不凡

许燕吉是名人之后,她用一生演绎了父亲名篇《落花生》的精神——

做一个有用的人,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燕吉一生的成就虽然不能与父亲相比,但是她的善良、坚强、乐观,以及知恩图报的品格,让她不愧为“落花生”永远骄傲的女儿!

参考书籍:《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许燕吉

#中国式浪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