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陕西武功县官村沸腾了。 因为,48岁的魏兆庆要娶老婆啦! 村民们可激动了,各种八卦满天飞: “这新娘子可不是一般人物,是个大学生!” “她还比兆庆小10岁!” 村干部听说此事,过来劝魏兆庆: “兆庆啊,你要娶老婆这本来没啥,可你为啥要娶个知识分子呢?你没文化,大字不识,你可斗不过她。” 魏兆庆憨憨地笑: “可她不要彩礼!这女人不要我出钱,机会难得!” 村干部听了,无奈地摇了摇头。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女大学生为什么不要彩礼,也要嫁给老农民魏兆庆呢? ![]() 许燕吉 01这女子名叫许燕吉,1933年出生于北京。 1954年,她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石家庄农科所,并且和大学同学吴富融结婚,事业爱情双丰收。 但是,许燕吉性格大大咧咧,心直口快。 在时代的飓风下,她因言招祸,被开除、戴帽,失去了腹中的胎儿,还蹲了6年大狱。 一天,有人通知她: “你爱人要和你离婚。” 许燕吉难以置信,摇着头说: “不可能,我和我爱人结婚以来感情一直很好的!” 为了挽回这段婚姻,她流着泪给丈夫写信: “念在我们结婚以来从未红过脸的份上,你等我6年。我出来后,会用一生来报答你。”
吴富融接到信过来探望妻子,哭丧着脸说: “我太懦弱,你应该找个比我坚强的人。” 许燕吉的泪顺颊而下,不断哀求道: “你不要对我失去信心啊……” 吴富融逐渐不耐烦了,他直接摊牌: “我早就想和你离婚了,但那时你有身孕,我不能提,提出也没用。现在我必须和你离婚,你别想连累我!” 许燕吉顿时感到受了欺骗和侮辱,她直瞪着丈夫,崩溃大喊: “吴富融,你等不了六年,着急另找人结婚,为什么不敢明说?!日子还长,以后谁怎么样,还不一定!” ![]() 02六年后,许燕吉重获自由,却觉得天大地大,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处。 所长给她建议说: “你母亲不是在南京吗?你去投奔她呀。” 许燕吉一听便急了,连连摇头: “我绝不能去我妈那里!我父亲去世早,我妈养活我,还供我念书,很不容易,我不能给她增加负担。我可以去就业,我愿意去农村,我身体好,能劳动!” 就这样,许燕吉去了河北一个叫坚固村的地方。 她参加农业社的劳动,从年初干到年底,从不敢歇工。 但是,每年她只能分到300斤粮。 一方面劳累过度,一方面营养不良,她的体力逐渐下降。 一天,她看到身边有人得了重病,心中警钟大鸣: “坚固村不是我能自食其力的地方,我不能死在这个地方,我得谋个生路。” 1971年春节,许燕吉请了二十天假,前往陕西找哥哥商量对策。 哥哥这些年日子也不好过,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西北局,后来被开除,发配陕西马场劳动。 兄妹俩久别重逢,悲欣交集: “哥哥,你老了!” “小妹,你也老了!” 听妹妹讲了坚固村的情况,哥哥心疼地说: “那地方不行,转到这里来好了。” 许燕吉叹了一口气: “可是哪个村肯要一个外人落户呢?” 哥哥思考了一下,说: “除非嫁个人,给人家当了老婆,人家就要了。可是,咱这里没有熟识的人,嫁给谁呢?” 许燕吉想到自己的处境,说: “嫁谁都行呀!嫁给贫下中农最好不过。” 这一夜,哥哥辗转难眠。 第二天早上,他顶着黑眼圈对妹妹说: “昨晚我一夜没睡着,你说的'嫁谁都行’对我的震动太大了。” 许燕吉心中一酸: “人到屋檐下了!形势逼到这里了。” ![]() 许燕吉 魏兆庆 03为了能快点在陕西落户,离哥哥近一点,许燕吉决定不要彩礼。 这么一来,她成了抢手货,来说媒的人络绎不绝。
最后,哥哥选定了官村的魏兆庆。 魏兆庆是贫农成分,有个不满10岁的儿子,家境不太好,但有房子,院子也不小。 最重要的是,官村种的是小麦和玉米,生活条件不错,而且离哥哥所在的马场只有三十多里路。 没几天,许燕吉就去了官村,跟魏兆庆相亲。 魏兆庆带着自己的叔叔来了,两人一进门就蹲在地上。 寒暄几句后,谈判开始了。 叔叔先开口,说: “我侄儿一个人带着个娃,比较困难,是个穷人,你若是要钱,就是没有!” 许燕吉听着特不入耳,勉强笑道: “我不是来要钱的,我身体好,能上工,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但是,做饭、缝衣裳,我都不在行。” 叔叔一听许燕吉不会做家务,以为她是个懒婆娘,立马就板起了脸: “要是娃把裤子扯破了,难道你连个破口子都不会缝吗?” 许燕吉被问得一时语塞,不再说话了。 魏兆庆见叔叔说话不好听,便亲自上阵: “其实,我连工都不用你上,我一个人能养活三个人。我娶你,只是为了我的娃。别人家的娃,放学回家都拿个馍在吃。我每天在外面干活,我的娃回到家,一个人蹲在门口……那可怜模样,我眼泪都顺腔子里淌下去了。我娶你,就是想我的娃放学,能吃上个馍,就不可怜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许燕吉想到自己夭折的孩子,心肠瞬间软了下来。 于是,两人的亲事就这样定下了。 回去马场的路上,想到很快就能在官村落户,许燕吉欣喜不已: “在关中地区,麦子是一年的主粮,一个人能分到四五百斤之多,是坚固村人难以想象的。” 然而,想到真要给人当老婆了,她的心情又变得沉重起来。 ![]() 04两人登记后,许燕吉搬到了魏兆庆家里。 一进门,许燕吉就说了: “我希望各人还保留各人的生活方式,不要强求对方听从自己。譬如你蹲着吃饭,我就得坐着吃饭,我用不着你坐着吃,你也别叫我跟你一样蹲着吃。” 魏兆庆听的一脸懵,摸着脑袋说: “你是知识分子,我是农民大老粗。我听你的。” 许燕吉看魏兆庆好说话,便委婉提起洞房的事情: “等过些日子,互相熟悉些吧。” 魏兆庆是个好人,也不强求。
婚后,许燕吉立马就上工了,还包揽了洗衣做饭的活计,像早上熬玉米粥,中午白水煮面这些简单的她都学会了。 但是像“汤汤面”或者“凉皮子”,她就学不会了。 好在魏兆庆从不多说什么,看她不会就自己动手做。 渐渐地,许燕吉发现丈夫是个聪明而有本事的人,家务、农活样样在行,还特别能说会道。 他在村里的绰号叫“本事”,平日里谁家闹了矛盾,总是请他去调解。 往往,他一出马,双方就和好了。 而且魏兆庆还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的亡妻去世十年了,他说起她时还总是很动情。 因此,许燕吉虽然对魏兆庆没有爱情,但是却很愿意跟他和平共处。 更何况,嫁给魏兆庆后,再没人来找她麻烦了。 一天,魏兆庆说: “你嫁到我家,凭着我,别人就不敢欺负你,若没有我,狗拉的屎都说是你拉的,你信不信?” 许燕吉想起以前的种种,深有体会: “这点我还真信。嫁到你家,没人敢欺负我了。” ![]() 中间为许燕吉母亲 051972年春节,许燕吉的母亲寄来1000元。 许燕吉大方地交给丈夫,让他买了200元的树,还让他翻修房子。 魏兆庆喊了乡亲们来帮忙,只用了10天,就让老房子焕然一新—— 熏黑的墙壁都重新粉刷,还开了两个后玻璃窗,房子显得又亮又大。 剩下的钱,魏兆庆用它置办了不少家具: 买了一个有好多抽屉的立柜; 找木匠定做了一张两屉的书桌,两张靠背椅和吃饭用的小桌子、小板凳。 许燕吉的母亲也客运寄来一个小碗橱、一台缝纫机,以及装电灯用的一应物器。 因此,魏兆庆的穷院子一下子升级了,新房子、新家具、新装了电灯,大放光明! 村里人羡慕的不得了: “兆庆就是有本事,娶了个财神老婆!” 许燕吉还买了猪、羊、鸡,魏兆庆便喂猪、喂羊、挤奶、喂鸡。 从那以后,一家人营养改善了,吃上了鸡蛋,喝上了羊奶,身体也壮实了。 ![]() 而且,许燕吉对继子科科视如己出。 她教科科写作文,给科科辅导功课,还带科科去镇上看电影、去城里看火车,带他到处走亲戚。 科科在许燕吉哥哥那儿,第一次吃到了土豆、橘子、香蕉,第一次看到了歌舞节目。 科科跟着许燕吉母亲去了趟西安,第一次认识了外面的世界,心里产生了走出大山的愿望。 于是,他不再顽劣,变得听话。 他学习好,不打架,还当上了班长。 魏兆庆又惊又喜,常常问许燕吉: “我怎么娶了你这么一个好媳妇!你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莫不是仙女下凡吧?” 许燕吉听了,笑得合不拢嘴。 所谓家和万事兴,许燕吉的工作也顺利了。 1973年,许燕吉被大队派去兽医站上工。 从那以后,她不用干重活,每天给牲畜灌药、打针,可谓游刃有余。 许燕吉是个特别热心肠的人,最是惜老爱幼。 有一天,村里一个70多岁的孤老头过来兽医站坐坐。 许燕吉看他的脚漆黑,便倒了盆热水帮他洗脚,还拿板刷给他把脚上的死皮都刷下来。 老头生平第一次被人这样侍候,竟掉下泪来。 慢慢地,村里人都知道许燕吉人品好,都喜欢过来兽医站找她聊天。 小孩找她要装过针剂的小纸盒当玩具,妇女过来跟她说自己的病、说自己的心事,甚至哭上一鼻子。 许燕吉不仅跟官村的人关系好,还跟魏兆庆十里八村的亲戚关系也好。 逢年过节,或者亲戚家娶媳妇、嫁女儿,都由许燕吉作为代表前去。 每次,许燕吉都会找出魏兆庆母亲的大黑毛巾顶在头上,再穿一件中式黑罩褂,尽量打扮得老一点儿,好当长辈。
就这样,许燕吉变成一个农耕、持家的农妇,心满意足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 许燕吉 06本以为日子就这样过去,没承想,许燕吉被平 反了,并成功复职。 事情是这样的: 科科小学毕业后,考入了全县唯一的重点中学。 一天,他到办公室交作业本,英语老师问科科: “你英语是不是学过一点儿?” 科科回答说: “是,我妈教过我。” 这话引起了一旁物理老师的注意。 这物理老师是西北大学毕业的,后来被打成右 派,在砖厂一干二十年。 如今,他苦尽甘来,落实政策到了县中教书。 1979年1月1日,物理老师主动找到许燕吉,告诉她: “你变成了农妇,在村子里什么都不知道,这落实政策的工作已到了扫尾阶段,你要尽快去办!” 许燕吉一听又惊又喜,由衷地感激这位素昧平生的仗义者。 物理老师微笑着说: “你用不着感谢我,是我应该的,否则良心不安。你快去办!” 于是,许燕吉立马回了一趟河北石家庄农科所。 之后,她恢复技术十二级的工资待遇,工龄仍从1954年算起。 许燕吉去报户口,转粮食关系,管事的人说: “若是生活困难,可以申请300元的补助。” 许燕吉想了想,说: “我不申请补助,但希望把儿子的户口随我转出来。” 她希望科科离开农村,去大城市受更好的教育。 许燕吉复职后,官村人这才知道了她身份不凡—— 她竟然是“落花生的女儿”! ![]() 许燕吉童年照 07原来,许燕吉出生于书香门第,她是名教授、名作家许地山之女! 许地山有不少代表作,诸如《空山灵雨》《缀网劳蛛》《道教史》《扶箕迷信的研究》《印度文学》。 但是,他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落花生》,其中有句经典名言: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许燕吉与父亲许地山 许地山不仅是大作家,还教了一辈子书,先是任教于燕京大学,后是就任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 因此,许燕吉的童年是在香港度过的。 ![]() 在香港,许燕吉住在香港大学旁边7室2卫1厨1厅1阳台的洋房里,家里有一辆奥斯汀4门车,母亲周俟松常常开车带全家游玩、参加各种活动。 许家几乎天天高朋满座—— 陈寅恪跟许地山是世交; 梁启超的女儿梁思庄是周俟松的闺密; 梁漱溟就住在许家,跟他们一起搭伙吃饭; 而蔡元培、徐悲鸿、胡适、谢冰心、梁实秋、梅兰芳、齐白石、叶浅予等都是他们的座上宾。 ![]() 许燕吉全家福 许燕吉从小学钢琴,上贵族学校。 每天放学回来,她总是跟邻居家的英国孩子玩耍,因此从小就熟谙英语。 可以说,她的童年衣食无忧,处处顺遂。 ![]() 可惜,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1941年8月4日下午,许地山积劳成疾,猝死家中。 弥留之际,他割舍不下妻子和年幼的孩子。 他紧盯着妻子的眼睛,连声说: “你负责啊!你负责啊!” 周俟松攥手在胸前,含泪点头: “我负责,我负责。” 许地山听到这些,长呼出一口气,就像睡着了一样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49岁。 父亲去世后,许燕吉跟母亲和哥哥回到内陆,一路颠沛流离,最终落脚南京。 一家人自强不息,母亲周俟松成了南京市第五中学副校长,哥哥周苓仲考取清华大学,许燕吉则被北京农业大学录取。 只是,许燕吉就像父亲的小说《春桃》一般命运不济—— 千金小姐春桃因战乱沦落为一个拣破烂的妇人,并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委身于“同行”。 ![]() 许燕吉 081981年,许燕吉的母亲81岁了,年事已高。 许燕吉决定回南京工作,侍奉母亲。 村里人听说此事,议论纷纷: “鸡窝哪里留得住凤凰,兆庆的老婆要飞走了!” 兽医站为了留住许燕吉,推托无法替她呈报调动申请。 这时,魏兆庆站出来表态道: “给老母养老送终是儿女的义务,我不能阻拦。至于她以后管不管我,是我自己的事,与你们公家不相干,即使不管我了,我也不会来给你们找麻烦,你们不用顾虑。” 说得站领导对他大加赞赏。 回家后,魏兆庆又对妻子说: “为这事,给我出谋划策的人多了,我一向遇事都是自己考虑,用不着请教别人。我又不是那种糨子脑袋,我还不会分析问题了?” 许燕吉好奇地问: “你怎么分析的?” 魏兆庆一本正经地回答: “第一,你没有娃,将来就得指靠我娃给你养老; 第二,你年纪也不小了,不会想去另找老汉了; 第三,你已经过了时了,兴不动人了。你想另找个人,人家还看不上你了。” 许燕吉听了又好气又好笑: “你个傻子!最主要的原因你都没分析出来——” 魏兆庆忙问: “还有什么原因?” 许燕吉正色道: “我就不是那种不讲信用、不讲道德的人!” ![]() 魏兆庆 许燕吉 之后,许燕吉被调回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牧医所,成了畜牧专家。 但她很快将魏兆庆父子接到南京,一家人以前怎么过日子,如今还怎么过日子。 老同学、老朋友们都觉得不可思议,问她: “你怎能和这么个老头子一起生活的?” 许燕吉实在地告诉他们: “我对于婚姻还是严肃的,即使没有爱情,也是一个契约。魏兆庆没做什么伤害我的事,十来年都和平共处,不能因为我现在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提高了,就和平共处不了,就得断绝关系。再说,魏兆庆已老,没有劳动力了,我有义务养活他。” 提到魏兆庆,她还真诚地说: “人受教育的程度和出身环境、经济条件及社会进步程度有直接关系,文化程度有高低,但人格是平等的。魏兆庆的天赋不低,社会经验比我丰富,我们道德观念基本一致,在一起生活,互相都没有压力。” 后来,科科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长留南京。 1988年,他在南京结了婚,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四代同堂,其乐融融。 魏兆庆一边照顾孙女,一边照顾岳母,许燕吉的母亲最终活到了95岁的高寿之年。 ![]() 09值得一提的是,许燕吉参加老同学聚会,还见到了前夫吴富融。 同学们都指责吴富融当年的狠心,吴富融哭了一场。 许燕吉于心不忍,对他说: “第一我不记恨你;第二离婚那会,我说了一些气话,伤害了你的自尊,我在这里跟你道个歉。” 不久,她把吴富融的一条毛毯,寄还给他: “这条毛毯曾经给了我些许温暖,但又令我想起那风雪的严寒,所以还是物归原主好。” 从那以后,许燕吉解开了心结,轻松了许多。 2005年,许燕吉参加毕业五十周年的同学聚会,吴富融也去了。 吴富融送给每人一本他的诗集,给许燕吉的那本上面写着: “许燕吉老同学指正。” 许燕吉乐呵呵地接过,当着所有人的面,大笔一挥作了一首诗回赠给他:
![]() “不羡靓果枝头,甘为土中一颗小花生,尽力做有用的人。” 2006年,魏兆庆死于脑梗。 老伴走了后,许燕吉在孤寂中开始回忆自己的一生,写成自传《我是落花生的女儿》,其中有——
![]() 102013年10月,《我是落花生的女儿》正式出版,受到了一致好评,首印五万册。 人们口碑相传: “我包你捧上手就放不下,这是一本需要哭着看的个人百年史。” 记者纷纷上门采访许燕吉,问她: “你回南京了,干吗还带魏老汉呢?” 许燕吉听了不以为然,微笑道: “当年别人踹我一脚,现在我就不忍心踹他一脚。” ![]() 未料,书出版后没几个月,许燕吉遽然病逝。 那天是2014年1月13日,许燕吉悄然走完81年的人生路。 ![]() 在许燕吉的葬礼上,83岁的哥哥周苓仲亲笔写下挽联:
横批:
![]() 许燕吉是名人之后,她用一生演绎了父亲名篇《落花生》的精神—— 做一个有用的人,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燕吉一生的成就虽然不能与父亲相比,但是她的善良、坚强、乐观,以及知恩图报的品格,让她不愧为“落花生”永远骄傲的女儿! 参考书籍:《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许燕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