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正贵与他的书法艺术之路

 袁成亮工作室 2023-09-14

      吴正贵与他的书法艺术之路    

                        袁成亮     

   1947年2月,吴正贵出生于安徽歙县白杨乡竹林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小喜爱绘画,读小学时拿到课本最先看的就是里面的插图画。随着学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他临学的体裁也不断拓展:读小学时画过关公、姜维等许多人物,全民“大跃进”时在家中白墙上画过赶英超美的“千里马”,读初中时画过生物课本中的动物画,后来又为报刊上各具特色的刊头题字所吸引,画画之外又写起了书法。有次看到《人民日报》报头题字很潇洒,便临学起来,写得有模有样的,引得乡邻称赞不已。从小学到中学,吴正贵醉心书画,学习也没落下,那时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吴正贵高中毕业前一心一意备考大学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他读大学的梦想也因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而成为泡影。

    “大学梦”破灭后,1968年,吴正贵报名参军入伍,并由此开始了长达二十九年的军旅生活。那时部队里高中毕业算得上是高学历了,对他这个“学生兵”自然也很是重视,着意培养,一些与文字相关的活儿自然也就落到了他的头上。近读吴正贵先生所著《涵虚斋文稿》,洋洋数十万字,文笔朴实、流畅,读来很是亲切,说来这也得益于他在部队练就的一手好功夫。他说:“写文章,那是在军队培养锻炼的。从当战士时写表扬稿、黑板报稿开始,到后来当干部时写通知、简报、电报稿、工作总结等公文以及工作研究文章等,一件件学习,一步步提高。”至今吴正贵对当年第一次写稿还记忆犹新:“我20多岁时,第一次与人合作写全团干部战士筑农场大坝盛况工作简报,就是司令部沈股长手把手帮着我完成任务的。他不仅带着我深入调查,掌握素材,还具体介绍写作方法,让我获益非浅。”吴正贵是个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人。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还报名参加了南京大学党政干部大专自学考试并获结业证书,也算是圆了自己当年的一个“大学梦”。为期两年的学习为他以后的书法及诗词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自小喜欢书画,不过吴正贵走上专业的书法艺术之路还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书法热”说起。 

        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及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又兴起了群众性的书法热潮,老年大学也是一夜间遍地开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87年,时任苏州军分区第二干休所政委的吴正贵为了丰富部队老干部们的生活,积极动员他们学习书画。他自己也是“以身作则”,一起报名参加苏州市老年大学的两年制书法学习,成为年龄最小的学员,并由此走上了一条专业的书法艺术之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年大学把我引进了书画学习的大门”。令吴正贵感到幸运的是自己学书法时遇到了一个好时代,特别是得到了程质清、吴进贤、崔护、徐植农、顾超等吴门老一辈书画诗词大家的悉心指导,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也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他在《涵虚斋文稿》中记录了他在书法学习过程中与他们交往的点点滴滴,情感真挚,生动地再现了吴门书坛画坛老前辈们的大家风范。     

     吴门著名书画家程质清先生是吴正贵在老年大学学习时的一位书法老师,程老在苏州市老年大学任教多年,教学上也很有特点:每次出一个内容,让学员先动脑筋自己创作,待下一课时他再进行点评并进行课堂书写示范,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员积极思考,同时也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书法的热情。从苏州市老年大学结业后,吴正贵继续随程老学习,每周都要带上自己的作品前去请教,十五年间风雨无阻。在程老指导下,吴正贵认真研习《乙瑛碑》《张迁碑》《张猛龙碑》《石鼓文》《好大王碑》《祀三公山碑》等碑帖,获益非浅。在诸多碑帖中,吴正贵对程老赠予的《祀三公山碑》情有独钟,几乎天天练习,并对其字体结构与用笔作了深入研究,由此掌握了该碑书体在书法创作上的运用。正是在此基础上,他创造性地将《祀三公山碑》内可用的162个字集成格律严谨的66幅对联,联句内容也以反映国泰民安、以德治国、社会和谐居多,并用该碑碑体全部写成书法作品,使传统的书法艺术焕发出时代新气息。由他书写的这66幅对联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冠以《祀三公山碑字联》书名出版后,深受书家及书法爱好者的欢迎。著名书法家潘振元先生称赞吴正贵此举“将撰联与书法集于一身,补历史的缺憾,可谓书、联合璧,给人以双重的艺术享受。”   

    有“江南隶王”美誉的吴门著名书法家吴进贤先生与吴正贵系同乡同宗,他与这位小同乡也是相见甚欢,悉心指导。当他看到吴正贵临张迁碑字时,嘱其“写张迁碑前要先写曹全碑”;看到吴正贵临好大王碑字时,高兴地说:“能识好大王碑字好,就说明这个人的眼力不错。”嘱其“要把好大王碑与西狭颂碑对照起来看,这样有利于书写好大王碑。”当看到吴正贵所临的好大王碑版本不是很清晰时,吴老便将自己收藏的一本送给他临写。吴正贵遵嘱吴老之言,刻苦钻研,果然收获满满。如今每每提到恩师,吴正贵言语中也是充满了感激,他说:“吴老伯对我学书法,勉励多,引导多……许多交往,许多言谈,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崔护先生是吴门著名书画家、工艺美术家、诗人,谈起与崔老初次相见,吴正贵也很是感慨。他说:“我久仰崔护先生大名,但与他相交,向他请教,聆听教诲,是在2002年下半年。记得我第一次上他家门,是带着《怡斋稿存》书稿请他为该书作序。我们素不相识,但他热情的接待了我,并爽快答应了我的要求。自此,我便经常去他家求教,请他评点我的书法作业。崔先生知识渊博,我每次去,都是高兴满意的离开,心里有一种十分愉悦的感觉。”而每每吴正贵在书法艺术上有所进步时,崔老都会给予鼓励,并对其创作方向适时地加以引导。2004年初的一天,吴正贵象往常一样拿着刚写的一幅隶书请崔老指教,崔老看了后对他说:“你的隶书有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写对联,写大字,写出了你的特点,有个性,这方面还要继续努力,慢慢就会形成你自己的风格。但是还应注意写点小楷,花三年时间写点小楷,写钟繇或文征明的都可以。”听了崔老这番话,吴正贵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了文征明的小楷,在崔老指导下吴正贵的小楷也逐渐写出了自己的特色。除此之外,崔老还介绍吴正贵参加了平江书法院、苏州市书画研究会,后来吴正贵又参加了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创作视野也更加开阔了,在诗词创作方面也有所成。    

      在吴正贵书法艺术创作中,篆书和隶书是他用功最多成绩也最大的两个门类。诚如平江书画院王建平先生所评论的那样:“隶篆二体是正贵先生创作居多的作品,也是临摹碑贴功夫下的最大的字体。二种书体在创作过程中又互相参差渗透,笔法圆转方折相济并用,形成他的汉篆作品中含有隶意,而隶书作品里又蕴存汉篆之味。字形的方正庄重,用笔的古拙凝厚,是正贵先生书法作品的一个风貌。”     

   吴正贵在篆书隶书创作方面成绩斐然,在小楷、行草创作方面也是可圈可点。小楷《千字文》等作品端庄宽绰,秀润恬静。行草作品《书谱》融碑法笔意入草,字与字之间虽极少连笔,字里行间却有一种左顾右盼,笔笔意连的流动感,别具韵味。所著《涵虚斋墨痕》汇聚了正草隶篆等各体书法,称得上是他多年来学习与创作成果的一次总结,得到行家的好评。      吴正贵书坛辛勤耕耘三十余年,成绩斐然,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说:“我是中年学书法,自娱自乐,怡人怡己,是我一直遵循的原则。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沉下心来,刻苦钻研,是我必须坚持的学习态度。继承传统,求新求变是我继续努力奋斗的目标。”我相信,凭着对书法艺术的这种信念与执着,吴正贵先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   


吴正贵先生近照

吴正贵与恩师程质清合影

吴正贵与恩师吴进贤合影

吴正贵与恩师崔护合影

下为吴正贵先生书法作品






本文作者与人物肖像画家杨纯玉、书法家吴正贵先生合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