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红楼|刘姥姥的生存哲学:办法总比困难多

 漫话红楼 2023-09-15 发布于北京

话说这一年的初冬,天气已经变冷了,但家中还没有准备好过冬的物资,王狗儿心里烦躁,就在家里喝闷酒,喝着喝着就发起脾气来。

妻子刘氏根本不敢回嘴,刘姥姥看不过,劝道:“姑爷,你别怪我多嘴,我们农村人,都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人,守着小锅小灶,不会去妄想大鱼大肉。你都是因为小时候被惯坏了,惹了狂吃海喝的毛病,到如今改不过来,有了钱就胡乱花,没了钱就瞎生气,像什么男子汉大丈夫?现在我们虽然住在乡下,但毕竟也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可惜没人会去捡,像你这样整天在家指天骂地有什么用?”

狗儿听到丈母娘这样说自己,急了,连忙分辩说:“你老人家只会坐在炕上说大话,我要怎么去捡,难道去偷去抢?”

刘姥姥说:“谁叫你去偷去抢来着?总该想个办法,不然,那些钱会自己跑到我们家来吗?”

狗儿依然不服气,冷笑道:“要是有办法,还等到现在?我又没有收税的亲戚,没有做官的朋友,还能有什么办法?就算有那样的亲戚朋友,人家也不会理我们。”

刘姥姥说:“这倒不一定,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谋到了,也许老天爷会保佑我们,给我们一些机会。我倒替你们想到一个机会,当年你们和金陵王家连过宗,二十年前,他们待你们还不错。如今是你们腰杆子硬,不肯去亲近他们,所以慢慢疏远了。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到金陵王家去过一次,他们家的二小姐为人响快,待人和善,不摆小姐架子,现在她已经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了。听说现在年纪大了,更加怜贫恤老,最爱舍米舍钱做善事。如今虽然王子腾升了边任,但这二小姐应该还认得我们,你大可以去走动走动,也许他们念旧,给些好处,也不一定。像他们那样的富贵人家,如果肯发善心,拔一根寒毛都比我们的腰还粗。”

刘氏在一旁接口说:“你老人家说的都对,但我们现在这个样子,怎么好意思去上人家的门?别的先不说,就是那些看门人,也不肯给我们进去报信,去了也只是丢人受嘲笑。”

没想到王狗儿名利心很重,听了刘姥姥的话,心里活动起来。又听了妻子的话,便有了主意,说:“姥姥既然说得这么明白,不如就你老人家明天去走一趟,去试试他们家的口风。”

刘姥姥道:“哎哟喂!'侯门深似海’,我算个什么东西,他们家又不认识我,我去了也是白去。”

狗儿笑道:“没关系,我教你一个方法,你带了外孙子板儿一起去,先去找陪房周瑞,如果能见到他,这事就好办了。这周瑞曾和我父亲有过交往,关系极好。”

刘姥姥说:“我知道他,只是这么多年没来往,也不知道他现在怎样,还会不会念旧。不过话说到这里,也只能这样了。你是个男人,现在又是这样的境况,确实不好去上他们的门。我女儿是年轻媳妇,也不好去抛头露面,还只有我去倚老卖老。如果真能得到些好处,大家都有益。如果得不到,也算我到公侯府去见一回世面,也不枉活一次。”

漫读君简评: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总有一种感觉,作者写于第五回的这幅对联,既是对贾宝玉的批判,又是对刘姥姥的赞美。贾宝玉总是在学问文章上极为自负,却对世事人情一窍不通,还要装腔作势地批评世事人情来为自己的无能辩解。

世人对世事人情也有着很大的误解,以为世事人情就是圆滑,就是情商高。其实,作者所赞美的世事人情,是如刘姥姥这般的处世智慧。

刘姥姥与女婿王狗儿的这段对话,就是处世智慧的教科书:面对困境,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光发牢骚,而要去想办法解决,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

刘姥姥先是指出了王狗儿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

王狗儿属于落魄的官家子弟,小时候享过福,“吃喝惯了”,没有农村人勤俭持家的习性。俗语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说的就是要有居安思危的计划,不能有钱时胡吃海喝,却不为没钱时做计划。

不过,刘姥姥也深知,现在已经陷入困境,光指责是没用的,关键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作者特意用对比法来体现刘姥姥的了不起:王狗儿是读过书的大男人,刘姥姥只是个目不识丁的小老太太,面对困境,王狗儿只会喝闷酒发脾气,刘姥姥的思维却在找方法上。

世事往往如此,只要你愿意把心思用在找方法上,就像星星之火,越来越亮,最终燎原。就像《易经》告诉我们的哲学:只要肯去动一动,命运的轮盘就会转动起来,于是整个气场都得到了改善。

刘姥姥本来只想到一个机会:去找找那个曾经有过一面之交的王家二小姐,“或者她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

刘姥姥并没有十成的把握,只觉得是个机会,可以去试一试。

是啊,有一线机会就值得去行动,总比呆在家里光着急的好。

仅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刘姥姥是个行动派,这也是她健康长寿的秘密:想不如做。想得太多耗费心思,徒劳无功,不如抓住一切机会去行动。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易经》的乾卦,自强不息,终日乾乾。

刘姥姥的行动派,对应的正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贾宝玉是口头派,只说不做,而林黛玉是思想派,只想不做。所以,刘姥姥不但活得健康,而且总能让日子往好处过,而贾宝玉和林黛玉只会让生活越过越糟糕,最终走进死局。

值得注意的是,刘姥姥只是提出了一个可能性,王狗儿便开窍了,马上开始完善计划,使得可能性大大提高。

这才是这个情节的重点,只要愿意去想,然后集思广益,办法总比困难多。脂研斋在这里有一句评语极为中肯:“天下事,无有不可为者。总因打不破;若打破,何事不能?”

“打不破”,指的是观念上的禁锢。王狗儿的问题就是“打不破”,这也是世上大多数人的问题,遇到困难只会发愁,根本不会想到去打破。

刘姥姥的特点就是善于打破,她永远不会被困难吓倒,永远不会被观念禁锢,永远能从困境处看到一丝光亮。

这才是作者所提倡的世事人情,是比读再多书懂再多学问会写再多文章更高明的处世智慧。

这种世事人情,贾宝玉和林黛玉这样以读书人自居的自负之人永远学不会,因为他们和王狗儿一样,“总因打不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