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少不懂刘姥姥,读懂已是中年妇

 少读红楼 2020-02-11

日里陪朋友逛街,从电梯1楼转到12楼,她总是看个没够。一路陪着的还有她读大学的女儿,小丫头端直地不耐烦起来,嘟着嘴说:真是刘姥姥逛大观园!朋友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她女儿经常说她简直就是没见过世面的刘姥姥。我听了,笑着问她女儿,你觉得刘姥姥不好吗?她说,刘姥姥有什么好?丑八怪,又蠢又傻的,又没见过世面,只知道去巴结讨好富人,结果被人捉弄,丢人现眼。 

真是小丫头家家,没经过世事磨炼。我于是正色告诉她,《红楼梦》是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每个认真读过的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理解,我恰恰和你的看法相反,《红楼梦》里面的刘姥姥很不简单,对平民百姓非常的有励志意义,而且,这个已经70多岁的老太太真正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有担当、有魄力、有责任心、有爱心、尤其是她的乐观、智慧和知恩图报。

小女孩听了一脸诧异,我于是一边逛街一边和她慢慢分析。敢情这丫头根本没怎么认真读过<红楼梦>,所得的看法都是人云亦云的,经不起推敲。

一、刘姥姥和贾府的关系

首先,刘姥姥本来和贾府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一个平民百姓,最后却成为王熙凤的女儿巧姐的救命恩人,这是为什么呢?

刘姥姥早年丧夫,独自抚养了一个女儿。母子两人相依为命,想必对女儿很是疼爱,等到女儿成人,也是千挑万选地想让女儿有个好人家。 有叫王成的人,祖上曾做过小小京官,家境富裕。

王成只有一个儿子,叫王狗儿,于是刘姥姥把女儿嫁给了王狗儿,想着一平民百姓,又没有什么亲戚帮衬,王狗儿是独子,女儿嫁过去也是不错了。

谁承想王狗儿父亲王成过世之后,狗儿和刘姥姥的女儿生下一儿一女,儿子取名板儿,女儿取名青儿。刘姥姥过来帮忙照看两个外孙。狗儿白日间做些生计。到了年关,家中冬事未办,狗儿吃了闷酒,在家里闲了发闷气,刘姥姥看不过,就说开了。

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家儿,那一个不是老老实实,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呢!你皆因年小时候,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了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了!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皆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罢了。在家跳蹋也没用!

这刘姥姥一番话,入情入理。接着又指出王成祖上在京做官时,因贪图王家的势利,和王熙凤的祖上攀过亲戚连了宗的,且曾经刘姥姥在王成在世时,是见过王夫人一面的,王夫人现在是贾府贾二老爷贾政的太太,王夫人的陪房就是周瑞家的,周瑞争买田地时,狗儿还曾经出力帮过大忙的。

于是刘姥姥说女婿:“你是个男人,这么个嘴脸,自然去不得,我们姑娘年轻的媳妇,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着我这幅老脸去碰碰,果然有好处,大家也有益。”

二、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刘姥姥七十多岁的人,本来这样的家庭,一般是不会登富人家的门的,在心理上,总会觉得自己低人家一等,轻易是不会靠近的。但是,刘姥姥和一般的家境不富裕的人的想法不一样,女儿一家都不好意思去荣国府,刘姥姥却没有惧怕,用文中的原话,“到还舍我这副老脸去碰碰,果然有好处,大家也有益。” 

因此天未明时,刘姥姥就带了板儿进城至荣国府,这一路上如何赔笑打问周瑞家,如何一路小心谨慎看人脸色,人至中年,有了许多世事阅历之后,读来尤其心有戚戚。这次刘姥姥终于见着了王熙凤,“讨了20两银子”,这20两银子,对庄户人家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了,够花一年了。

这一章节中,王熙凤待人接物的世故,拿捏的分寸活灵活现,读来令人十分感概。

通过刘姥姥的言行举止,我们就仿佛通过一面镜子,照出这个大家族的势力和规矩,也特别体会到凤姐的为人。比如凤姐知道刘姥姥的来历,眼都不抬,也不接平儿的茶,这种姿态实际上让刘姥姥更是局促不安。

更厉害的是她的话,她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嫌弃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其实,确实眼里没人,作者有意在上文中写凤姐不抬头)刘姥姥老实回答说家道艰难走不起,再者怕给亲戚抹黑。

凤姐的“喧宾夺主”让刘姥姥很是难堪。凤姐多么精明的人,她知道刘姥姥此行目的,说话间故意哭穷。还说要禀明太太,不过趁机拿大而已。

这中间姥姥和凤姐的谈话就被打断了几次,试想,如果我们是刘姥姥,我们能否体会到她那么大年纪舍下尊严向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求助时的那种卑微和辛酸呢?凤姐又怎会料到最后自己竟要把巧姐的命运托付给这样一个自己曾经根本瞧不起的穷酸卑贱、老实巴交的乡下老太太呢?

三、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刘姥姥二进贾府是作为对第一次的回礼。这次她带了些瓜果蔬菜去贾府,正巧贾母无聊,想找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就请了来见一见。 

这一次,书中浓墨重彩,描写了刘姥姥在大观园的耍宝。 吃饭时,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这一次刘姥姥因为能够和贾母说笑逗乐的缘故,得以在大观园逗留了几日,也因此通过刘姥姥的视觉,我们把大观园逛了一遍,也通过刘姥姥的感受,体会了大观园众多人物的个性和形象。

这里写了黛玉很不待见刘姥姥,黛玉说:“她是哪一门子的姥姥,直叫她是个‘母蝗虫’就是了。” 妙玉没说得这么直接,却更加嫌弃,让道婆把刘姥姥用过的茶杯搁外面,不要收进来。 就连一向不爱表态的宝钗也大为赞赏“母蝗虫”三个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

只有宝玉、平儿都表现出对这位老人家基本的怜悯和尊重,尤其是宝玉,还专门把妙玉舍弃的成窑钟子专门要来,“袖着那杯”,或者她卖了也可以度日。

有考证的专家说这个成窑钟子当时的市场价竟然可卖近千两银子。也或者有人说刘姥姥后来过上小康生活,许是正因为卖了这成窑钟子也未可知。

刘姥姥和贾母的对话中尽显世事洞明的智慧,也正是红楼梦的人情练达处。虽然姥姥是信口开河,但是也透露着她察人观物的应对能力。否则,大家又怎么会觉出她老人家的有趣和可爱,真诚和乐观?

在荣华富贵的贾母面前,刘姥姥并没有胆怯的样子,所有的话都是一问一答,有来有去。这一次,虽然话中是抬高了贾母的身份,有意显示出贾母出自富贵之家,而刘姥姥是一个在乡下种地的老妇,但是,通篇文字读下来,相信大家对贾母和刘姥姥的对话中,并没有感到这种差距。

尤其在这样一个大户人家,又是老祖宗,又是太太、奶奶们,还有小姐们,在和这些人的相处中,对于一个来自乡下的老人,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刘姥姥都能够轻松的化解,表面上是给贾母取乐开心,实质上也是拉近了自己与大家的关系。

从大观园的几件事中,大家都可以看出刘姥姥为人开朗,聪明而有趣,机敏且人情练达。大家给她一个老太太戴了满头的花,逗的贾母和众人都笑了,刘姥姥却说,“我这头也不知道修了什么福,今个这样体面起来。”

吃饭的时候,王熙凤给了刘姥姥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沉甸甸的筷子,让她去夹鸽子蛋,刘姥姥说,“这里的鸡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大家听完又是一同笑,可是,我们静下心来想想,来自乡下的刘姥姥怎么可能没有见过鸽子蛋?她是在刻意说笑话,讨贾母的开心。

这一章节,刘姥姥有着非常丰富的表演才能和逗趣技巧,专意配合众人,尤其是配合鸳鸯、凤姐和平儿让贾母开心,这也是刘姥姥的可贵之处,她之所以敢于两次登荣国府,当然有她的气度,她在一个比自己小五六岁的同龄女性面前,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且豁达开朗,给足了对方面子,也极大地满足了贾母的虚荣心和优越感,也因此得到贾府上下人等的基本认可。

除了有意取得贾母的欢心,刘姥姥对其他人也是煞费苦心的。一是刘姥姥编了一个故事,好像是自己村里面的一个传说,结果呢,是贾母、贾宝玉、王夫人还有其他的姐妹们都被唬住了,特别是贾宝玉还让人去寻地方,想要建个庙什么的。

都说大家公子小姐,读书识字,知道的事多,但是,却都被刘姥姥的一个故事给绕进去了,可见,作为一个乡下的村妇,刘姥姥自有自己接人待物的智慧。

也就是这一次,刘姥姥给王熙凤的女儿取名为巧姐。

刘姥姥二进贾府收获颇丰。单单众人送她的东西,就堆了半个炕头,两匹绸子,各色衣物,特别是王夫人给了她100两银子,让她回去置田地、做个小买卖什么的,别再投亲访友了。

刘姥姥这次回去时,不仅仅是满载而归,还由平儿特意直装好了雇车送了刘姥姥回家去的,刘姥姥堪称是出色的平民外交官,成功地和贾府众人搭上了关系,并且赢得她们的认可。因此,鸳鸯、平儿等人都有东西赠送。

四、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在续本红楼梦里,刘姥姥第三次进贾府是因为贾府被抄家已经式微,贾母去世,因没有报,才来看望。

这时候赵姨娘已经暴病身死,王熙凤也是心力憔悴,病重难愈,贾府上下人人自危。这一次王熙凤经过一些世事,对姥姥的态度也是大有不同:“平儿,你来,人家好心来瞧,不要冷淡人家。你去请了刘姥姥进来,我和他说说话儿。”凤姐还对巧姐说:“你的名字还是他起的呢,就和干娘一样,你给他请个安。”就这样凤姐把女儿巧姐托付给了刘姥姥,认刘姥姥为干妈。

凤姐因为病魔缠身,因刘姥姥念佛后又觉清楚些,心里信他求神祷告,便把丰儿等支开,叫刘姥姥坐在头边,告诉他心神不宁如见鬼怪的样。刘姥姥便说我们屯里什么菩萨灵,什么庙有感应。凤姐道:“求你替我祷告,要用供献的银钱我有。”便在手腕上褪下一支金镯子来交给他。

刘姥姥此时并没有趁火打劫,落井下石,而是很诚恳地说:“姑奶奶,不用那个。我们村庄人家许了愿,好了,花上几百钱就是了,那用这些。就是我替姑奶奶求去,也是许愿。等姑奶奶好了,要花什么自己去花罢。”

凤姐明知刘姥姥一片好心,不好勉强,只得留下,说:“姥姥,我的命交给你了。我的巧姐儿也是千灾百病的,也交给你了。”

这一笔,因为一带而过,很多读者没有意识到作者的神来之笔。此时此刻,想想马道婆,后来的王仁等人的做派,看看刘姥姥是何等坦荡磊落。

这一次,也是很关键的一次,就是凤姐态度的转变。你看凤姐欲想留青儿住下来时这么说:“这就是多心了。既是咱们一家,这怕什么。虽说我们穷了,这一个人吃饭也不碍什么。”

 刘姥姥从当初第一次进贾府的“客人”变成了和贾府一家人了。也正因为有了凤姐诚心诚意地托付,才有了后来当刘姥姥得知巧姐被“狠舅奸兄”卖了的时候,凭着自己久经风霜的阅历,果敢地帮了大忙,把巧姐藏于自己的屯里,巧姐才得以辛免于难,且和青儿成为好朋友,难分难舍。

一个是庄户人家的平民的女儿,一个是皇亲国戚的世袭贵族千金小姐,到最后,因为世事造化弄人,巧姐能够和青儿成为患难与共的好朋友互相帮衬也算很好了,不至于零落他乡孤苦无依。

五、刘姥姥最后一次进贾府

刘姥姥最后一次来到贾府,正值王夫人和平儿一筹莫展之时。凤姐已经去世,贾环和王仁联手糊弄邢夫人要把巧姐卖了,刘姥姥毕竟见过世面,直接应承和平儿一起把巧姐接到自己屯里藏了起来,巧姐是以躲过一劫。

自始至终,因为有刘姥姥这样朴实的底层百姓,这样的老人,老老实实地生活,勤劳而又担当,凭自己双手,有“两亩薄田可以过日子,”“守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不觊觎,不愤激,肯努力,永葆对于美好生活的希望之心,因为时刻操劳且心地坦荡,所以身体康健。

你看她进大观园时“咕咚一跤跌倒。众人拍手都哈哈的笑起来。”不等人来扶,已自己爬了起来,而且自己也不羞不恼地自己笑着说道:“才说嘴就打了嘴。”贾母问他:“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头们捶一捶。”刘姥姥道:“那里说的我这么娇嫩了。那一天不跌两下子,都要捶起来,还了得呢。”

这样康健的身心,能吃能睡,扛得住生活的一切磨难,永远心怀着向苦难和不平讨要属于自己的幸福的信念。非如此,社会的根基才会永远恒久地坚持着,虽豪门的礼仪廉耻之荡然无存,锦衣玉食的世袭富人的大厦倾了,但根植于平民百姓心底的地基还在。

“礼虽失之朝而求之于诸野”,正因为有许许多多的像刘姥姥这样的经受过生活的打磨的勤劳的底层民众们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才会得以永远持久地延续,只有真正的平民百姓,才会真正拥有朴素的知恩图报的感恩之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人性才永存希望,尘世的温暖恒久地值得我们去寻找,去付出。

当我一席话说完并感叹自己“年少不懂刘姥姥,读懂已是中年妇”时,朋友的女儿居然已经听得入了迷了,那一种心悦诚服的表情实在令人受用。

小丫头还在大二,研读的什么临床医学,我说你好好读读《红楼梦》,看看里面几位大夫都是怎么的调治贾府的千金之躯,研究研究黛玉之病依现代医学该如何诊治呢?小丫头连连点头,并央告我下次再给她讲讲湘云可好……

注:本文依据百二十回红楼梦进行解读。

作者:唐玉梅,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