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画中的故事,让人与山水更亲近

 欢 喜 2023-09-15

山水画中有人物点景,人物的出现,让山水画有了故事。很多画家希望在创作中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有了故事,就有了叙事性,有了大众视角。清代画家禹之鼎画过一套《西厢记》插图,他是人物画家,画山水不是他的特长。创作就要挑战各种可能,他根据故事情节,先确立人物,再确认环境,从而有了这幅山水人物。

熟悉《西厢记》的人都知道,叛将贪图崔莺莺的美色,发兵围困普救寺。老夫人承诺谁能退兵,就将崔莺莺许配此人。张君瑞想到好友白马将军驻扎在附近,于是让寺中僧侣带上他写的密信出发搬来救兵。从禹之鼎的画中可以看到,他只是在借助、利用山水画的形式讲故事,人物和山水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禹之鼎 西厢记插图

很多画家都认识到,山水画中的故事,不能抢走山水画的意境。人物很重要,山水更重要。再看看徐枋的《溪山访友》,就能明白这个道理了。山水不是陪衬,应该是情感的释放。徐枋的作品,让人想到人与山水的亲近,文人对自由的热爱。从内容到表现形式,更容易让人感悟出山水画中无尽的理性思考。

山水画不仅要有自然美,还要有意境。登高望远,会有怀古之情;坐在水边,会去追忆过往;独行林中,心中出现一丝惆怅。情景交融的审美情趣,经过画家的丹青妙笔,已经成为创作共识。看着《溪山访友》,你会思索人物之间的关系,在脑海中帮助画家完成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

徐枋 溪山访友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用山水画技法创作一个“纯粹”的故事,就没有可能了吗?有的,徐燕孙画过一幅《三顾茅庐》,山水与故事融合得很妙。徐燕孙采用青绿技法描绘山水,让作品充满古典韵味。再用工笔技法勾画人物,让作品具有写实特征。他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让一幅画变成一段佳话。

整幅画从上到下有三组人物,分别是诸葛亮、刘关张、率兵将领。最下方飘扬的旌旗,跃马将至的武将,打破了画面的平静。画面远景浮动的白云,让山水有了动与静的对比,画中人物也有动与静的对比。同样的对比,让山水与人物没有割裂感。在《三顾茅庐》中,山水是主体。山水典雅烘托人物气质,动静结合表现人物心绪。求贤若渴是美德,就像青绿山水这般值得传颂。

徐燕孙 三顾茅庐

近代画家大多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他们把纪游文学的审美情趣引入山水画中,画出了可居可游的山水画卷。这类纪游主题的山水画,往往也包含故事。张大千画过一幅《溪山游屐图》,记录他和朋友们游览峨眉山的愉快经历。

哪怕你不了解这幅画的背景,从画中也能感受到画家的开心。有一个“谢公屐”的典故,谢灵运喜欢游山玩水,发明了一种可以调整鞋底坡度的木屐。后人效仿谢灵运,亲近自然的时候也喜欢穿谢公屐。游山玩水有了另一种说法,叫做“游屐”。张大千的一幅画,传递了快乐,普及了典故,讲述了他的感受。整幅画看下来,就像读了一篇散文。

张大千 溪山游屐图

《携琴访友》这个题材的山水画,也有耐人寻味的故事。文人雅士爱好广泛,诗书画、音律、鉴古,都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侧面。用琴韵模拟天籁,用音律诉说他们对精神享受的重视程度。画家为了“讲述”文人的追求,赞美文人超逸脱俗的品格,就有了山水画中的经典题材《携琴访友》。

寻找知音的过程,可遇而不可求。山水画蕴藏文化内涵,就让山水展现君子的美德吧!

张石园 携琴访友

山水画中的故事有很多,有典故、有历史知识、有名著片段,还有文人心境。无论有多少个故事发生,山水都成了故事中的重点,让人们关注故事的同时,爱上山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