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思远|花甲之日忆母亲

 探秘桂北 2023-09-15 发布于广东

文思远

岁月如白驹过隙,时光如流水易逝,一晃就到花甲退休之年。60岁生日这天,不少亲戚朋友发来微信,祝我生日快乐!还说退休是又一个“春天”的来临,是另一场“相遇”的开始,祝愿我退休后身心长健、生活多彩!但我却想起“你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之日”这句话,心情异常沉重。60年前的今天,母亲经过十月怀胎的煎熬,冒着“一只脚在棺材里,一只脚在棺材外”的危险,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在农村接生婆的帮助下,把我带到这个有着太多悲欢离合的世界,而我带给母亲的先是快乐,然后是20来年的漫长养育,常年工作在外母亲对我的长长思念、等待和眼泪。如今我已到花甲之年,可母亲却因子宫癌医治无效,于1997年农历7月初一驾鹤仙去,至今已有26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顿生风树之悲。母亲在世时的音容笑貌、一颦一笑还又在我脑畔萦绕,忍不住泪眼婆娑。

母亲民国十六年(1927)出生在一个十分贫寒的农民家庭,是外公外婆家唯一的一个孩子。由于家庭困难,母亲没念过一天书,从小就学会了做家务事、干农活。母亲和父亲结婚后,生育过7个儿女,其中4男3个,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3男3女。母亲生下的第一个男孩1岁多时,上嘴唇上边长了1个小疮,而母亲当时不知道人的鼻下口周这部位血管丰富,是危险“三角区”。就用手指挤压小疮,让小疮里面口的脓水流出,不幸引发感染扩散而导致小孩夭折。一个鲜活的生命即将化为泥土,母亲的心也被命运的利刃割得血肉模糊,情绪低落。直到第二孩子出生后,母亲才从失去孩子后的悲痛中解脱出来。从此风雨几十年,母亲用那她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生活的重任,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儿女,为生活,为家庭,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不辍劳作,尝尽了世间的酸甜苦辣,受尽了人间的世态炎凉,将所有的心血倾注在儿女们的身上,将全部的情感融进在抚育儿女们成长的路上,将6个儿女拉扯成人,养育长大,成家立业。母亲对我们情深似海,恩同日月义同天。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一个吃苦耐劳而又善于精打细算的人。母亲常常教育我说:“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生产队是最小单位,实行按劳分配,按劳计酬的分配制度,工分是当时生产队除按人头分配“人头粮”外,参与分配“工分粮”和集体经济收入的唯一依据。在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国家每年初都要下达生产队上交生猪指标任务,为多挣工分,母亲就主动向生产队提出每年养两头猪,一头交给国家,一头养到过年时自己杀吃。这样既能从上交生猪中获得80多元的收入,又能增加猪粪出栏数量,交给生产队计算工分。母亲说养猪不赚钱,关键能零存整取。我们那里母猪下崽经常在冬天,春节过后猪崽就多,价格自然也低。每年在农历三月份,母亲就会叫父亲到养有母猪的人家捉上两头小猪,放在一个猪圈里养,让它们竞争吃食。同时,盘算自家的自留地什么地方轮作种蔬菜,什么地方种饲料,什么节令种、种多少合适。并想办法在门前屋后,多种南瓜这类适合猪吃的作物。

母亲常说:“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那时候家里养牛、养猪都需用生产队所有的稻草,垫在牛圈、猪圈上防止圈舍潮湿,养牛、养猪产生的肥料绝不能使用,否则,轻者挨批,重者挨斗。母亲千方百计把家里的垃圾转化成农家肥,用自留地里。灶里烧的柴火和树叶形成的灰烬,母亲将其与厕所里的大粪掺和发酵后使用,每年春节过后捉上一二十鸭子饲养,养上一些土鸡,将鸭粪、鸡粪及时收集发酵后,给自留地上的作物施肥。将每天用木盆洗澡后的洗澡水倒在尿桶里集中起来,差不多满了,挑到自留地浇菜。有时还会在路上捡拾牛粪,堆在南瓜和冬瓜根部,增加肥力。一年到头,母亲除参与生产队劳动外,只要有时间就在自留地劳作,有时披星戴月才回家。在母亲的苦心经营下,莴笋、辣椒、丝瓜、四季豆、萝卜、白菜之类的时令蔬菜,基本能满足家庭食用,除特殊情况需要儿女们打猪草外,猪饲料也能正常保障。

母亲常说:“养猪不巧,圈干食饱。”母亲对养猪情有独钟,对生猪照看十分周到。每天晚上吃完晚饭,母亲有件雷打不动的事情,就是剁猪菜煮猪食。她煮猪食特别讲究,先将每天家里的残汤剩菜、洗碗水倒在煮猪食的鼎罐里,再加上清水,放在火上煮开后,然后将猪菜放进去煮开后,用文火煮熟煮烂,然后加上米糠搅拌均匀,放在地上冷却。第二早上、中午、晚上用火加热,用手将猪食捏碎,抬到猪圈喂猪。大约半个小时,母亲再到猪圈查看生猪吃食、猪圈是否潮湿。发现猪吃食不好,就及时更换猪饲料的搭配比例,猪圈潮湿就拿干稻草垫上。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一般10个月左右,猪就能长到120斤左右。这时正是秋高气爽,作物收获的季节,特别是红薯开挖的时候,母亲将家养的两头生猪分到两个猪圈来养。在上交国家那头生猪的猪食中添加红薯,再加上精饲料给猪增肥。留下来自己过年杀吃那头生猪,出栏前再像第一头猪一样进行增肥饲养。母亲算过那时农村土猪长到120斤左右,生长速度就开始减慢,饲料转化率也逐渐下降,120斤左右出栏时机最佳。也许猪养长了的缘故,母亲对自己喂养的猪慢慢产生了感情,只要听到父亲说要将生猪上交给国家,母亲头天晚上就会再精心煮些猪食,放上大米,让猪第二天早上好好吃上一餐。父亲抓猪时,母亲在屋里待着,是绝对不会到场,待父亲和抬猪的人走远,母亲才会从屋里冲出来,目送亲手养大的生猪慢慢远去。每年杀过年时,母亲也不会到杀猪现场,那天的杀猪饭全由父亲操办。母亲用养猪积攒下来的钱,为大姐、二姐、三姐出嫁置办了嫁妆,为大哥娶了媳妇,供我读到大学,供弟弟读到了师范学校,两兄弟均参加了工作。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是一个处处为儿女着想并操碎了心的人。母亲常说:“儿女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哪个母亲不为儿女着想,不为儿女操心。”随着儿女们慢慢长大,大姐、大哥、二姐、三姐逐渐进入了适婚年龄,为筹办女儿的嫁妆,特别是那床结婚用的蚊帐,母亲便在自家的自留地种植起了苎麻,开始积攒用于编织蚊帐布的麻线团。苎麻是古代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素有“天然纤维之王”的称誉。春天种植,当年即可年收割,苎麻收割后留下树头,每年就会自然生长,但要获得麻线团工序十分繁琐,母亲不厌其烦,浸麻、剥麻、漂洗(日晒夜露)、绩麻、成线、绞团、晒干等道道工序一丝不苟。年年如此,不断积攒,最后3个姐姐出嫁前,母亲都叫来织麻匠将细麻线在纺机上纺成粗麻线,用粗麻线在织布机织成麻布,母亲麻布浆洗,叫人缝制成麻蚊帐。在那困难的年代,母亲想尽办法将三个姐姐两铺两盖较风光地嫁了出去。大哥结婚时,家里住房紧张,母亲和父亲节衣缩食,为大哥盖起了结婚用新房,并举办了婚礼。我工作后结婚,母亲虽然没有过多地操心,但母亲将她从牙缝中节省出来的120元交给我,用于在学校请客。弟弟工作后结婚,母亲出钱出力,忙前忙后。母爱如水,无声流淌,从不张扬;母爱如水,浸润心田,无微不至;母爱如水,水源丰沛,源远流长。但母亲对自己却很吝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有时几年都没有添置过新衣服。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一个性格温和从不动手打儿女的人。母亲常说:“好性格成就人的一生,坏性格毁掉人的一生。不良性格会让人走尽弯路,受尽挫折。”父亲脾气和性格都不太好,只要遇到不开心的事,特别是在儿子们有时不听话,父亲就会骂骂咧咧,怪母亲肚子不好,怎么生出这样不听话的儿子,但母亲从不与父亲计较。大哥小时候不爱读书,高小学没毕业就在家务农,父亲考虑其生活,加之大姐的丈夫是篾匠师傅,父亲叫大哥跟姐夫去学篾匠,但大哥受不了一天弯腰打晒簟的辛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还与师傅吵了起来。父亲无处发火,大骂母亲,母亲默默忍受,过后去找大哥作思想工作,大哥有所改进,后来还能自己独立出外揽活。弟弟在师范学校读书时,一个暑假的一天,骑自行到县内景区去玩,回来下陡坡时,自行刹不住,从路上翻了下去,导致一只脚的大腿骨折。父亲听后,又怪母亲没管好儿子,母亲没吭声,过后却心如刀绞,背着父亲去亲戚家中借钱为儿子治病,弟弟在忍受了长达三个月的吊腿折磨后,终于康复出院。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我也学会了母亲的忍让性格,并受益终身。从表面上看,母亲柔弱如水,但柔中有骨,水滴石穿,坚韧顽强,虽然平时不与父亲争吵,但一旦遇到涉及她底线的事情,母亲就会与父亲抗争到底。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狂犬病如阴云般笼罩着人们的生活,那时医疗条件落后,狂犬病就如同死神的镰刀,无情地割走了一条又一条那些无知而天真的小孩子的生命。农村地区养狗多,更是饱受了狂犬病困扰,面对严重的狂犬病疫情,政府在农村组织打狗队,实施打狗灭病运动。父亲不知道从哪里听说,检验是否得了狂犬病的方法十分简单,只要将生黄豆放在嘴里咀嚼,如果吃不黄豆的生味,出现甜味的话,肯定得了狂犬病,狂犬病还没有发作前,一剂草药就可治好。父亲回到家中如法炮制,叫我和弟弟试吃,结果出现甜味。父亲第二天就从外边拿回来一剂草药,晚上用沙罐煨了给我和弟弟两人喝。开始还没有什么事情,等到下半夜,我和弟弟上吐下泻,我比弟弟年龄大5岁,精神状况还好些,弟弟虚脱得连眼睛也睁不开。那时农村交通不便,加之夜深,去医院就诊无门。母亲见状,一边嚎啕大哭,一边不停大骂,因为母亲年轻时就有失去孩子的悲痛,摆出了一副想与父亲拼命的架势。这时父亲也慌了起来,他想到鸡汤可以解毒,就叫母亲马上烧水,自己急忙到鸡圈抓来一只母鸡,三下五除二将鸡毛拔干净,砍好放在锅里煮熟,前前后后不到30分钟,我和弟弟喝完鸡汤后,慢慢恢复了元气。经过这场惊吓,父亲也不敢再叫我和弟弟喝治疗狂犬病的药了。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一个不喜欢麻烦儿女且顾全大局的人。母亲常常对我说:“她只要能动,就不想麻烦子女,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作为母亲她不想掺和儿女们家庭的事情,要顾全大局。”这一点母亲来云南我家时,我体会感悟最为深刻。1996年夏天,67岁的母亲来云南我的家中,因为母亲年近七旬,又没有上过学,长期在老家居住,既听不懂普通话,又听不懂云南方言。母亲一到我家,我就告诉母亲,家中的家务活不用母亲来做,星期六、星期天,我会领她出去玩玩。但母亲在家做惯了家务,一下子难以适应,每餐吃完饭,她惦记去洗碗,自己的衣服总想自己去洗,且不喜欢用洗衣机,我上课不在家时,她就会上街溜达,慢慢地我也习惯她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三个月过去了,母亲突然有一天跟我小孩子的妈妈讲,她下身不舒服,老了还出血。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第二天急忙带母亲去当时的县人民医院看病,经医院初步检查,怀疑是子宫癌。我没有告诉母亲,但母亲觉得她再也不麻烦我了,急切地想回到父亲身边。因当时我所在的县城医疗条件有限,我与家中兄弟和姐姐联系,叮嘱他们只要母亲回家,就带母亲到医疗条件好一点的大医院检查。母亲回家后,去过多医院检查,可检查结果都是癌症晚期,鉴于年龄较大,不宜手术,建议保守治疗。人常说好人一生平安,母亲一辈子和善、淳朴、处处为人着想,命运为什么在母亲颐养天年时和母亲开这么天大的玩笑?无情的现实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我无望、我痛苦,我的心在滴血。

1997年农历六月下旬,我接到了父亲打来的电话,说母亲可能不行了,开始难以饮食,打止痛针也不起作用,整天疼痛难忍,我急急忙忙赶回家中。一进家门,只见母亲身体蜷缩在床上,面容憔悴,骨瘦如柴,我泪流满面,喉咙哽咽。母亲看到我,精神仿佛好了许多,她把我拉到床边小声地说:“我知道我在这个世的时事已经不多,儿啊,你回来就想跟你说件事,我死后不想葬在你爹说的那个地方。”我答应母亲,再与父亲商量商量。为满足母亲的要求,就叫人找了另外一个地方的据说在当地还有点名气的一位风水先生,并租车亲自到他家去接。可我走后母亲偷偷喝下农药,幸亏发现及时,没有出现问题。但我找人看下来的结果与父亲找来的人看的结果相同,并说我母亲想安葬的那个地方年内不能葬坟,我顿时无语。由于请假的时间已到,离家的前一天晚上,我坐在母亲的床头,一边安慰母亲,一边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向母亲和盘托出,母亲顾全大局,面带笑容,没有再说什么。

1997年农历7月初一,弟弟打来电话,说母亲仙逝,因为天气炎热,不能在家久放,第二天就要上山,叫我不要回家了。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我的心像被一把钝了的锉刀残暴地割开,悲哀从伤口奔涌而出,眼前忽然变暗,视线开始模糊,头脑里一片空白,泪水从眼中夺眶而出,无尽的哀思像天空中黑压压的乌云,在我心头萦绕,挥之不去。此时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这句话的意义。母子连心一条船,血脉相连剪不断,从此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生养之情留亏欠,似海恩情无法报。自从母亲离我而去后,只要听到《孝敬爹和妈》《母亲》这两首歌的歌声,我就会潸然泪下。今年是母亲离开我26周年,也是我的花甲之年。人生夕阳,今日花甲,思念母亲,泪洒千行。

(备注:两铺两盖的意思是:铺垫在下面的有两个,盖在身上的被子有两个。双铺双盖是民间的一种习俗,寓意好事成双。)

郑国平|杨柳河印象
上联“曹子建七步成诗”,白居易给出的下联太牛了!
王滋文|屈原问天
9则趣味对联故事,精彩!

一半如海水一半似火焰

李白喝醉时写了一副上联,酒醒后竟忘了此事,上联成千古绝对!

文思远|记忆中生产队烧石灰用石灰的陈年往事2

伍建森|  私房钱(闪小说)

宾泽文|[史海钩沉]大碧村的三次挂天灯(精美散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